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玩基金(四)——注意事项
前一段時間我家里人聽說我要“投資理財”,嚇了一跳。說為什么要投資理財,問我才有多少財可以理?其實大部分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手頭上也就幾萬元的資金,跟投資理財似乎聯系不上。其實前面幾篇文章已經提到了,只要手上有幾千塊錢也足以理財了。事實上最近5個月,我最多的時候投入了約7W到各種基金當中,目前已經將這7W的1年定期利息賺出來了。而且在一個月之前因為用錢需要,已經將超過一半的資金從基金中撤出,目前剩下的部分仍然在不斷產生新的收益。之前我就已經計劃好,在5個月之后需要使用大筆資金,因此為了保守起見,設定了相當高的流動性,超過三分之一的資金投入到貨幣型基金中。以這么高的流動性,以及剛剛開始學理財的水平看來,我對這樣的收益已經相當滿意了。至少沒有虧,而且還將比定期利息的收益要高,流動性也遠超定期存款,不是嗎?
?
一、理財的目的和目標
??????? 理財的目的是什么?是掙大錢呢,還是為了將來某個時候需要用錢的時候能夠拿得出手?其實這沒有一個很標準的答案,你的答案取決于你的現狀是什么。如果是年輕人,那么用來掙大錢是可能的;如果已經有小孩了,那么可能會為將來小孩上學等做準備;如果是老年人,那么能夠穩穩當當的度過晚年則是你的目的。如果連目的都不知道,那就無法設定你的目標是什么,更無法正確的進行理財,制定正確的策略。比如一個老年人把大部分資金投入到股票型基金,就是一件不明智的事情。而一個年輕人如果把大部分的錢投入到貨幣型基金,一般來說也是不明智的事情。我就曾經問過一個與我差不多歲數的朋友,他買了什么基金,他告訴我買了兩個貨幣型的基金。我就問他,現在股市進入了大牛市,為什么不買一點股票型的基金?他的回答是有風險,有錢了還不如提前還房貸。當然,房貸的利率是5.8%以上,還掉了相當于產生了5.8%的復利。但是既然有余錢買貨幣型的基金,那也表示有余錢買股票型的基金,所以還房貸并不是理由。
??????? 股票型基金風險當然是高,但是高風險意味著高收益,只要時機抓準了,風險會相對較低。比如說今年的大牛市吧,基本上買基金的人都賺了,如果是去年11月份買入的股票型基金,到現在不翻個一倍至少也賺了50%了。就算前一陣子才進去的,現在也賺10%也沒有問題。10%的收益比5.8%的利息高多了,何必急著這個時候還錢呢?沒錯,現在說起來是馬后炮,萬一賠了怎么辦?這跟思考你理財的目的沒有關系,和設定你的目標也沒有關系。只要你根據設定正確的目標,制定好策略就沒有問題了。簡單的講,準備好萬一股票型基金賠了20%以后,仍然有足夠的錢還貸就OK了,即不要把全部錢都投入到股票型基金,留一部分生活費和還貸的錢到貨幣型基金。年輕人就應該拼一把!
