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与硬盘数据销毁
電腦上最值錢的不是CPU, 而是數據。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在電腦上每一步德操作每一天都或多或少地生成一些文件,然而數據的泄漏往往會造成很大經濟損失。
隨著計算機、移動數碼設備的日益普及,包括照片、視頻、音樂等數據時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尤其是近年照片等事件的曝光,使人們更加關注硬盤數據的安全。從專業角度講,數據安全問題是計算機安全問題的核心,數據的加密、訪問控制、備份與恢復、隱私保護等等方面,無一不是以數據作為保護的對象。然而,政府機關、軍隊、企業和很多普通用戶也面臨著:計算機上的機密文件刪除時必須要徹底地銷毀,不留一點痕跡,不能夠被恢復,這就是數據銷毀,如何正確地銷毀數據恐怕也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
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大家往往采用刪除、格式化硬盤、文件粉碎等辦法來進行數據銷毀或者數據擦數的操作,如果該信息是機密信息,那這樣的數據銷毀方法是極不安全的做法。
要了解硬盤數據銷毀,必須先搞清硬盤數據存儲的基本原理。淼一科技總經理馬劍先生說,硬盤的數據結構主要由固件區、主引導記錄、各分區系統引導記錄、文件分配表、文件目錄區、數據區等區域組成。文件分配表是一個文件尋址系統,目錄區用于配合文件分配表準確定位文件,數據區是用于存放數據,它占據了硬盤的大部分空間,硬盤數據銷毀,數據擦除都是針對這一部分,硬盤里有一組磁盤片,磁道在盤片上呈同心圓分布,讀寫磁頭在盤片的表面來回移動訪問硬盤的各個區域,因此文件可以隨機地分布在磁盤的各個位置上,同一文件的各個部分不一定會順序存放。存放在磁盤上的數據以簇為分配單位,大的文件可能占用多達數千、數萬簇,分散在整個磁盤上。操作系統的文件子系統負責文件各個部分的組織和管理,其基本原理是用一個類似首簇的文件起點入口,再包含一個指向下一簇地址的指針,從而找到文件的下一簇,依此類推,直到出現文件的結束標志為止。從以上原理我們可以知道,數據是隨機存放在數據區的,只要數據區沒有被破壞,數據就沒有完全銷毀,就存在恢復的可能,而徹底的硬盤數據銷毀/數據擦除確實需要一些特別的方式才有可能做到徹底的數據銷毀/硬盤數據銷毀的可能性。
此外,每塊硬盤在出廠時其扇區上都會保留一小部分存儲空間,這部分保留起來的存儲空間被稱為替換扇區,由于替換扇區處于隱藏狀態,所以操作系統無法訪問該區域。而持有固件區密碼的硬盤廠家卻能訪問替換扇區內的數據。因此,硬盤在出廠時就可能被預留后門,把硬盤工作過程中的有關數據轉存到替換扇區,成為硬盤數據銷毀的死角,讓很多重要的信息因為不完全的硬盤數據銷毀而流失。所以要安全的硬盤數據銷毀,不僅要對標準扇區里面的硬盤數據銷毀,同時還要對替換扇區里面的數據進行硬盤數據銷毀和數據擦除的完全的操作。
據淼一科技總經理馬劍先生介紹,物理擦除,就是通常的消磁,安全程度很高,能有效摧毀磁盤各區域上字節,如果水平和垂直做兩遍消磁,效果更加可靠,其缺點是硬盤也不能再用了。軟件擦除的安全度取決于擦除機制和讀寫遍數。淼一科技的多年實踐證明了DOD5220-22M 3 PASS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安全程度極高,耗用的時間也可接受,通常1到5小時做完一塊硬盤,更妙的是擦除完后硬盤可以繼續使用。最直觀的就是物理破壞了,將硬盤粉碎為金屬條狀,讓人感覺很踏實。但是,請注意,即使是那些金屬片上殘留的字節,在專業機構的手中,也有可能被恢復出來點點滴滴的信息。
淼一科技總經理馬劍先生提醒我們說,硬盤數據銷毀還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剩磁效應。由于磁介質會不同程度地永久性磁化,所以磁介質上記載的數據在一定程度上是抹除不凈的。同時,由于每次寫入數據時磁場強度并不完全一致,這種不一致性導致新舊數據之間產生“層次”差。剩余磁化及“層次”差都可能通過高靈敏的磁力掃描隧道顯微鏡探測到,經過分析與計算,對原始數據進行“深層信號還原”,從而恢復原始數據,硬盤數據銷毀的不徹底。盡管普通企業和個人難以得到這種尖端設備,但對于間諜機關來說卻絕非難事。據不確切消息透露,美國軍方甚至具備恢復被覆蓋6次以上數據的能力,足以證明當今科技在硬盤數據銷毀和數據恢復方面的能力上的卓越。
轉載于:https://blog.51cto.com/13574533/2061523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信息安全与硬盘数据销毁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Quartz教程三:Job与JobDet
- 下一篇: 廖Python学习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