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老美哪些地儿值得咱们?
鄭風田:老美哪些地兒值得咱們?
?
美國曾掀起一個挺奇怪的運動,那就是向中國學習。美國主流媒體《TIME》,在封面文章中總結出美國應該向中國人學習的五大方面,包括樹立長遠的規劃等。反過來看,美國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的?算一下值得我們學習的還真不少,包括發達的高等教育,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沒有人為的等級森嚴,城鄉與地區差距很小等等。但我認為美國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應該是他們所具有的憂患意識、創新壓倒一切的思想、提升競爭、善于學習等。
?
憂患意識 惶者生存
美國的許多企業家都憂了一種“憂患癥”,憂患是一種饑餓的感覺
微軟的總裁比爾.蓋茨說,微軟離破產只有18個月。英特爾總裁葛魯夫說得更明白,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憂患意識在造就微軟、英特爾、戴爾這樣世界一流公司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比爾?蓋茨有一句名言:“微軟永遠離破產只有18個月。” 戴爾說得更恐懼:“我有的時候半夜會醒,一想起事情就害怕,但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么你很快就會被別人干掉,因為他如果比你更厲害,比你更害怕得睡不著覺,你就會被他干掉,所以我們有時候要自己創造危機,要創造自己的挑戰,即使這個市場沒有對手。”英
“惶者生存”,這位97年《時代》風云人物安迪?葛洛夫送給全人類企業家的最好的一個經營理念。這是葛洛夫一生的概括總結,也是英特爾風雨三十年的經驗結晶。可惜,由于他的書被硬譯為:"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誤導了大多數讀者,使理念的價值大為受損。其實,無論是"惶者生存",還是戰略轉折點,都是表明一種危機意識。葛魯夫先生在一次專題采訪中談及這個問題是僅用了一句話:我每天生活在恐懼之中。好一句酣暢淋漓、快人快語、一針見血的評論!為什么英特爾一直執標準芯片的牛耳幾十年而不倒的真諦。特爾前首席執行官葛羅夫曾以惶者生存的名言昭示了美國企業家最攝人魅力的一面。一個優秀的企業家,只有憂患意識,通于 挑戰自己,才能夠戰勝對手,成為強者。這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類基本生存方式。是一個產業,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的基本精神狀態。 沒有憂患精神,全球信息產業就不可能如此迅猛地發展 ;沒有憂患精神,葛羅夫也不會發出“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功 ”的感慨;沒有憂患精神,就不可能獲得事業發展的主動權,不可能制定合理有效的戰略對策,也不可能獲得真正平等的競爭地位。不可能贏得高效公平的生存環境。沒有憂患精神,就難以避免地神化別人,使自己輕易地認同霸權的游戲規則,成 為它的附庸。使自己的力量和基本權利喪失在精神的自我矮化之中。???
?
追求創新 “要么創新,要么滅亡”
最新的一期《新聞周刊》在封面文章講美國創新能力的下降。美國人對自己國家的創新能力一直極為敏感。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整體國家的反思。對創新的追求幾乎成為美國的立國之本。不但企業追求創新,整個國家,創新已經深入到骨髓里去了。也是是不斷地追求創新,才使美國在許多方面領先于世界。
無論是HP的創始人,還是仙童的后裔們,抑或英特爾的主管摩爾、格羅夫等等,都極力崇尚創新。正是美國企業家執著的創新精神,才使美國近百年來一直領導著世界發展的潮流,主宰著全球的未來。是什么促使美國商人那么玩命地和創新對著干?? 一切都是創造出來,而不是被發現的。而這一切能夠成為事實,也是由一小批狂熱的"信徒"們義無反顧地開闖出來的。他們不但將產品創造出來,而且創造出新的信仰,并使其成為整個時代的時尚,成為整個社會的"信仰"。于是一個全新的市場成為現實,一場革命也成真實。
?這是企業家生存的最基本的定律。企業家精神中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創新。
?
老虎理論 提倡競爭 ??