二、充分認識你要投資的領域,具備至少最基本的知識
??????? 要拼一把不是說你要莽撞,啥也不懂就沖鋒陷陣。要是這樣賠了,千萬不要說是我教你的,我要說的事情絕不是這樣的。在你決心要投資到某個領域之前,一定要準備好充足的知識。比如說你要投資股票型基金,你至少得懂什么是牛市什么是熊市吧?別人家都告訴你現在是熊市了,你還樂呵呵的等著數錢。光知道牛市熊市是不夠的,還需要知道股市為什么會波動,為什么能夠從中賺錢,有些什么樣的規律,有些什么樣的信號告訴你股市將會調轉發展方向。沒有這些知識,那你就是一個理財白癡。在這樣的情況下,你需要緊記的一條,就是千萬不要沖動。比如聽說樓市火了,不會跌了,那個誰誰誰都買了房子投資了,你也跟著去買。保不準一賣就套住了,因為所謂樓市不會跌得說法一定是那些懂經濟學的人說出來,然后再由一幫完全不懂經濟學的信徒傳出來的。
??????? 其實只要你學習一下經濟學最基本的知識,就應該會發現其實經濟也是有規律的,就像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春天播種秋天收獲。說到這里就像起來前年春節的一個笑話:有一天去華南植物園玩,突然有一個游人大聲發問:“這個水果是不是每天都會結果實?”我爸笑得忍不住回答了一句:“要是一年四季天天結果,那農民就沒活干了!”后來那個人走了以后,我爸補充道:“真傻,怎么可能呢?”我想誰都覺得天天結果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是常識。經濟學上面的現象也一樣,不可能天天往上漲,不往下跌的,只是什么時候跌和跌多少的問題。
????????如果你不肯學習這些基本的知識,摸清基礎規律,那么你很有可能會看到許多人在秋天水稻豐收,你就接著在秋天種水稻的傻事。又或者你不小心正好在該種水稻的時候種了水稻,卻在該收獲的時候還妄想會有更多收成,所以沒有收割,最后卻爛在地里了。經濟學的基本知識我也不在這里瞎吹,畢竟我不是科班出身,也是剛剛開始學了點皮毛。要真想學的話,簡單的辦法就是去書店買點書,看看最基本的經濟學入門之類的。
三、充分認識風險和收益的關系
??????? 理財是否賺錢,除了是否具備基本知識之外,你是否充分認識了風險和收益之間的關系也很重要。俗話說,風險越大收益越大。風險是啥?風險就是可能虧損的機率,是未知的。所謂的收益其實是可能的收益,也是未知的。如果我們用這種方式去描繪風險的話,我們很難衡量風險,因為未來可能出現的虧損總是尚未發生也不知道會不會發生。如果我們回過頭看歷史,則要么是虧損要么是收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看似跟風險已經扯不上關系。幸好數學家為我們找到了一種衡量風險的方式,就是看收益率曲線的變化頻率和幅度,專業術語叫做標準差。如果一個投資領域,其收益率總是上下波動,說明未來的收益率較難預測,或者說風險較大。反過來說,比如看定期存款,過去的一段較長時間里面總是保持一條直線,我們就可以預測未來的收益率基本上應該跟昨天是一樣的,可以說風險為零。另一個方面,如果某個投資領域,其收益率變化很大,比如股市,那么我們就可以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損失也會很大,這可以說風險較大。反過來說,如果我知道某個投資領域,比如說貨幣型基金,雖然每天的收益都不一樣,其收益率變化幅度卻很小,那么也可以說風險較小。
??????? 為什么說風險就要說收益呢?其實現在大家可以看到了,我們要探討的其實是某個投資領域的收益率預期,包括對這個預期的準確性和變化幅度的一個分析。如果我們發現可能很難預測,并且可能的變化幅度非常大,那么未來可能賺很多也賠很多。如果賠了叫做風險,如果賺了就叫做收益,所以他們總是被人們聯系在一起。
