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重启AirPower项目 或为无孔化iPhone量身定制?
世間總是對蘋果產品有著別樣的期待,希望蘋果能在參數上超越競爭對手,更能在產品形態和定義上顛覆市場原有的概念。從 iMac 到 iPod,再到 iPhone、iPad、Apple Watch 以及 AirPods,蘋果樹立起了顛覆傳統并領先于市場的形象。
不過蘋果并不能每一次嘗試都能獲得勝利,早在 2017 年和 iPhone X 一同發布的無線充電板 AirPower,就經歷了無數次延期,最終被蘋果宣布暫停項目。這款產品原本展現了無線充電器的演進方向:擁有蘋果一貫的優秀工業設計,并支持同時為多個設備無線充電。
AirPower 卷土重來
蘋果往往會在產品引入新技術規格時,帶來與之配套的周邊設備以充實使用中的效率和體驗:比如 iPhone 取消耳機孔之后推出的 AirPods,iPad Pro 更新同步登場的妙控鍵盤。在 iPhone 引入無線充電之后,自然也該有一款蘋果為自家產品打造的無線充電器。
這就是 AirPower,與大多數手機廠商在推出無線充電器時只考慮手機不同的是,蘋果從一開始就沖著多設備同時充電而來。Apple Watch、AirPods 再加上 iPhone,蘋果有了三條支持無線充電的產品線,如果可以一次性完成三個產品充電任務,自然能緩解充電的繁雜。
蘋果沒有很快將 AirPower 推向市場,反而是不斷推遲上市日期。罪魁禍首很可能就是同時為三個產品充電的目標。無線充電依賴線圈傳輸能量完成充電,而普通無線充電器的單線圈只能為一款產品充電,而且還必須要將手機和充電器上的線圈對準。
大膽的蘋果選擇了與以往不同的方法:在 AirPower 中堆疊了三層多達 22 個充電線圈,如此一來整個充電板都是充電接觸面,不僅解決了同時為多個設備充電的問題,隨手放置也能開啟充電。但蘋果低估了另一個因素的影響,無線充電能量轉換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發熱。
即使是 Qi 無線充電標準中最主流的 5V1A 規格,也會在充電過程中產生會被用戶明顯感知到的熱量,AirPower 如此夸張的線圈堆疊更是繞不開發熱的困擾。根據之前的產業鏈傳聞,發布會后的一年多時間中,蘋果一直在嘗試解決發熱來保證 AirPower 可以正常上市。
直到一年以前的蘋果 2019 春季發布會前夕,仍有 AirPower 解決技術難題進入量產階段即將上市的消息傳出,不過用戶并沒有在那之后等到這款唯一的官方無線充電器——蘋果高級副總裁丹·里奇奧(Dan Riccio)表示,AirPower 因無法達到產品標準而被取消。
蘋果似乎并沒有完全放棄為自家產品打造一款無線充電器的想法。今年 1 月時,知名爆料人郭明錤就在公布了一系列新品消息的同時,稱蘋果準備推出小型無線充電器。另一位有較高準度的爆料人 Jon Prosser 也在前幾天表示,蘋果正在重啟 AirPower 項目。
在 2017 年的演示中,把 iPhone 和 Apple Watch 放置在 AirPower 上,手機屏幕會顯示多個設備的充電狀態。為實現這樣的效果,蘋果還在其中設計了超精簡版 iOS 進行通信,如果蘋果順利完成這個產品,無線充電有望實現效率和管理上的革新。
爆料指出,當前版本的 AirPower 工程機還普遍存在著無法為 Apple Watch 充電的問題,而蘋果并不愿意讓仍有遺憾的產品就這么面世。一是違背了當初對消費者給出的承諾,二是 Apple Watch 在蘋果產品線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成為可穿戴體驗重要組成部分。
重啟都是為了新 iPhone?
