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物理层
物理層
一、物理層的作用:盡可能地屏蔽掉傳輸媒體和通信手段的差異,使數據鏈路層感覺不到這些差異
??同時要完成傳輸方式的轉換(數據在計算機內部并行傳輸,在通信線路(傳輸媒體)上為串行傳輸
二、數據通信系統(三個部分)
?1、源系統(或發送端,發送方)
??●源點(source):產生要傳輸的數據;
??●發送器:對源點產生的數字比特流進行編碼進行傳輸;如調制器
?2、目的系統(或接收端,接收方)
??●接收器:接收系統傳過來的信號,并將其轉換成目的設備能識別的信息;如解調器
??●終點(destination):接收數字比特流,并把信息輸出(如打印在屏幕上)
?3、傳輸系統(或傳輸網絡)
??位于源系統和目的系統之間,可以是簡單的傳輸線,也可以是復雜的網絡系統
三、信道的幾個基本概念
?1、單向通信: 又叫單工通信,只能有一個方向的通信而沒有反向的交互
?2、雙向交替通信: 又叫半雙工通信,可以雙向通信,但不能同時進行
?3、雙向同時通信: 又叫全雙工通信,雙方可以同時雙向通信
?4、基帶信號的調制:
??基帶調制: 使用編碼,常用的有不歸零制,歸零制,曼徹斯特編碼等;
??帶通調制: 使用載波進行調制,常有調幅(AM),調頻(FM),調相(PM)
?5、信道能夠通過的頻率范圍:
??具體的信道所能通過的頻率范圍總是有限的。任何信道中,碼元傳輸的速率是有上限的,傳輸速率超過此上限,就會出現嚴重的碼間串擾問題,使接收方對碼元的判決稱為不可能
??信道的頻帶越寬,也就是能夠通過的信號高頻分量越多,就可以使用更高的速率傳送碼元而不會出現碼間串擾
?6、信噪比:
??信道的極限信息傳輸速率:C = W log2(1+S/N) (bit/s)
??W為信道帶寬,S/N為信噪比,只要信息傳輸速率小于信道的極限信息傳輸速率,就一定存在某種方式來實現無差錯傳輸
四、信道復用技術
- 1、復用的概念:多個主機之間的通信,共同使用一條共享信道進行數據傳輸(因此,共享信道一般帶寬較大)。在發送方使用復用器,接收方使用分用器。
- 2、頻分復用FDM:
- 用戶在分配到一定的頻帶后,在通信的過程中始終都占用這個頻帶。
- 頻分復用的所有用戶在同樣的時間占用不同的帶寬資源(此處帶寬指的是頻率帶寬)
- 3、時分復用TDM:
- 將時間劃分為一段段等長的時分復用幀(TDM幀),每一個用戶在每一個TDM幀中占用固定需要的時隙;(因為用戶在占用信道的過程中并不是一直在發送數據,會有很多的空閑狀態)
- 4、統計時分復用STDM:
- STDM不是固定的分配時隙,而是按需動態分配時隙
- 5、波分復用WDM:一根光纖復用多路光載波信號(也是根據光載波頻率的區分)
- 6、碼分復用CDM or 碼分多址CDMA:每個用戶使用特殊的碼型,可以在同樣的時間,同樣的頻帶進行通信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liushi-Oscar/p/9177181.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计算机网络---物理层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entOS 7 + MySql 中文乱
- 下一篇: 对float浮动的我的理解,形象生动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