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专栏】读《江村经济》——献给妻子的书
讀《江村經濟》——獻給妻子的書
2017-09-24 九天 九天時空
費孝通是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我國社會學的鼻祖。費孝通先生有幾本基本社會學經典著作,《鄉土中國》,《江村經濟》,《文化的生與死》,《怎樣做社會研究》發現這十年來,我除了《文化的生與死》沒買之外,其他三本書都買過,但是基本都沒怎么看。人到一定的年齡、思想有不同的變化,看不同的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年紀,發現自己曾經買的書,慢慢才是真正自己喜歡看的書,比如哲學、社會、歷史之類的。這個時候讀《江村經濟》,才真的能讓自己靜下心來,慢慢讀下去。
《江村經濟》(中國農民的生活)--長江流域農村生活的實地調查。這本書是費老根據在家鄉江蘇省吳江縣廟港鄉開弦弓村1936年7月到8月的調查材料用英文寫成的博士論文,寫成這篇博士論文的時候,費老才26歲。正如費老的導師布.馬林諾斯基所言,這本書是人類學實地調查和理論工作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幾十年的實踐證明這本書成為社會學的經典著作而享譽全球。翻開這本書“獻給我的妻子王同同惠”幾個大字就深深吸引了我。費老在致謝中說:最后,請允許我以此書來紀念我的妻子。1935年,我們考察瑤山時,她為人類學獻出了生命。她的莊嚴犧牲使我別無選擇地永遠跟隨著她。謹以此書獻給我的妻子。
費老和妻子王同惠都是清華大學的社會學畢業的,兩人志同道合而結成夫妻。在取得公費出國的名額后,費老接受了導師的建議決定去廣西大瑤山做實地調查。1935年秋天,清華大學社會系學生費孝通與新婚妻子王同惠前往廣西大瑤山做瑤寨實地調查,在翻山越嶺中,費孝通誤入瑤族獵戶為捕捉野獸而設的陷阱,身受重傷不得動彈,王同惠為了救他獨身離去尋援,不慎墜淵身亡。費老在第二天下午才被人發現獲救,而王同惠的遺體在7天后在水澗中被發現。兩人結婚僅僅108天就生死兩別。1936年夏天,為了療傷和平撫喪妻之痛,費孝通來到他姐姐費達生居住的開弦弓村,在這里,他拄著雙拐,帶著一顆破碎的年輕的心,開始了一次細致的田野調查,《江村經濟》就是結出來的成果。偉大的著作總有看似偶然卻又偉大的背景。
讀這本書很有意思,社會學需要大量的調查研究,需要科學嚴謹的態度,更需要高貴的品質和廣博的知識。全書分為十六章,通過各個章節來介紹整個江村的社會、文化、經濟。從這本書中了解到中國農村的文化、認識一個真正的鄉土中國。雖然今天和當時的江村已經大不相同,但是有些文化習俗還是一脈相承。印象最深的還是農村婦女地位的改善,在解放前和解放后真是有天壤之別。
家是農村中最基本的社會群體,家是中國社會的基礎。與西方社會以夫妻關系為重的觀點不同,中國自古以來最看重的是父母和子女的關系,香火的延續才是家得以存在和發展的核心。在農村中、傳宗接代才是結婚的目的所在。從書中可以看出,在上千年的封建文化中,農村的婚姻是沒有愛情可言的,選聘媳婦就是為了延續后代,而保證生育男兒是向算命先生明白提出的要求。如果媳婦沒有能力來完成她的職責,夫家就可以直接將她拋棄而無需任何賠償。女人只有在生了孩子之后,才有社會地位。在解放前的中國農村基本如此。看江村經濟更理解《白鹿原》中白嘉軒母親眼里“女人不過是糊窗子的紙,破爛了揭掉再糊一層新的"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這還是正常存活的女人遭遇就這么悲慘,而還有更多的女嬰在出生后就被父母殺死了。因為一個村莊土地有限,人口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家庭的生產力,而女孩往往到10歲之后就要嫁人、成為人家的小媳婦。所以女孩對于一個家庭的價值大為降低,所以殺害女嬰對于當時的農村來說很普遍。
等女孩長大就要被人挑選做為兒媳婦,往往6,7歲就開始了。挑選兒媳婦主要看亮點:一是身體健康,能生育后代;二是養蠶繅絲的技術。因為在江村這個地方,女人是不用下地干活的,但那邊的養蠶業發達。所以一個好的媳婦既要給家里傳宗接代還要對家里的經濟有所貢獻。
而當真正嫁到婆家,成為人家的兒媳婦,女人的人生才真正開始。真的很難想象,嫁給一個素不相識的男人,看起來完全陌生,可又不得不親近。在娘家時候自由自在的生活完全沒有了,在婆家啥都要守規矩,要對丈夫恭恭順順的,要在婆婆的監督下從事家務勞動,被婆婆嚴厲管教著。還要對公公尊敬又敬畏,還要防止小姑子和小叔子的使壞和搗亂。要負責燒火做飯,而且還不能上桌吃飯。不知道這樣的生活要熬多長時間,在這期間他的丈夫即使愛她也不能幫她,甚至還要擺出一副很冷淡陌生的樣子。這一切只有等她生了孩子,尤其是生了一個男孩后,兒媳婦的地位才可以得到改善。
中國自古以來最難處理的就是婆媳關系,從中可見一斑。正是因為自己的婆婆也是被這樣的封建禮教折磨出來的,難免形成心理的扭曲。有了兒媳婦之后,婆婆終于有一個可以出氣的對象,婆媳之間的矛盾是在所難免的。兒媳對于婆婆是毫無感情基礎的,來到這個家后,公公和丈夫白天不在家中,婆婆就時刻看管著兒媳,批評和責罵是常有的事情。兒媳必須服從婆婆,否則、丈夫會替婆婆來打她,因為婆婆就代表著權力。如果家庭的矛盾鬧得不可開交,兒媳婦就肯被休棄。這些都是婆婆可以決定的,所以在婆婆面前,兒媳婦只有絕對的服從。而兒媳婦最后的抗爭機會就是自殺,如果選擇自殺。人們會認為這一家就要被鬼魂纏身,兒媳婦會變成鬼來這家報仇。而且兒媳婦的父母和兄弟都可以都要求賠償,甚至可以把婆家的房子給毀掉。所以一旦媳婦做出自殺的威脅,婆婆就會感到很害怕,不得不收斂自己的行為,避免矛盾進一步的惡化。中國女人的悲慘命運有時候用自殺也都難以改變,萬惡的舊社會啊。
文化習俗是隨著社會變革而改變的,對比當今社會,女人的社會地位得到了天翻地覆的改變,男女平等早就不是一句空話。有些地方女人的地位還高過男人,但是對于家庭和婚姻,還是有不少的矛盾存在著。但是不管怎樣,社會最終都會通過各種方法來平衡矛盾,來歸于和諧。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正一专栏】读《江村经济》——献给妻子的书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正一专栏】钱都从哪里来的?
- 下一篇: 【数据平台】关于Hadoop集群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