兩個人一起到森林中去,看到一只老虎,其中一個人趕緊穿跑鞋。另一個人說:"你別穿了,你跑不過老虎的。"那人說:"我只要跑過你就成了。投身商界,就是這個老虎理論的境地。如果在生意上讓競爭對手搶了先,會帶來眾大的損失。落后者要奮起直追,那么付出的代價將大得多,而且還不一定追得上。同行中生存空間很窄,只有第一為王,其余為寇,十分殘酷。因此即便大家都穿了跑鞋,還要比賽誰跑得快。因為越快,被老虎吃掉越晚。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跑得快,讓同伴(同行)成為老虎的食糧,而自己能逃出森林,機會還會沒有嗎?
但現在美國的競爭已經遠遠地超出了一般意義的競爭,競爭的成功也不再是短兵相接,競爭的規則相對來說也已經改變許多。????
“競爭壓力鍋”—美國的競爭是殘酷的競爭。學會競爭,敢于競爭。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美國每年有數十萬計的企業開張,也有數十萬計的企業倒閉,這些基本上都是小企業。在激烈的優勝劣汰的競爭過程中,能夠生存下來的小企業都有較強的生命力,并且有一小部分逐漸上升為大企業。 以小小的硅谷為例,一塊彈丸之地卻有幾千家的公司,都做信息業,競爭異常激烈。硅谷每年有幾百家新的企業出現,但同時也有幾百家企業破產、關閉,這就是淘汰機制,這就是市場經濟的約束機制。在美國,商業網點早就飽和了,但又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倉儲式的。書店早就有了,可又出現“亞馬遜”。但每一個公司都不是簡單的“復制”,而往往在創新的基礎上才能生存。競爭背后是供給與需求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這也是為什么美國的市場經濟很有活力的根本原因。
企業家生存的最大武器是競爭,競爭也使許多企業家成為過眼煙云。美國人的競爭意識大概從小就得到各種各樣的培養:風靡全國的各種比賽即是他們征戰的市場。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紀。競爭的時代,就需要有競爭意識的人,并懂得如何競爭和如何正確對待競爭的結果,通過競爭可以最大可能地調動人的積極性,發揮人的潛能,但競爭必須是合理公平的,否則不但不能調動人的積極性,反而會帶來許多消極影響,即使是公平合理的競爭,其結果也有成功與失敗兩種可能,如何看待競爭的結果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為使競爭獲勝,從小都得到各式各樣的技巧,這也是許多學校素質教育的內容之一。
?美國的世界500強企業特別多,但每一個進入這個圈子里的企業,無一不是在競爭中發展的。它們最初都是小企業,以后之所以變大,是因為它們具有競爭力,不是一時一事的競爭力,而是持續的、比較均衡的競爭力,這種競爭力是在企業參與競爭的過程中,不斷強大的。只有勇于競爭才會有發展,害怕競爭,遲早會被競爭的浪潮所淘汰。反觀國內的一些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過去主要是靠政府“養”大的, 所以不敢競爭。殊不知,當今的市場 ,世界500強就站在你的身邊,難道我們能坐以待斃嗎?
