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吃掉前浪速递易 丰巢:数据“野心”与盈利悖论
4 月末 5 月初,快遞柜巨頭豐巢拋出對非會員超時取件收費新政,此舉使其迅速成為輿論爭議的焦點。用戶、快遞員、小區、企業眾說紛紜,作為快遞最后 100 米的小小格子,揭開了快遞柜行業盈利模式難以破局的冰山一角。
縱然如此,很多人沒有注意到,5 月 6 日,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02352.SZ,下稱“順豐控股”)一則公告,揭示了快遞柜這個行業的巨大變化:目前占據市場的兩個主要品牌——豐巢和速遞易將互相整合,最終豐巢“吃掉”速遞易,成為快遞柜行業的老大,而速遞易的原股東,成為豐巢的新股東。
退回到 2012 年的時候,快遞柜的市場上,還只有豐巢的“前浪”——速遞易一家。
8 年來,這個行業涌入大大小小的參與者,吸引各路資本折腰。在全國鋪了超過 18 萬個快遞柜的豐巢,已經砸進去幾十億元人民幣,不僅如此,豐巢還后來者居上,拿下最強勁的對手——速遞易。
然而直至當下,快遞柜的商業模式,就像共享單車一樣可能擁有無法盈利的缺陷——硬件設施需要高資金投入,取件免費或者低費用、廣告稀少導致收入微薄。每一臺快遞柜都需要數萬元的成本投入和長期維護。最終的結局就是重金投入但利潤微薄,導致虧損嚴重。
快遞柜這個市場,很可能沒有贏家。
不過,豐巢的實際控制人是王衛顯然不這么認為。
王衛也是順豐控股的實際控制人兼董事長,是中國物流行業的傳奇大佬,他同時擁有順豐快遞和豐巢快遞柜,兩者或許有機會形成一個完美的商業組合。
“未來最有市值的企業不是賺錢的,是擁有數據的公司。”對于快遞柜行業相關的疑問,王衛說出了這句話。
“吃掉”速遞易
順豐控股 5 月 6 日發出了《關于放棄參股公司優先增資權暨關聯交易的公告》,公告中稱:
順豐控股原通過境內子公司深圳市順豐投資有限公司持有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豐巢科技”)14.43% 的股權。于 2019 年,豐巢科技基于其業務發展需要進行股權重組,豐巢科技境外融資平臺 HiveBoxHold-ingsLimited(下稱“豐巢開曼”)通過協議控制方式控制豐巢科技。重組后豐巢科技的股權結構沒有發生實質變化。公司通過境外子公司 RadiantBeyondLimited(亮越有限公司)持有豐巢開曼 13.67% 的股權。
為了做大做強智能快遞柜主業,整合行業優質資源,快速搶占快遞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優勢區位,向快遞員和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現豐巢開曼擬在智能快遞柜市場進行重要布局,豐巢開曼、豐巢開曼的子公司深圳市豐巢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豐巢網絡”)與中郵智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郵智遞”)及其股東中郵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郵資本”)、成都三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2312.SZ,下稱“三泰控股”)、浙江驛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驛寶”)、深圳明德控股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明德控股”)擬簽署一攬子交易協議。
本次交易完成后,中郵智遞原股東中郵資本、三泰控股、浙江驛寶、明德控股(以下合稱“原股東”或“減資方”)將減資退出中郵智遞,中郵智遞成為豐巢網絡的全資子公司,中郵智遞原股東(包括原股東指定的子公司)將有權認購豐巢開曼新發行的股份成為豐巢開曼的股東。順豐控股非中郵智遞原股東,不參與本次豐巢開曼新增股份認購。中郵智遞原股東(包括原股東指定的子公司)行使認股權證后,公司對豐巢開曼的持股比例將從 13.67% 稀釋至 9.75%。
豐巢開曼為順豐控股股東明德控股的境外子公司,王衛是豐巢開曼的實際控制人。
用通俗的語言來描述就是,豐巢開曼通過增發股份讓中郵智遞的原股東成為豐巢開曼的新股東,中郵智遞的原股東減資退出之后,中郵智遞成為豐巢開曼子公司豐巢網絡的全資子公司。
中郵智遞的主要業務就是中郵速遞易智能快遞柜。
實際上,速遞易的創始人并非中郵資本,而是三泰控股的實際控制人補建。2012 年,補建通過成都我來啦網格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郵智遞的前身,2019 年 2 月更名)研制的一種 24 小時智能包裹自助收取柜,隨后開始在市場上進行推廣。
2012 年的時候,市場上還沒有豐巢,只有速遞易。
速遞易推廣起來成本高昂,建造快遞柜的資金投入巨大,補建曾經一度認為很快就能盈利,實際上并非如此,巨額的投入導致速遞易拖累上市公司三泰控股,令其連續兩年虧損,最終導致 2017 年三泰控股被 ST。
盡管虧損,速遞易的業務發展卻十分迅速,2017 年,創始人補建已經無力繼續經營速遞易,最終決定將速遞易大部分股權拱手讓人,賣給中郵、菜鳥、復星三家。
出售速遞易股權的時候,補建曾對經濟觀察網記者感嘆:“資本是血腥的。我有選擇嗎?沒有選擇!讓物流巨頭們,來推動速遞易吧!”