??????? 說到風險和收益,我發現很多人都會這樣:在還沒有接觸的時候,會不自覺的放大風險而忽視收益;在開始嘗試的時候,卻容易放大可能的收益,卻忽略風險。前者對絕大多數沒有相關知識的人來說,是一個保命的機制。因為當你不懂的時候,你會因此變得非常謹慎。而后者則是人類得以不斷發展的引擎之一,你會因此變得具有冒險精神。嗯,我這么解釋有點太感性了,現在我們用稍微數學一點的方式來描述,首先我們拿銀行定期存款說事:
??????? 假如我們存款利息是2%(稅后),并且預期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變化,那么我們的預期收益就是2%±0%,前面的2%是一個基本的收益率,后面的0%是一個可能的變化幅度(也就是所謂的風險)。
??????? 現在再看股票市場,未來的預期收益我可以描述成10%±50%,啥意思呢?如果你現在買了10000種股票,到一百年后看,他們的收益可能就相當于每年收益10%。又或者說,從統計學的角度講,上市公司的年收益率從長期和大量的統計看,應該在10%左右。但是如果我們看一個較短的投資期限,在95%你的情況下,你的收益率會在正60%到負40%之間。
??????? 于是現在你明白了,收益預期其實是分成兩部分的,假如一部分叫A%,另一部分叫B%,那么合在一起說就是A%±B%。風險其實是B%,預期最大收益是A+B%,預期最大虧損時A-B%。當然我這么說其實有點不負責任,現實當中可能并不是對稱的,但大致這么理解也無妨。實際上在你還沒有進入,比如說股市的時候,你會認為預期最大收益是+B%,預期最大虧損是-B%。對于一個零和游戲,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興趣缺缺。當你買了股票了,你對最大收益的預期就變成了A+B%,而最大虧損則變成了A-B%,于是你總是希望得到最大收益(相對來講虧損的機率似乎較小),卻沒有考慮B%這個風險的存在。
?????? 如果我們稍微仔細的思考一下,還會發現另外一個問題,即上面所說的A和B這兩個數字,即使在同一個投資領域里面,由于考察的起始時間以及考察時間長度的不同,會有變化。股市低迷,在有的情況下可能意味著A比較大,B比較小,這個時候進取幾乎是穩賺不賠。股市高漲,在有的情況下可能意味著A比較小,甚至是負的,B可能比較大,這個時候賠的機率就大了。如果我們只是盯著B%這個風險,我們可能就會有一種錯覺——股市可能賺錢也可能賠錢,兩者機率一樣,而且總是一樣。如果你在投資的時候抱著這樣的看法,你就不會敢于在明顯有賺頭的時候進入這些領域里面去淘金。反過來說,如果你總是盯著A+B%的話,那么你可能會有另一種錯覺——股市能夠賺很多錢,這正是股市樓市發瘋時人們的想法。要知道這個時候A可能已經是一個負值了,那些以前進去的人確實已經賺到錢了,但現在再買賠的可能性就大了。
??????? 正確和理性的析A與B,是你制定理財策略的關鍵,它決定了你未來的投資收益的穩定性,以及收益率如何。
四、機會成本
????????當你決定要投資股票型基金的時候,不要忘了,你已經放棄了獲得定期利息的權益。如果說一年后你的股票型基金還是和當初投入時的價值相當,不要認為你的收益是0%,而應該認為是-2%。那個2%就是你的機會成本。了解這一點很重要,這是資本市場運作的一個基本邏輯。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我們預期未來一年股票市場的收益是1%,為什么我們不投資到定期存款里面去呢?那樣我可以獲得2%的收益啊!反過來說,如果你明知道未來一年股票市場的收益是30%以上的可能性超過90%,你卻仍然把錢放在貨幣市場,豈不是很蠢?那等于虧了25%的利息!(書面一點的說法叫做:如果我們投資貨幣市場,其機會成本為30%。考慮其發生概率為90%,投資貨幣市場的實際收益是:貨幣市場收益*收益發生概率-機會成本*成本發生概率 = 2%*100% - 30%*90% =?2%-27% = 25%)