現代社會一切都是圍繞速度,誰抓著了速度,誰也就抓著了未來。高速度、快節奏是新經濟時代的特征之一,速度很自然地成為商界競爭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有速度就能及時滿客戶之需,有速度就能走在時代的前頭,有速度就能創造出高效益。
在市場經濟中, 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基礎,通過競爭,“看不見的手”會引導經濟實現均衡和效率。由于競爭的作用,企業不斷創新,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涌現,這既降低了產品的價格,又擴大了消費者的選擇范圍,最終使得消費者的福利得到改善。社會的進步表現為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制度的不斷變革,體現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福利的改善。競爭是這一切的動力與源泉。
競爭在美國可以起一個雙刃劍的作用,在市場經濟起基本作用。在資源配置模型里,沒有充分競爭就會出現價格扭曲導致效率低下。 熊彼特認為,資本主義的本質是一種毀滅性創新。發現新的產品就會有超額回報,這樣推動經濟發展。競爭和激勵與約束是相互作用的。一個公司有一個好產品,但另一個公司卻發明更好的,更好的就打敗了好的,這樣的競爭提供了極大的激勵。競爭另一方面也提供約束。如果不好好干,保持現狀,以為自己是老大,最終只能被淘汰市場份額。競爭是個非常強的紀律,容不得偷賴。不是賺更多錢的問題,而是落后就會被淘汰出局的問題。競爭又是一種約束。約束也可以被認為是負激勵。不好好干就被人吃掉了,結果只能出局。故此,競爭就使得約束更加厲害。
美國聯邦快遞公司的研究員指出,在許多行業中,僅有3%到5%的時間確實地投入到實際生產工作,而其余時間都在進行所謂的市場調查、研究思路、反復試驗、尋找客戶以及反饋修改。這恰恰是表現了追求市場變化,以速度取勝的新經濟時代的競爭規則。
速度與競爭是密切相關的。美國著名科技營銷戰略家里吉斯?麥肯納把這種關聯喻為“競爭壓力鍋”,他指出,能最快地把有生命力的產品推向市場的公司存活的幾率最大。有一種管理模式認為,這種壓力鍋式的環境等同于生態系統,競爭的壓力就如同達爾文主義的命令,迫使公司以更快的步伐進化。
麥肯錫咨詢公司的咨詢合伙人約翰?黑格爾三世說:“以前,你會先制定詳細的經營計劃或藍圖,現在則不再需要考慮戰略,只要確定一套指導行動的基本規則,然后迅速付諸實施,將不會產生巨大成功的規則淘汰掉。”這一過程就是預備、射擊、瞄準!而不是預備、瞄準、射擊!
?
善于學習 向強者學習
話又說過來了,美國這個民族之所以多年來一直雄居世界第一,最可怕之處就是善于學習。記得上世紀60-70年代,日本制造打造歐美制造,雄居天下。美國人并沒有自YUAN自YI,而是掀起了一場向日本人學習的運動,大量的美國專家學者與平民百姓跑到日本去,回來后大批的向日本學習、總結日本經驗的在書店汗牛充棟。包括日本人的團隊精神、產品質量改進方法等。而后日本由于泡沫爆破,陷入衰落的十年而不能自拔的時候,美國憑著IT技術、生物技術又重新
?
尊崇企業家、遵崇創業
“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主角在中國已經變換了好幾代,50年代最可愛的人是解放軍,60年代最可愛的人是工人,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大學生,90年代最可愛的人是大款,而2000年最可愛的人卻變成了數字英雄。
把“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位置變換到美國,誰又是主角呢?美國人好象沒有我國國家理想觀念轉變這么大,從美利堅合眾國建立的那一天起,最有錢的人應該一直也是最可愛的人。誰最有錢呢當然是手掌造錢機器的企業家。企業家在美利堅的土地上紅旗不到200多年,最核心的一點可能是企業家一直都是美國夢的象征。
美國哈佛大學的西爾弗教授在在80年代時給整個美國企業家階層冠戴了一個新帽子““一個莊重而美好的稱號:‘新美國英雄’”。他在《企業家--美國人的英雄》中熱切地寫道:“美國是一個崇拜英雄的民族,從前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是華盛頓、林肯、惠特曼、馬克·吐溫這樣偉大的政治家和藝術家,現在雖然這些人物仍然作為偶像留存于人們的記憶中,但更真切、更熱烈的崇拜卻早已轉移到更真實的英雄人物——企業家身上。……企業家已成為美國社會新的英雄偶像”。