這個時候,豐巢剛剛成立兩年,在快遞柜市場,豐巢是一位后來者。
如今,后來者居上,豐巢吞并速遞易之后,將成為中國快遞柜市場上獨一無二的老大,初具壟斷規模。
5 月 12 日,速遞易官網不斷滾動的數字顯示,目前已經累計投遞 35.3 億個快遞,服務中國 251 座城市。豐巢的規模更加龐大,官網宣稱其終端快遞柜的布局已經是行業第一,并于 2017 年 1 月和 2018 年 1 月分別完成了 25 億元的A輪融資。
壟斷快遞柜市場
最早進入快遞柜行業的,是三泰控股實際控制人補建。
2012 年 12 月 12 日,補建設立成都我來啦網格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成都我來啦”,中郵智遞的前身),開始研發生產可以 24 小時收發件的智能快遞柜。
這個時候,補建畫了一個美好的藍圖:快遞員使用快遞柜進行收件和派件,快遞柜解決了收件人不在家時候無法當面接受快件的問題,同時快遞柜還可以提高快遞員的派件效率,從一天只能派送一百多單提高到可以派送幾百單。
智能快遞柜的出現,馬上就引起市場關注,這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要知道 2012 一年中國的快遞包裹有幾十億個,到了 2019 年,這個數字已經增長到 500 億。
面對巨大的市場,補建興奮異常。在 2013 年的董事會工作報告中,作為董事長的他寫道:“全資子公司成都我來啦已在國內十余個城市設立分、子公司,加快速遞易業務在全國重要大中城市的戰略布局,提高速遞易業務的市場占有率。速遞易建設采用漸進的模式,用互聯網的思維來解決快遞最后 100 米的難題,其建設速度和市場規模受到行業的高度關注,有效提升了用戶體驗,速遞易已經成為國內有較大影響力的社區服務品牌。
速遞易作為物流配送的末梢及高效的線下入口,屬于典型的網格化運營服務形式,需要通過快速擴張實現規模效應。在形成規模優勢后,網點擴張難度將大幅下降,擴張速度將快速提升,議價能力將顯著提高,運營成本亦會快速攤薄,形成 O2O 線下綜合便民服務平臺,既可滿足社區居民對便利、快捷一站式服務的需求,亦可成為物聯網時代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
這個時候,三泰控股股價因為速遞易而大漲,股價從最低的 7 元漲至了每股 20 元。補建也不曾料到,短短幾年之后,極速擴張的速遞易會把三泰控股拖入財務深淵。
2013 年,豐巢還沒有出現,順豐還沒有實現借殼上市,要不要做快遞柜的生意,這個想法可能還沒有進入到王衛的腦袋里。
補建的速遞易業務已經高歌猛進,進駐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等十余個城市,在 2013 年底完成了布放 1200 個社區,已有超過 500 萬個包裹通過“速遞易”平安送達。
2014 年,三泰控股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下降了 19%,公司重點投資的速遞易線下拓展遭遇挑戰。但補建仍然堅信,速遞易這種新型業務模式的選擇方向,將為公司發展帶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智能快遞柜的異軍突起,吸引了各路資本的關注,這是一個新的行業,新的投資風口,面對的是海量的包裹和海量的用戶,關鍵是它仍然在高速增長,沒年均以兩位數的增長,阿里舉辦的雙 11,更是連續破下成交記錄。
快遞柜可能存在無法估量的未來。
2015 年 6 月,物流業巨頭們加入了這個游戲。順豐聯合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5 家物流公司宣布投資 5 億元成立豐巢科技。其中,順豐持股 35%,申通、中通、韻達各持股 20%,普洛斯持股5%。豐巢法人代表為順豐董事長王衛。
