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区块链,从挖矿开始
2014年那一陣,花了些錢,買了4塊R9 290X顯卡組裝了一個臺式機,準備挖萊特幣,由于家人的反對,一直沒有開機,后來嫌占地方(買不到大電源,買了兩個電源,因此得用大機箱,這樣一來,標準idc機柜放不下),把顯卡當二手賣掉,再買個機箱,留下一塊品相不好的顯卡,當辦公電腦用了。這居住的小區,沒集中供暖,一直為冬天取暖犯愁,正好這段時間,虛擬幣很火,于是又把剩下的那個閑置顯卡翻出來,即可取暖,又能挖礦。
挖礦是個技術活也是體力活,說起來容易,干起來還是比較考驗耐心的。挖礦大致可分為:(1)規劃(2)采購(3)組裝調試(4)挖礦(4)交易(5)變現這幾個階段,下邊我們按這個順序逐一介紹。
規劃
需要確定挖什么樣的幣。目前除了比特幣,還有數十種其它山寨幣,雖然可選擇性較多,但還是建議挖價值高的。如果不是有幸采購到專用的比特幣礦機,用臺式機或服務器挖比特幣已經沒什么指望了。那么,接下來的選擇只能是購買顯卡,用gpu來運算hash值,從而獲得相應的獎勵。那么究竟選擇挖什么樣的礦呢?我是這樣來做選擇的-打開比較知名的虛擬幣交易所網站,選擇定價較高、交易量較大、知名度高的;再到幾個知名礦池(礦池一般都有自己的qq群),看看都支持哪些虛擬幣合挖。這樣基本就有數了。我選的虛擬幣為以太幣,目前交易價格在6000多人民幣。
挖礦主要靠顯卡,按照一般的經驗,amd芯片的顯卡,性價比優于Nvida。前者俗稱A卡,后者為N卡。由于虛擬幣暴漲,導致挖礦礦工急劇增加,一時顯卡“洛陽紙貴”,一卡難求。目前適合挖礦的顯卡,狗東上邊都是預約訂購,到了秒殺時間,全部秒光,很難搶到。挖礦最核心的一個指標是算力,以挖以太坊為例,一塊顯卡的算力大概在20-30MH/s(兆哈希/每秒)。某礦池當前算力為22.74TH/s,照此預估,一塊算力為25MH/s的顯卡,每24小時大概能產生0.0061個eth幣,價值人民幣大概是37元。怎樣在收益和成本之間做平衡,是需要仔細核算。成本低,算力小,挖幣收益低;成本高,算力大,挖幣收益高,但有可能因為初始投入高而綜合收益反而低。因此,一般準備挖礦的,大部分選擇在一個機箱里,使用多塊顯卡,提高利用率和算力。如果考慮到標準機房托管(為啥要托管?費電,噪音大啊),得考慮機箱尺寸,能不能放進標準機柜。
確定好顯卡后,還得考慮與之匹配的主板、電源及機箱。支持六個顯卡直插的專用挖礦主板,正好能匹配上可以放進標準機柜的機箱。八卡的那種,肯定不能。在選購機箱時,一定要了解清楚。下表為最近為他人組裝的礦機配置,可以做參考:
名稱 | 規格 | 數量 | 價格(人民幣元) |
顯卡 | 迪蘭恒進 RX580 X-Serial 8G戰神 | 6 | 19794 |
主板 | 昂達D1800BTC主板 支持6卡六卡直插同時工作 帶CPU 無需轉接線 | 1 | 799 |
內存+ssd | DDR3代筆記本低壓8G,250G 固態硬盤 | 1+1 | 630 |
電源 | 長城巨龍額定1560w | 1 | 1250 |
機箱? | 昂達 D1800-btc 6卡直插主板定制機箱直插帶風扇含主板 | 1 | 550 |
ssd硬盤白買了,因為顯卡太擠,插上sata線纜后,有一個顯卡被sata插線擋住,無法插進插槽。還好,有u盤解決方案,就廢棄了這個固態硬盤。
采購
采購相對簡單,某東一般沒有貨,而且比某寶便宜一些,找店家挨個問,有貨的話立馬拍下。另外,盡量找商家或者旗艦店,服務有保障。由于不大可能在一個商家購其所有配件,因此需要以顯卡為核心,咨詢店家,說選定了什么樣的顯卡,必須以此顯卡作為選購標準,不然買回來,組裝不上,麻煩有耽誤是時間(早挖早收益嘛)。同一個廠商的產品,有可能差異很大,導致性能也不一樣,特別是顯卡,但無法要求賣家發完全相同的貨。按照通常的說法,也驗證了芯片顆粒是三星的算力較高。
組裝
挖礦主板一般的接線一般比較簡單,需要接駁的線纜不多,也不容易接錯。atx主電源和cpu電源先接上(atx只有那么一個,錯不了;cpu電源是4針)。pcie供電稍微要注意一下,盡量單獨接線。我開始做的時候,為了減少線纜、節省空間,一根線纜給2-3個pcie或者顯卡供電。雖然這樣機箱內顯得不亂,但卻啟動不了機器。只得老老實實,把80針的模塊電源的孔全部插滿。為什么要節省空間呢?原來打算多留點空間便于散熱。
用螺釘固定好電源、主板,插上內存條,接好上述電源線。不要一次把所有的顯卡都插上,每次插一塊顯卡,加點,看是否可以啟動。檢查完六塊顯卡后,再隨機拿一塊沒有問題的顯卡,換pcie插槽加點測試,把六個插槽都測試一次。我本人在這里走了彎路,一次把所有顯卡都插進去,加電,死活加不了電。后再挨個測試,才發現有一塊顯卡不亮。摘除有問題的,然后才能全部正常啟動。