蘋果選擇重啟無線充電器 AirPower,絕對不只是為了給 Apple Watch 提供無線充電這么簡單。目前已經上市的數款 Apple Watch 沒有完美支持主流無線充電器,但標配磁力充電器和蘋果官方配件已經可以滿足,AirPower 將面對的其實是可穿戴生態和無孔化 iPhone。
雖然蘋果至今沒有一款官方無線充電器,但蘋果旗下已經有相當數量支持無線充電的產品:iPhone X 至今的三代 iPhone、AirPods 產品線、Apple Watch 產品線、Apple Pencil 以及 iPhone 的智能電池殼,如果算上 Beats 產品就有十余款之多。
可以說,無線充電器就是蘋果配件陣容缺失的一塊。與蘋果產品配合帶來更好的充電體驗不用多說,光是以蘋果一貫的會親自打造最高端配件的作風,沒有官方無線充電器實在談得上一件怪事,因此蘋果不會徹底放棄無線充電器的相關計劃。
在滿足現有產品線的無線充電需求之外,iPhone 的無孔化也是促使蘋果將 AirPower 不斷完善下去,尋求上市機會的動力之一。蘋果產品在過去 20 多年間都是不斷推進一體化設計理念,到 iPhone 上便是逐漸去掉機身上的開孔,把手機變成一個沒有視覺失衡點的整體。
最初是容易損壞的 Home 按鍵變成了前面板的一部分,并以線性馬達代替振動手感;然后耳機孔取消改為充電接口輸出或無線音樂,AirPods 也提供了體驗較好的解決方案;蘋果遲遲不將 Lightning 接口變為適應性更廣帶寬更高的 USB Type-C,或許也是出于無孔化考慮。
既然無孔化了,也就需要一款足夠強大的無線充電器進行搭配,進行便捷性不輸有線的快速充電之外,還能進行數據傳輸等工作。魅族在 2018 年發布過概念產品魅族 Zero,全機身無孔化設計去除了所有按鍵和開孔,18W 充電和數據傳輸都依靠無線充電器完成。
蘋果也在軟件層面逐步完成無孔化轉型,從 iPod 時代延續下來的電腦端同步軟件 iTunes 地位一再下降,幾乎進入停止更新狀態。這其中有人們對電腦和手機之間同步數據需求的下降,也有蘋果將大量生態完全建于 iOS 移動設備上,不再需要桌面設備參與。
連續三代產品使用劉海屏設計之后,蘋果或將在 2020 年的 5G iPhone 上應用全新的設計語言。再聯系到 AR 眼鏡等蘋果正在開發的產品,我們有理由相信無線充電會是蘋果產品新的技術方向,AirPower 則可能是蘋果開啟無孔化的最后一塊拼圖。
無線充電如何成為業界風向
折騰一圈之后,蘋果還是把無線充電作為重要發展方向,但這真的是值得投入的方向嗎?
從當前的技術發展路線看來,出于功耗上限和發熱的雙重限制,無線充電更多的還是在不方便進行有線充電時的補充方案。已經上市的手機中,30W 有線充電成為標配,多款旗艦產品更是有了 65W 快速有線充電,主流的 10W 無線充電難以和其相提并論。
不過整個手機行業都在加大投入改進無線充電體驗,當前的方向是盡可能地提升功率:小米至今推出了三款支持 30W 無線充電的手機,并有無線充電寶等配件搭配;華為也推出了多款支持 27W 無線充電的手機,還有支持 15W 無線充電的 MediaPad Pro 平板。
OPPO 和 vivo 暫時還沒正式推出支持無線充電的產品,但也對外進行了展示:OPPO 把高壓低電流快充方案無線化,實現了 30W 功率溫度不超過 40 攝氏度;vivo 則是用概念產品 APEX 2020 演示了當今無線充電的極限,60W 功率能夠和有線快充比肩。
為什么會有這么一致的投入,離不開與 5G 共同到來的使用變革,以及越來越壯大的可穿戴設備生態。5G 網絡下手機續航受到挑戰,能夠輕松無感進行快速充電的方法,更符合間歇式的主流手機使用習慣,提升功率后的無線充電正好能滿足。
在智能手表之外,真無線耳機也開始成為不少人隨身攜帶的可穿戴設備,對于這些產品,能直接用無線充電不必考慮有線充電器的體積和兼容性,對于用戶也是更省心的設計。為了改善用戶體驗這個終極目標,無線充電的地位被一步步拔高。
和蘋果在 AirPower 經歷的種種困難一樣,市面上的無線充電方案還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充電中電力轉化的效能、以及所有產品都會遇到的發熱。
即使傳輸介質從電線轉變為線圈,無線充電也要面對有線充電時代就一直有的轉化效率,充電器輸出的功率并不能和手機端輸入的功率完全一致。轉化效率不僅會消耗電力影響充電速度最大化,而且還會引出下一個問題,無線充電過程中的發熱。
OPPO 選擇的方案是高壓低電流,有效控制發熱,不過也對線材和設備提出了高要求。其他廠商則是用主動式散熱來回避低壓大電流的發熱,三星、小米、vivo 和華為都是這么做的,在無線充電器中加入風扇加大熱交換速度來控制溫度。
蘋果本可以這么做,但很明顯他們更希望使用被動式散熱,避免散熱風扇的噪音影響到用戶日常使用。貫徹了輕薄和一體化理念的 AirPower,就不得不在降低熱量上另尋高招,至少從現在的消息來說,在底部開更多的孔只是杯水車薪。
蘋果會怎樣解決 AirPower 的生產難題,最終會帶來怎樣的產品?等到今年秋季 iPhone 發布會時,說不定就能見分曉。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苹果重启AirPower项目 或为无孔化iPhone量身定制?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1. 05亿美元收购优信拍,58同城打错
- 下一篇: 英特尔暂停股票回购 预警称疫情将影响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