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管理行动日志_迈向学习型组织,企业必须具备五项修炼
未來真正出色的企業,將是能夠設法使各階層人員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斷學習的組織。 ——彼得·圣吉
陳春花老師曾說,一個企業組織在平穩發展之時,最可怕的是怠情,是組織疲勞,就像人們說的“溫水煮青蛙”。因此,組織思維慣性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作為管理者,你是否也曾留意組織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名場面”呢?
就和人一樣,不僅是為了生存而簡單地適應世界,而且還要為更崇高的人生理想而奮斗,創造和改造世界。對企業而言,要達到如此境界,必須具備五項修煉的技能。
面對企業內部外部的新形勢,主張企業的全體員工都要進行五項修煉。這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彼得·圣吉(Peter M.senge)在他的著作《第五項修煉》中提出來的。
在他看來,企業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同時是一個有機的系統。企業組織就像一個完整的人,其內部結構、總體思維方式和自身的素質都將影響到企業對外在變化的反應,企業組織對外在變化適應能力的提高和個人各項技能的提高一樣,需要通過學習才能達到。
同時企業組織又是一個有機體,必須強調總體的能力——企業自己的智慧和判斷、自我學習和適應能力。
彼得·圣吉教授在研究了大量企業興衰史和參加了大量的企業管理實踐后總結出:要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邁向學習型組織,必須具備兩個本領:應變和適應的能力以及有遠大理想,創造未來的能力。就和人一樣,不僅是為了生存而簡單地適應世界,而且還要為更崇高的人生理想而奮斗,創造和改造世界。對企業而言,要達到如此境界,必須具備五項修煉的技能。
這五項修煉的主要內容是:
01
鍛煉系統思考能力
彼得·圣吉認為,系統思考是一種“見樹又見林的藝術”。因此,強調要把企業看成一個系統,并把它融入社會這個大系統中,考慮問題既要看到局部又要看到整體,既要看到當前又要看到長遠。
他舉例說:企業“成長最快的時候,也正是為應付困境未雨綢繆的最佳時機,最有效的政策,可能正是消耗資源最快的政策。要把這樣的系統原則融入行為之中,必須能以廣角鏡觀察世界。”
系統思考的道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系統思考不僅僅應該是一種理論的學習,更主要的還是一種應用的學習,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修煉。
系統思考修煉的精義在于心靈的轉換,即:觀察環狀因果的互動關系,而不是線段式的因果關系;觀察一連串的變化過程,而非片段的、一幕一幕的個別事件。
02
追求自我超越
就是鼓勵人們做事要精益求精,努力實現心靈深處的熱望。彼得·圣吉舉例說:“對于想改變組織,但是又覺得自己人微言輕。成就不了什么大事的人而言,自我超越提供了一個選擇——你永遠可以努力發展自我,超越自我。”
“自我超越”修煉首先要做的是建立個人愿景。而建立個人愿景則必須先弄清“到底什么對我們最重要”,其次要學習“更清楚地看清目前的真實情況是什么”。愿景已經建立,余下的就是如何努力去實現這個愿景。
愿景和現狀的差距可能是一種力量,將你朝愿景推動,也就是“創造力張力”。
03
改善心智模式
這項修煉要求企業的領導者和員工要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彼得·圣吉認為:“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們心靈的各種圖像、假設和故事。就好像一塊玻璃微妙的扭曲了我們的視野一樣,心智模式也決定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這項修煉的核心任務,就是要幫助我們看見擋在眼前的玻璃,創造出適合我們的新心智模式。”
開放和實質貢獻是改善心智模式的關鍵。改善心智模式的修煉主要應做到的是對自己心智模式的反思和對他人心智模式的探詢。
04
建立共同愿景
進行這一項修煉的目的是建立生命共同體。它包括遠景(企業將來要實現的藍圖)、價值觀(實現藍圖應該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則)、目的和使命(組織存在的理由)、目標(在短期內達到的里程碑)等內容。
共同愿景要求全體員工為之奮斗,為之奉獻,而不是簡單地服從或投入。奉獻的人將做一切為實現愿景所必須做的事情,愿景的驅動使他們展開行動,而服從或投入卻使效果大打折扣。
要使員工能奉獻于共同愿景,必須使愿景深植于每一個員工的心中,必須和每個信守的價值觀相一致;否則,不可能激發這種熱情。
05
開展團隊學習
其目的是為了激發群體的智慧。彼得·圣吉認為,形成“整體配合”是開展團隊學習與創新的精髓。也就是說,開展團隊學習后,由于團隊成員理解彼此的感覺和想法,因此能憑借完善的協調和一體的感覺,發揮出綜合效率。