美國企業咨詢專家托馬斯·彼德斯在1982年寫了一本《追求卓越--美國杰出企業成功的秘訣》,僅在美國就銷售了2千多萬本,書中的這些企業家英雄也在美國成為家譽戶曉的知名人物。 雀巢咖啡公司總裁所言:“無論現在還是未來,都需要有膽識、有適應力、有創造力和實干精神的企業家。”在美國,對企業家的崇拜尤其如此。
美國歷史學家小桑德伯格,英國文學家伯林和我國著名的陳寅烙教授都對現代歷史巨人做過研究,并都以“偉大的英雄人物”相稱,他們所作出的“偉大”的定義中,有一個核心內容大同小異,即這些人都解決了一個影響民眾的重大問題,如果沒有他或她的直接參與,這個問題可能至今尚未解決。美國的企業家又解決了什么問題了呢?讓我們來看一下在全球富人排行榜上已停了太久的一個人物,一個讓美國人驚心動魄而又令人朝圣的名子:比爾· 蓋茨。
比爾大二時退學搞起了一個小軟件MSDOS,就是這個MSDOS在過去數年里,奠定了個人電腦工業的堅實的基礎,其銷售量是其他所有軟件產品銷售總和的10倍。“制訂行業標準”一直是這位數字英雄的口頭禪。從BASIC語言到MSDOS操作系統,再到Microsoft辦公系列軟件(Wod,? Exce1,? Powerpoint,……),直至到WINDOWS95,WINDOWS2000,比爾·蓋茨已成為不信奉上帝的電腦工業界的福音,比爾的WINDOWS安裝在90%以上的個人電腦上,無論在美利堅還是西伯利亞,個人電腦上永遠都是比爾的WINDOWS在哪里閃爍。比爾在電腦業是一位令人敬畏的巨人,這位全世界最大的軟件王國的靈魂人物,一個才華橫溢的技術統治者,一個冷酷的、專制的——甚至有人說是乖僻的商人,一個以令人瞠目的增長速度成為擁有400億美元的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物。
比爾·蓋茨以美國式的欲望企圖主宰世界甚至整個宇宙,在此之前,他已經通過杰出的智慧、無情的管理方式和艱苦的奮斗,幾乎控制了信息技術領域中的方方面面,在信息時代實現了億萬富翁的美國夢。比爾·蓋茨的魄力,人才、遠見以及企業家精神,領導了一個非凡群體,創造了美國商業史上一個偉大的成功故事。比爾·蓋茨已成為最受美國人仰慕的當代英雄,并成為全世界廣為宣傳的英雄人物,蓋茨不僅是屬于美國的,更是屬于全世界的。他所頌導的軟件事業,大大推進廠信息革命的步伐, 使人類朝著更理想的,更有效率和更美好的方向發展。
對于廣大市民公眾而言,比爾·蓋茨是一個神話,但作為美同企業家群體的一員,蓋茨只是秉承了這個英雄群體的精神本質,并使之更大限度地發揮了效能,但他的確成了當代企業家的一面旗幟,成了當代經濟英雄特質得以淋漓渲泄的載體,我們在敬仰這個偉大的人物時,應該由此折射出企業家這英雄群體給我們的經濟繁榮和生活進步所做出的貢獻。
?
人是最重要的
?天才與廢物-美國企業家的人才觀
每個英雄都以其不可磨滅的個性散發著迷人的魅力。英雄的偉大之處,在于他成功地解決了一個影響民眾的重大問題.
天才和廢物有時只有一步之遙 .如何造就一批批的天才,是最神奇的事.
摩托羅拉前總裁曾說:我們最大的責任就是保證具有才能的高層領導人的連續性。我們總是盡心盡力,挑選出一些久經考驗的候補人,并實施最有效地培訓計劃。
那個以“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而知名的葛洛夫,貴為大名鼎鼎的英特爾總裁,雖然年老體衰,但他每天早晨卻必須早點起床,為了是占公司門口的那個停車位,這樣可以少走一點兒路進辦公室。他認為,有錢有地位與他占停車位無關,人都應該是平等的,都一樣是有價值的,盡管現在可能經驗多少不同。一點小事可以折射出對人的觀念的極大的不同。國內哪個老板能夠做到這一點,哪個老板沒有自己的停車位和司機?
人是最重要的
辦公司就是辦人
微軟的用人之道
英特爾:聰明人吸引聰明人
如何鑄就斯巴達克方陣
?“天才只是一粒種子,心血才是土壤”
?辦公司就是辦人
“黃金系千,不如一賢”,對人的重要性,一般人都知道,但我們的企業家是把它寫在墻上,而美國的企業家們卻把它刻在骨子里。
不論對于哪一個公司來說,人始終是最重要的,只有公司里的人才紊質提高了,公司的發展才大有前途。任何一個有成就的公司企業,其領導無不重視對部屬員工的教育培訓。員工素質的提高必須跟得上公司的發展進度,如果一個公司的規模在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在不斷提高,而公司的員工觀念依然和以前,一樣,知識水平,技術技能也無所更新,那他們必然會落后于形勢的發展,公司所取得的成績也終因沒有素質相匹的員工來協力鞏固從而迅速消失。
員工的進步會帶來公司的發展,而公司的發展更需要員工的進步,不失時機地對員工進行再教育,培訓、深造,不要舍不得花錢,總有一天能得到更高額的回報,??