??????? 好,想明白點什么沒有?機會成本對于你決定要投多少錢有什么幫助沒?老實說,我覺得沒有,因為我才懶得算那個機率到底是90%還是76%,沒那個功夫。但是至少有一點,必要時他可以給你壯膽,或者攔住你的沖動。比如說有時候你明知道股市正在大牛市中,你卻擔心A-B%會出現。這時候只要想想機會成本,你就會發現自己多么愚蠢。再比如北京的樓市,大家都看著樓市瘋長摩拳擦掌。我確實這么想的:北京樓市還能夠生到多少?假設北京市民的人均月收入是3000,一家3口人有兩個勞動力,刨去吃喝拉撒睡(即恩格爾系數),最后一年可能存上個4萬,如果存上25年才能夠買上一套房子,這個房子值100萬。假設這3口之家已經存款4年,有16萬現金。現在貸款買房子,先借親戚27萬,加上現在的16萬總共43萬的首付,余款30萬用25年的時間還貸月供1900左右。由于利滾利會多付將近100%,因此最后還銀行要還57萬。加上還親戚的27萬(人在江湖,總是要還的。不還你父母,就是還你兒子),總共要還84萬,正好是你未來21年的專門存錢買房的款項。現在我們看看這套房子現價多少?現價是首付43萬加上余款30萬,總價73萬。這個房子要有多少平米呢?三口之家總不能住太小吧,70平米怎么樣?就算是0.8的容積率,也只有56平米,夠小的了。照這么算如果樓價超過73萬/70平米,即每平米超過1萬零429塊錢,基本上就不是普通人能夠承受的了。現在北京樓價多少?三環內基本1萬以上,五環外1萬以上的也大有樓在。如果我們說大興,均價在5000到6000左右,似乎還有上漲空間,但是不要忘了,這里沒有刨去子女教育的費用,旅游的費用,生病的費用等等。就算這些都不考慮,你讓我在大興買個房子投資我還考慮考慮。你要我在城區買個每平米1萬5到2萬的房子等升值,我會覺得不切實際。綜合考慮,也許我會認為預期收益的A是1%,B是15%。這個時候我就會覺得投資樓市的預期收益率是一個負數——放到樓市里面還不如放到定期里面呢。
五、選擇好入場的時機
??????? 選擇好入場的時機,決定了你可能會虧多少,而選擇好退出的時機,則決定了你可能會賺多少,這是我的理論。
??????? 市場經濟說了很多年了,我們的教育給我們一種錯覺,就是說市場是正確的。實際上市場是錯誤的,嚴格來說,人總是會犯錯誤的。一個物品他的真實價值是多少,總是在不停的變化。這個世界只有一克黃金和一塊面包的時候,一克黃金就等于一塊面包。當有人多生產了一克黃金的時候,就變成另外一個故事了。計劃經濟就是依據計劃去生產,規定了總是每生產一克黃金,就生產一塊面包。所以一克黃金總等于一塊面包。但是世界并不是這么簡單,一塊面包到底價值多少,還看人的需求,也就是說供求關系決定價值。計劃經濟的一個缺失在于人為規定了供給,卻無法準確匹配需求。如果我們從經濟的角度看,計劃經濟在經濟上總是正確的,但是從社會的角度看卻基本上總會犯錯誤。市場其實是提供了一個供需匹配的信息交流場所,從理論上講,由于信息交流較計劃經濟為順暢快速,因此供求能夠較為準確的自發調節。但是實際上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卻是會犯錯誤的。前一陣子就看到一篇文章,舉了一個例子:有幾組人分別扮演“零售”、“批發”、“生產”、“原料”幾個部門,零售發現這個月的銷售量增長了5%,于是預期下個月也會有同樣的增長量,于是向批發部門購入的貨物比上次購入的數量增加了10%。批發部門一看,也會因為同樣的理由向生產部門多購入20%,最后到原料生產的部門就變成多生產80%的原料,以備下個月的需求。這就是市場,雖然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臺,但是信息交流始終不是瞬間到達所有相關的部門,人們也可能會錯誤理解接受到的信息,所以市場上的價格總是會偏離價值的。