有些學者認為,在這五項修煉中,改善心智模式、開展團隊學習和鍛煉系統思考能力是為了提高應變能力;超越自我和建立共同愿景是為了提高向心力和創造力。
總體而言,五項修煉是一種觀念的改變,是一種信念的改變,一種思維方法的改變,更是一種管理思想的改變。
要進行這五項修煉,必須建立學習型組織。為什么要建立學習型企業?因為這個世界變化快。世界的變化已經使人們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去被動的適應。今天社會的急劇變化也許還來不及等你適應,就將你永遠排除在這個世界之外。“應變的根本之道是學習”,美國殼牌公司石油總裁卡洛一語道破了天機。
學習型組織,是指更適合人性的組織模式。這種組織由一些學習團隊形成社群,有著崇高的而正確的核心價值觀、信心和使命,具有強韌的生命力與實現共同目標的動力,不斷創新,持續蛻變。在這種學習型組織中,人們胸懷大志,心手相連,相互反省求真,腳踏實地,勇于挑戰極限,不為眼前近利所誘惑;
同時,以令成員振奮的遠大共同愿望以及與整體動態搭配的政策與行動,充分發揮生命的潛能,創造超乎尋常的成果,從而在真正的學習中體現工作的真義,追求心靈的滿足與自我實現,并與周圍的世界產生一體感。
一家企業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在根據市場的變化不斷的做調整去學習突破
彼得·圣吉認為,判斷一個組織是否是學習型的組織,有以下四條基本標準:
◆人們能不能不斷檢驗自己的經驗。
◆人們有沒有生產知識。
◆大家能否分享組織中的知識。
◆組織中的學習是否和組織的目標息息相關。
修煉是一種過程,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五項修煉是一個組織的學習過程,所以進行五項修煉的組織稱之為“學習型組織”。
但能否真正成為“學習型組織”,并不僅僅看企業是否進行了五項修煉,關鍵的是五項修煉是否能互相搭配,從而解決實際學習中所面臨的問題。
學習的關鍵不在于形式,而在于企業是否通過學習而增強了應付世界變化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五項修煉一改過去那種以“管理、組織和控制”為信條的管理思想,取而代之的是以“愿景、價值觀和心智模式”為理念的新思想。
它的目的在創造出一種具有共同崇高理想和美好愿景,并為之奮斗的組織群體;同時創造出開放、平等、和睦、奉獻的健康的組織環境,合理完美的心智模式以及洞察一切變化和反映靈敏的組織機制。
在這個開放、平等的環境中,沒有交流的障礙,每個人思維的缺陷都能夠通過自我的反思和相互的探詢得以糾正。而對外界的變化迅速有效地作出反映,全體員工不僅在適應這種變化中得以學習,同時在學習中創造出更美好的世界。
五項修煉是一個過程,建立學習型組織也是一個過程,而且是一個長期和艱難的過程。要從傳統的組織形式進化到學習型組織的組織形式,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同時,還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按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類最高層次的需要,而這種需要是建立在其他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后。如果不考慮組織的實際情況而盲目的求新、求異就有可能走向良好愿望的反面。所以,做好組織的學習企劃工作,為建立學習型組織和實施學習方案做好充分準備是完全必要的。
2、學習型組織強調“分權”而不是“集權”,強調“扁平式組織”,而不強調“寶塔型”的多層級組織。要注意,過分地追求于“分權”的形式,而不考慮共同愿景修煉的實踐深度,必將造成“失控”的局面。所以,組織的權力結構形式、決策程序,應伴隨著五項修煉的不斷深入而漸進地改變。
3、學習型組織強調組織內共同愿景的建立。因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會環境,會產生不同的價值觀,所以,發現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價值觀的相似之處,也就成為了這種組織建立共同愿景的一項主要工作。
小結
學習型組織理論和五項修煉理論是一種先進的管理理論。它帶來了管理理論和實踐的一次革命。按學習型組織的理論,組織不能適應市場的全部原因都來自組織內部,根源是組織機體和智能已無法應變這種市場變化。
通過系統思考為主的五項修煉。企業共同愿景、團隊學習的修煉,可以提高企業的自身素質,改善企業對國內和國際市場的應變能力,從而達到生存、發展和為社會服務的最終目的。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五项管理行动日志_迈向学习型组织,企业必须具备五项修炼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思维导图下载 注册安全_2019安全工程
- 下一篇: python分布式日志收集系统_Go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