我選購的顯卡,由于厚度大,全部插上以后,會相互擠壓,使風扇外殼變形。挖礦程序一運行,風扇速度猛增,一陣噠噠噠的異響很嚇人的。也不只到是哪塊在響,只好又全部拔出來,一塊一塊的試。結果發現有兩塊不對勁,其中一塊的風扇葉子,直接給打斷了。本來想把它們都返商家退換的,但一想,如果都返回(一塊壞的,加2塊異響的),耽誤時間太久。于是就想,我自己能不能調整一下外殼的螺釘,使風扇跟外殼的間距稍微變大一些。幸好上次筆記本藍屏,賣工具來卸內存,正好可以用上。調整以后,還真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
組裝完硬件,機器可以點亮以后,暫時不要把機蓋蓋上。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觀察運行穩定性以及散熱會不會有問題。開機挖礦幾天,沒有問題,再合上蓋子,然后送IDC機房上架。
挖礦
硬件確認沒有問題以后,接下來就是正式挖礦。挖礦分兩個環節:安裝系統及挖礦軟件、安裝錢包或者注冊在線錢包。
a 安裝系統及挖礦軟件
挖礦軟件,也就是礦工軟件。既有windows平臺的礦工工具,也有基于linux的解決方案。windows的礦工軟件,似乎使用的人比較多。
我在網上下載了一款星火eth雙挖軟件,解壓后,有一個批處理文件單挖ETH.bat,安裝解壓出來的必讀指南,改一下錢包地址及礦池就可以運行。
?ethdcrminer64.exe?-epool?huabei-pool.ethfans.org:3333??-ewal?0x5942B3cFc6B6217845E1A36bc83Aa6985D606696?-epsw?x?-eworker?A1?-mode?1 |
如果顯卡驅動沒有問題,礦工軟件就開始工作,顯卡轟鳴聲大增。
本人更想用linux系統的解決方案。ethos無疑是首選,下載鏡像文件,用工具把它灌到一個大于16G的u盤,然后直接u引導開機,系統完全啟動以后,僅僅需要需改一個配置文件(local.conf)的礦池地址以及錢包地址。重啟,只要網絡通暢,就自動挖礦了。雖然軟件好用,易于維護,但這個工具確實要收費的,不想花錢,自己找破解版喲!
這個安裝在u盤的系統,盡量不要直接暴露在公網上,以免有心人掃描出來,然后用默認賬號登錄進去,悄悄地改掉錢包地址,以太幣就不是你的了。
b 安裝錢包軟件或者注冊在線錢包
建議錢包與礦工軟件分離,也就是說,礦機上不安裝錢包。本人下載了一個Ethereum wallet,安裝倒是很順利,但運行后,同步若干天也沒完成,沒耐心繼續等待。就去一個網站注冊了一個賬號,記下這個賬號的充值地址,然后把這個地址填寫到挖礦機器的配置文件中。
挖礦進行后,從指定的礦池網站,登陸后,就可以實時查看礦機的狀態。等到積累到一定數量的虛擬幣(這里是以太幣),礦池就會往制定錢包地址轉賬。如果關注了它的公眾號,微信會收到轉賬成功的信息。
穩定運行一段時間,無問題后,蓋上機箱蓋子,送idc機房托管。
交易
轉賬成功以后,如果不是收藏愛好者,只有一件事情可做:賣掉它!如果是在線錢包,直接去在線錢包的網站交易;如果虛擬幣是保存在本地錢包,則需要往交易網站充值(沖虛擬幣)。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國內的網站不能繼續開展交易業務,一些知名的網站分分轉戰海外。注冊過程也增加了身份驗證過程,特別是增加了手持×××加站點要求的打印件(有的要求手寫),一個人無法給自己拍照,得找人幫忙才能完成。看起來是增強賬戶安全性,可跑路的事情實有發生,是不是安全,持懷疑態度。
虛擬幣交易網站,是24小時營業,同一個虛擬幣,各個交易平臺的價格是不一樣的,以前就有搬磚一說,現在不怎么了解情況。一旦賣掉自己辛苦挖來的虛擬幣以后,得到的不是現金,而是一種稱為USDT(中文名稱泰達幣)。這肯定是為了規避相關限制發明的一個機制,創新無所不在啊!
提現
挖礦絕對不是區塊鏈實踐的終極目標,虛擬幣變現才是。
同樣是為了規避限制,交易網站創造了一個稱為C to C 的交易方式:持有USDT的人,掛牌出售,一旦有人購買,就變成流通貨幣了。為什么有人要買?因為有人炒幣,不用挖礦就能賺取利潤,當然更可能賠錢。
以上以本人挖礦經歷為實例,描述了做一個礦工裝機、挖礦、交易變現的的全過程,雖然僅僅涉及到以太幣,但其它虛擬幣的產生、交易應該差不多是這個套路,照此參考,應該不是什么問題。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了解区块链,从挖矿开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单例模式共享属性
- 下一篇: [机器学习] Coursera ML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