?
如何根據員工的需要,創造這些需求,從而激起員工的極大的工作熱情,是一個企業家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過去人們的觀念里認為美國企業職工滾動率高,職工不大關心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上下級關系缺乏良好的溝通;等級觀念森嚴,少數人進行決策;企業對管理人員有重使用而不重培養的傾向等。然而,那些早已經是老黃歷了,在被日本在六十年代痛擊之后,美國的企業在人的觀念上開始的“日本化”的大變革,"以人為本"“團隊觀念”已成為壓倒性的管理理念,從而使美國的企業重新奪回失去的霸主地位。
微軟的用人之道
作為一個快速發展的偉大公司,微軟當然有一套自己詳盡的用人準則。
尋找最出色的人
微軟公司在招才納賢時,把尋找最優秀的人才奉為"圣經"。 微軟公司負責招聘工作的戴維?普時查得先生說:微軟在吸納人才方面的目標是,"尋找比我們更為出色的人"。
想進微軟工作的人實在太多,但微軟卻還在哀嘆沒有人才。事情就是這樣讓人捉摸不透。 進入微軟公司的每一個人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微軟也因此"封殺" 不知多少人才。因為微軟錄進每一個新的員工,都要在其層層篩選中過關,而且要表現優秀,對于一般的人才來說,是難以達到的。但微軟認為,要做世界上最優秀的公司,就要錄進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 具體地說,微軟給這種人的兩個最基本要求是:
創造性:這是微軟的選人首要條件,對一家信息產業公司來說,缺乏創造性,甚至哪怕是跟不上產業發展變化都是企業衰亡的先兆。
適應性:這是微軟根據信息社會知識經濟的要求提出來的,信息社會對人的學習能力提出空前的高要求,對信息的搜集、整理、應用、淘汰、再搜集構成了人的發展過程中最有效的循環,這種高速的更新相應地要求人的高度適應性。
不間斷的培訓
微軟對員工進行不斷的終身培訓,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培訓方案。培訓分為兩方面:課堂培訓和工作培訓。 課堂培訓的內容很廣泛,除技術培訓,還有客戶服務培訓、禮儀培訓、電話技巧培訓、英語口語培訓等。
團隊精神
微軟提倡個性化的工作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每年兩次出游,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這也在員工心中形成很強的優越感和自豪感。每年有半休假半培訓度假安排,借休假之際進行培訓,既充分利用休假時間,又培養了員工團隊精神。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驕傲,而且都在不斷激發員工的自豪感,讓每個員工認為自己所從事的是一項很偉大的工作,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
提供最好的辦公條件
微軟給員工提供最好的辦公條件,他們認為,要讓員工發揮最大的熱情,就要給員工發揮熱情的物質基礎,這樣才能出效率,才能保持微軟員工和微軟公司的世界第一的地位。微軟公司內部有最好的視聽設備,有健身房,休息室、浴室。
?充分信任員工
微軟的普通程序員都能接觸到源代碼,這確實不容易。因為源代碼就是微軟的財富,是微軟的商業機密。一旦人才流失,將源代碼泄露出去,對微軟的打擊將是致命的。但微軟認為,他招進來的員工,都是最優秀的員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微軟始終在同行業中處于有利領先的地位。 正是因為微軟充分信任員工,員工之間建立起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微軟的人才流失率非常的低,微軟才敢于將公司的源代碼交給每一個需要使用它的員工。讓每一個員工發揮更大的效率。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郑风田:老美哪些地儿值得咱们?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大数据时代医疗行业爆发 政策壁垒仍是最大
- 下一篇: 管中窥豹,物联网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