??????? 索羅斯的一個反身理論跟這個也挺接近的,人們有時候會因為自己的某種行為,引發了更多人因為相信自己行為是正確的而采取跟進動作,結果自己卻因為看到這些人的行為與自己一致而相信自己是正確的。這時候人們就會陷于一種自發的偏執狀態,市場就會因此犯錯。當錯誤達到某種程度的時候,總會有那么一小撮聰明人發現了這個錯誤,并從中撈了一把,人們才會因為虧大了而醒悟過來。當錯誤的方向是高漲,那就是泡沫。當錯誤的方向是低迷,那就是機會。無論錯誤在什么方向上,那就是賺大錢的機會。比如低迷的時候買了股票,如05年11月份的時候,那么你就可能因此而翻一番。又比如97年金融風暴前夕,你開始沽出東南亞國家的貨幣,你也可能像索羅斯一樣大賺一筆。市場存在的價值并不是告訴你現在正確的價格是什么,而是告訴你現在的價格存在錯誤,并提供一個讓你修正這個錯誤的機會。
??????? 如果你想要賺錢,尤其是賺大錢,你需要知道市場現在有沒有發生錯誤,發生了什么方向的錯誤,找準了這個就等于找準了入場的時機。納股票來說,比如股市極度低迷的時候,你需要理性的分析,現在的股票價值是否真的應該這么低?如果不是,那就是一個買入的時機,因為市場已經發生錯誤了。如果你不是依據這一點,那么你可能會在市場正確,甚至偏向高漲的時候買入,這個時候就不好說了:如果人們還要瘋狂一段時間,你只要及時退出,那就是賺;如果突然有一個聰明人醒過來了(或者其實這個人一直都很清醒,就是他在推波助瀾),開始修正這個市場上過于高漲的錯誤,那你就可能會賠。入場實際選的好,你不可能會賠;選錯時機,你可能就會賠很多。
??????? 順便也說一下退出的時機。假如你以很低的價格買入一個股票,這個股票后來漲上去了,你沒有拋,過了幾天又跌回原來的價格,那么你就等于沒有賺。市場發生過于低迷的錯誤,被你抓住機會進去了,很好。但是市場恢復正常了甚至向過于高漲的錯誤發展的時候,你沒有退出,沒有修正這個錯誤,那就是沒有抓住賺錢的機會。但是從我目前的認識和經驗看,沒有抓住退出的機會不可怕,因為價格總會恢復正常,市場總會向正確的方向移動,只不過下次出現機會的時候你能夠賺多少的問題。但是如果你在高漲的時候買入,那很難說什么時候市場才能再次瘋狂到上次的樣子,也許是1個月,也許是1年,還可能是10年甚至50年。有興趣的可以研究一下,美國股市1929年最高點的時候買入股票,要到什么時候才達到當時的價值。
六、利益的收割和領域的轉換
??????? 利益的收割其實就是退出某個投資領域。如果你買了股票型基金就會發現,股票市場是風起云涌,一下子呼的一聲沖上九層云霄,一下子咣當一下跌到十八層地獄。但這些都與你無關,如果你沒有在九層云霄或者十八層地獄的時候賣出股票型基金的話。你還會發現,當你發現今天股票基金的凈值又漲了,我該不該賣了呢?不賣!明天又漲了,還賣不賣呢?每天你都陷于這樣的矛盾當中。當然,你如果能夠發現錯誤要爆發的臨界點是最好,但如果你沒有這么高的技巧和能力,那么下面的一些辦法還是有點作用的。不過前提是,你選擇了一個正確的入場時機。
??????? 由于你我不是神仙也不是索羅斯,無法準確預測市場的發展是很正常的。所以要找到錯誤爆發,市場開始相反方向運動的那一點有點不切實際。你我當然可以試著預測看看,積累點經驗。但作為菜鳥級的人物,還是要有一些基本的策略去預防自己過分相信自己錯誤的預測。即,在入場之時,你就設定一個合理的最高收益率。如果收益率超過了你的設定,那就可以考慮先行收割離場。當市場朝著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展的時候,人總愿意期望未來繼續向這個方向發展下去。但這種期望是不切實際的,總有一天會崩潰的。你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崩潰,只好先設定一個防火墻,當事情跨越了這個限度的時候,至少要防止自己毫無道理的繼續妄想下去。比方說,設定一個收益率為10%的預期值。超過這個預期的時候,你就退出。也許他還會繼續升,最高可能回升到50%。沒關系,只要你想想你到手的是10%,比定期的2%已經高出很多了,你也就沒啥好抱怨的了。可能有人會一直持有這個股票基金,最高漲到50%的時候會嘲笑你一把。但是不要忘了,可能過幾天還會跌會原形。
