数据模型简介
數據模型:用來描述數據、組織數據和對數據進行操作,是對現實世界數據特征的描述。
建立數據模型的目的:計算機不能直接處理現實的事物,所以,人們只有將現實事物轉成數字化的數據,才能讓計算機識別處理。
數據模型分類:概念模型,邏輯模型,物理模型。
概念模型:是從普通用戶的視角來描述數據的,使用簡單的符號來描述信息,沒有嚴格的規定,只要能清晰反映現實世界的信息就行。常用的就是E-R圖。
上面的E-R圖就可以簡單描述了一個歌手的信息,普通用戶都可以清晰地理解這張圖,這張圖就是概念模型,幾個箭頭和長方形就刻畫了一個歌手的數據信息,能夠很好表現現實中的事物信息。
邏輯數據模型:邏輯數據模型是嚴格定義的一組概念的集合,精確描述系統的靜態、動態特性和完整性約束條件。
邏輯數據模型通常由數據結構,數據操作和數據完整性約束條件組成。
數據結構: 描述數據庫對象的屬性(類型,內容,性質),描述對象之間聯系。是所描述對象類型的集合,是對系統靜態特性的描述。
數據操作:允許對數據庫對象的執行的操作和操作規則集合,一般數據庫主要由(增刪改查操作,還有其他操作)。是對系統動態性的描述。
數據完整性約束條件:對數據和數據庫狀態進行限制,使其保持數據正確,符合實際情況。如一個學生信息不能同時有兩個學號,兩個院系。
由于數據結構是刻畫數據模型最重要的方面,所以,人們就用其數據結構來命名數據模型。
常見的邏輯數據模型類型;(學過數據結構課程,下面看起來會很輕松)
層次模型:使用二叉樹來組織數據,如下圖。只有一個 根節點,每個 節點最多只有兩個孩子節點。
網狀模型:是用圖形(網形)結構來組織數據。允許節點可以有 多個雙親,或者沒有雙親。
關系模型:關系模型不同上面的兩種模型,是因為它有嚴格的數學概念基礎。關系數據結構其實就是一張表格。
?
《新程序員》:云原生和全面數字化實踐50位技術專家共同創作,文字、視頻、音頻交互閱讀總結
- 上一篇: Navicate Premium不能用l
- 下一篇: 关系数据库的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