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的读后感,读后感-相关博文 - 电子工程世界-论坛
熱度 1辛昕 2014-1-8 23:24
本來想寫在 讀書頻道 的,因為沒多少內容,然而,剛剛翻了翻,發現新版論壇 沒了這個東西。 這本書的作者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 比爾蓋茨。 windows95是我家第一臺電腦的操作系統,1995年是我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1995年在我的記憶里,是我開始對這個世界的信息有一點理性認識的開始。 恰恰是在1995年我開始知道這個世界首富,而這本書正是比爾蓋茨1995年出版的。 不扯淡了。 看這本書,是因為這本書出自一個隨著 PC和互聯網 誕生,崛起 的 佼佼者。 此外,我早在讀大學時就看過這本書的介紹,知道這本書 是當時比爾蓋茨對未來的展望。 我并不十分介意 哪些猜對了,那些猜錯了——如果從這個角度看,那比爾蓋茨和 章魚哥,未來帝 也沒有什么差別。 比爾蓋茨和喬布斯不同,他本人深入參與技術開發,同時掌舵微軟帝國。 我最初看這本書,是想找到一些啟發。 我是做單片機的,也是個程序員。就國內而言,經過了幾年計算機人才的稀缺,然后慣例性的就會造成好幾年的過熱,最后就成了今天這個德行。 同時這個行業,也完成了普及,于是乎整個行業充滿了中低水平的飽和——至于高水平,那是任何時候都不會飽和的。 從前幾年開始,早到我還在中學尚不知道什么叫 單片機 的 2005,2006年左右開始,據稱這個時候開始,單片機,特別是單片機突然大熱起來。 于是這個時代被稱為后PC時代。崛起的關鍵是這些 單片機/嵌入式計算系統。 時間很快來到2013年,又到了2014年,我11年畢業,接觸單片機至今也有四五年,工作快三年,好像也沒看到怎么個后PC時代法。 2013年對我來說,是一個動蕩的年份,經過一番折騰,最終我又回到我剛做沒多久的 單片機領域。 盡管我的新工作是在 電力設備 行業,但我仍然想順著自己三年的思考,繼續找到一個更能讓自己吸引,也值得進入的領域。 我慢慢想到了 穿戴式設備,智能手機,無線互聯 這些我曾經想過,入門無路或者灰頭土臉在門口轉了一圈又退了出來的 經歷。 我有了一些更深入的了解,而我從一開始就把大頭投資在軟件的想法如今不減反增,于是我突然想起了 比爾蓋茨 的這本書,我希望從PC時代崛起之時找到 后PC時代崛起 的 啟發。 也許是因為行業的差別 個人計算機也好,互聯網或者到今天才實現的 信息高速公路也好,都是 家庭,消費,大眾市場。 而我們面對的是 工業應用。 這兩者相差甚遠。 當然也是因為我的視野和能力,和這位曾經的世界首富,微軟大帝相差太遠。 因此這本書的大部分內容對我來說或過于陳舊(屬于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內容)。 或者都不在我關心的場合。 當今嵌入式,確實有一個重大方向,那就是高質量音視頻,然而那個仍然屬于 消費市場,和我關心的工業應用仍然關系不大。 因此我確實是越看越沒興趣——今天早上上班在公交車上才掃完最后幾章的。 對我來說,這一本書看下來,我最感興趣的內容只有: 比爾蓋茨和微軟,在當時首先把重點放在軟件,特別是兼容性問題。 而我當即想到今天單片機領域——假如你經常光臨我的 編程板塊,你想必會記得我的各種憤憤不平的對 各種代碼 的 抨擊。 依我之見,今天的這些用于單片機的代碼,不管是各層次開發者自己寫的代碼,或者是一些世界級頂級半導體廠商釋出的代碼。 比如一個最著名的典型,ST庫。 從很多角度看它們都不很成熟,更別提那些向用戶展示的例程,其質量更比這些庫差了好多。 我想這最大的可能性是,半導體廠商不愿意為越來越便宜的芯片支付更多軟件方面的成本投入。 這一點在另一件事情上更加明顯,幾乎所有的代碼,都是基于自家的寄存器和底層,甚至有故意人為造成這種綁架的。 ——當然,我承認這是經濟問題,沒什么好說。 確實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可惜確實沒想到別的太多的有深刻感覺的內容了,因為都是在平板上看的,也沒做什么筆記。 倒是突然想起 比爾蓋茨的另一本書還是一篇文章,名字不怎么記得了。 其內容說的大致相當于今天的 智能家居 系統。 不知道他自己是怎么想的,然而我自己的想法是 通過單片機嵌入式這種比起PC來說低廉得多得多的方案才可以讓各種物件智能化,共同聯成一個大網,這就說成了今天軟肋的 物聯網了。 至于別的,好像真的沒什么特別感受了,也罷,page down一下一下地翻,想必也沒啥意義。 至此打住吧。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的读后感,读后感-相关博文 - 电子工程世界-论坛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电子版,计算机在
- 下一篇: 开放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形考答案,国家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