??????? 設定這個收益率,只是一個防火墻。現實當中你還要觀察現在市場是否處于一個正確的狀態,如果市場仍然偏于低迷,只不過因為你手頭上的投資是在更低迷的時候投入的,因而有超過10%的收益了,那么也不一定需要退出。更準確的說,制定這個收益率的防火墻,最好以市場相對正確的狀態作為一個參考點去設定,而不是以錯誤的市場價格(比如過于低迷時進入市場的價格)作為參考點。
??????? 你可能還是會想,為什么我不能夠再等幾天,也許就等到了更接近市場極度偏離正確的時機呢?我想要告訴你的是,尋找市場是否處于錯誤狀態,以及偏離正確的程度是相對容易的意見事情;但是如果要尋找市場因為偏離而開始反方向運動的時間點,則困難的多。因為我們首先消息并不靈通,其次也沒有很多資金資源去推動,或者說去決定著一個時刻的到來。人家消息靈通的,有資金的,想要賺錢絕對不會輕易露出退出的跡象給你看得,否則人家怎么賺錢呢,對不?所以,作為菜鳥,作為窮光蛋平民,賺錢的策略是,賺到了滿意了就走,走了拉倒。然后我們再找下一個存在投資價值和機會的市場,在恰當的時機進去,等待下一次轉趨合理利潤的時間的到來。不要去學那些什么割肉離場的技巧,那些技巧不適合我們。我們要做到的是不要傻乎乎被套牢,不要傻乎乎有錢賺不賺就成了。我不相信找到一個合適的時機入場,再找一個合適的時機退出還整天會被套牢,頂多是要多等些時日,等這個賺錢的時間到來。
??????? 利益收割了,這些錢應該怎么辦呢?需要找下一個合適的投資場合,很多時候不同的市場之間是對沖的,或者說一個高漲另外一個就會相對低迷。債市和股市就有點這個意思:如果股市高漲,人們更愿意買股票,公司也更愿意通過上市來向市場圈錢,這個時候債市的成本相對就顯得比較高了;當股市低迷的時候,人們都不愿意買股票,這個時候通常市道不景氣,公司需要錢,債市更容易借到所需的資金,成本相對股市較低。前一種情況,債市的利率會下降,一直降到有公司愿意發行債券為止;后一種情況下,公司會不斷地提高利率去吸引人們購買,直到承受不起為止。找準了了對沖的市場,則可以為你收割之后下一步的理財規劃做好準備。
??????? 其實說實話,菜鳥嘛,很可能不知道什么市場之間是對沖的,不知道市場什么時候發生錯誤,甚至不知道市場現在有沒有發生錯誤。如果是最糟糕的情況下,你對什么的感覺都不佳,信心極度不足,沒有任何經驗,那么你可以:
1、獲得合理利潤即離場;
2、離場資金投入到貨幣基金中(或者類似的較為穩健的其他基金);
3、一直等到你判斷出市場原來還沒有發生不利于你的偏離,或者你確認某個市場又出現類似于低迷的偏離,你再入場。
不要問我現在到底應該怎么操作,那是你的事情。你需要由你自己的判斷,有你自己的分析。投資理財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或者如果你足夠有錢,比如20萬人民幣或者5萬美金,可以到銀行找一個一對一的服務,那你需要相信的則是你的投資理財團隊。如果你不自信而信別人,最后很可能相信了一個其實什么都不懂的人,那還不如你自己學點知識,也比盲目相信要強。畢竟錢是你自己的,虧了是你自己負責。
下一次有機會就講講對資金流動性的分析,以及如何規劃你的投資組合。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菜鸟玩基金(四)——注意事项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用MS SQL 语句修改表中字段类型
- 下一篇: 大学生求职七项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