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古代为何规定16两为1斤,筷子长度7寸6分?华夏子孙要了解一下!
作為重量單位,斤和兩是我國民間最常用的。現在通常認知的一斤等于十兩的規定,源自1959年國務院發布的標準,但其實一斤16兩的標準,很早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在古時候,便規定16兩為1斤,筷子是7寸6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規定呢?身為華夏子孫咱們得了解一下!
一斤為何十六兩
古代為何將一斤規定為16兩,有不同的說法,每種說法都有不同的道理和文化的內涵。
說法一:天文象征。
這種說法起源于古人觀察的星象,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上福祿壽三星,共計十六星,據此發明十六兩秤,也被稱為十六金星秤,代表著世間的公平和正義,否則短一兩無福,少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
說法二:便于計算。
古人也可能是出于計算的方便,十六是二的四次方,能夠被二、四、八整除,這使得在古代進行貿易的過程中便于計算和分割貨物,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
說法三:“天下公平”。
秦朝之前,各國度量衡處于相對獨立狀態,彼此各不通用,各國交易很不方便,如今天下一統,再沿用以前的度量衡勢必會造成巨大的交易障礙,因此秦國丞相李斯著手準備統一度量衡的工作。
所謂度量衡,拆開來講,度指的是長短;量,指的是容積的多少;衡,是指物體的輕重。相傳李斯之所以將一斤規定為十六兩,是因為他秉持著天下公平的思想,而將這四個字拆開,剛好是十六筆,便規定一斤為十六兩。
說法四:司馬平制標識。
中國古代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官職,叫做司馬,殷商時期始置,是五官之一,掌管軍事,所以和軍隊戰爭有關的方方面面都要管,包括糧草,而要管好糧草就需要稱重,而這里用到的工具就是司馬秤,這也叫做司馬平制標識。
一司馬斤規定是十六司馬兩。
說法五:歷法音律。
《孫子算法》中規定,一爻等于一銖,384銖代表著圓滿。上古黃帝時期,有一位官員叫做伶倫,他發明了飛灰侯氣法。所謂飛灰侯氣法,便是將蘆葦的某一部分燒成草木灰,然后裝到十二根竹管里,再將竹管埋到地下。
之后神奇的現象就出現了,每隔一個月,都有一根竹管噴出草木灰,正好對應十二個月。
然后將黍這種作物填充到代表一月的竹管里,發現總能裝滿十二銖,然后這種單位就被稱為黃鐘,一兩是兩個黃鐘,24銖。
前面提到384銖,那么換算一下就代表16兩。相傳這種設計方法一直沿用到了秦漢時期,并啟發了秦朝度量衡的制度規定。
不管是何種方式,何種說法,一斤十六兩的規定,都體現出了古人的智慧,統一的規制,對于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效率的提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它促進了貿易的發展,使不同地區的人可以更加方便的交流和溝通,避免了很多因規制不同而帶來的麻煩;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為社會的穩定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從促進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說,一斤十六兩的規定無疑發揮了巨大的社會作用。
筷子為何是七寸六分?
說到筷子,那無疑是中華文化的載體,更是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的具象化。中國人使用筷子的歷史,至少已經有三千多年。《史記.宋微子世家》中提到,“紂始為象箸”,表明至少從從殷商時期開始,就已經開始用筷子 。
筷子的出現,說明中國早期的先民,是以煮食為主。
而筷子之所以長七寸六分,就代表人和動物的區別,代表著人的七情六欲。七情六欲假如不加以控制的話,那人和動物就沒有什么根本的區別,只是不斷發泄著獸欲的種族。而筷子需要用我們靈巧的雙手來加以控制,也意味著我們要控制我們的欲望。
控制欲望,并不是壓抑欲望,這一點用意,根據當時的社會環境,可以大致揣測出來,春秋戰國時期對于人性的態度,遠遠比明清時期開放的多,也比當今社會開放的多。
從這一點來看,古人的初衷也并不是要壓制人欲,剝奪人情,而是勸誡世人,人欲的滿足,必須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既不能過分放縱,也不能過分壓制,即孔子說的“中庸”。
年輕人往往受激素和成長階段的影響,做人做事往往太用力,而老年人經歷了人事的毒打,處處謹小慎微。所以少年人應該多經歷世事,老年人應放手去活,找回生命力,最終都是以中庸為目的。
大家可以觀察一下我們平常使用的鑷子,鉗子之類的工具,都是用方的那一頭夾取東西,而我們用筷子卻是用圓的那一頭來夾取,這是為什么呢?
古人認為這叫做執方行圓,拿筷子得在方圓之間七寸六分的這一段區間,意味著做人要有底線,同時又不可太過偏執,要懂得變通,圓滑。然而這種圓滑不是讓人喪失道德,去做違背公序良俗的事情,去不擇手段達成目的,去過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而是應該行中庸之道。
七寸六分,是一個長度,可以理解成我們整個的人生,可以把距離的長度類比為我們人生的長短,在這一段旅途中,該怎么去度過我們的一生。老祖宗用筷子來告訴我們最樸實的道理。
首先是要有底線,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人雖然和動物一樣也要吃喝拉撒,做愛繁衍,但人是有思想有意識,有崇高的精神世界的,是唯一一種自己規定自己活法的生物。是否使用工具,去改造自然界,在古人看來,并不是最重要的。
天圓地方,這是古人認為的自然之道,究極哲理,人要做的便是順應自然,按照自然之道來行人生之事。人終有一死,在活著的過程中,要有底線,有原則,這是獨屬于中國人的傲骨。
其次是要圓滑,要懂得變通,不能一件事情死磕到底,一條路走不通可以走另一條;這個人不愛我那再找一個愛我的人;沒有得到這個工作那就再接再厲,或者再等待機會;一個人離開就是離開了,無可挽回,不要一直怨恨。
中國人的智慧
七寸六分,不只是一個長度單位,更是古人為人處世,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智慧,丈量的也是自己人生的價值。
中國人講究陰陽,反映到筷子上就是一個動,一個不動,否則兩個都動或者兩個都不動的話,那就沒有辦法夾東西了。
一斤六兩也好,七寸六分也好,不光是一個度量單位,一個長度單位,更體現出各種規制在發明創造時候的初衷,其中體現出的人生智慧,也值得我們仔細地去品味。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古代为何规定16两为1斤,筷子长度7寸6分?华夏子孙要了解一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为何GPT-4 Omni 会出错?
- 下一篇: 原创:秦灭巴蜀,为何要修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