這個時候,補建已經沒有選擇,他只能投入更多的資金,鋪設更多的快遞柜,盡可能多的占領小區,更多的占領快遞柜市場份額,才能更巨頭們設立的豐巢競爭。
但是這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激烈的市場競爭,很快就把三泰控股拖入虧損的深淵。
2015 年,三泰控股因為繼續大資金投入速遞易業務,公司陷入虧損,當年虧損金額高達 4 個億。公司表示,快遞柜行業競爭加劇,存在領先優勢弱化的風險。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
豐巢設立之后的短短三年時間,異軍突起,跑馬圈地,幾經洗牌后,嶄露頭角成為行業標桿企業。2017 年 1 月完成 25 億A輪融資,2018 年第一季度,完成A+ 輪融資,市場估值高達 90 億。
本來,早在 2015 年,在速遞易陷入巨額虧損的時候,剛設立的豐巢就有一個收購速遞易的機會。
回國之后,向 Dick(順豐董事長王衛的英文名)請戰做創新項目豐巢快遞柜的豐巢 CEO 徐育斌回憶:
2015 年在面對收購速遞易的決策時,考慮到業務發展期團隊的難以協同以及豐巢團隊對未來市場的堅定信心,我們選擇了放棄。而在后來(指 2017 年)收購e棧這件事上,我們果斷拿下。e棧的戰略規劃很好,網點密集在北、上、廣、深,并入任何一家末端運營公司里,都會是一把利劍。
e 棧指的是中集e棧,由深圳中集電商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集電商”)開發及運營的智能快遞柜。
2017 年,是快遞柜行業翻天覆地劇烈變化的一年。
陷入連年虧損深淵、實在扛不下去的補建,攜速遞易投靠了更為強大的物流巨頭——中國郵政,以及阿里系的浙江驛寶和民營資本復星,補建為速遞易引入國家隊資本,速遞易也因此更名為中郵速遞易,成都我來啦更名為中郵智科。
豐巢也因為完成收購了中集e棧,而被評委中國獨角獸企業。
快遞柜市場形成了兩大品牌對壘——中郵速遞易 VS 豐巢,身后都是物流巨頭,速遞易背后是中國郵政和菜鳥,豐巢的背后是順豐。
市場競爭依舊激烈,雙方都在繼續擴展領土,鋪設更多的快遞柜,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
直到 2020 年 5 月,曝出豐巢整合速遞易的消息。
從 2015 年到 2020 年,王衛最終完成了快遞柜行業的壟斷地位,并加強了順豐與豐巢的關聯,比如順豐快遞用戶快件到達豐巢快遞柜后 2 小時之內取走的話可以獲得一個 2 元紅包,4 小時之內則是 1 元。
快遞柜這個行業,有沒有贏家?這個業態,究竟能否做到盈利,目前還無法做出判斷。
但王衛提及的數據為王的背后,是一個殘酷的現實:
順豐之上,還有菜鳥,菜鳥集合了更多更大的數據;豐巢之外,還有遍地開花的菜鳥驛站,菜鳥驛站多數以小賣部加包裹收寄點的形式,迥異于豐巢以冷冰冰快遞柜示人。菜鳥驛站可以存放各家物流公司的包裹(包括順豐),存放包裹的物理空間更大,并且沒有收費。
盈利遙遙無期?
豐巢吞并速遞易,這會是一樁雙贏的交易嗎?
從這樁交易的信息披露中,可以窺見中郵智遞和豐巢科技的財務數據。
先來看中郵智遞(即速遞易)的財務情況,數據來自三泰控股 5 月 6 日的《關于對外投資一攬子交易的公告》。
中郵智遞 2019 年 12 月 31 日(經審計)的凈資產為負值,金額是-3946 萬元,總產總額為 26.16 億元,負債總額為 26.56 億元,2019 年的營業收入為 4.29 億元,凈利潤虧損,為-5.17 億元。2020 年第一季度(截止 3 月 31 日,未經審計),中郵智遞的凈資產仍為負值,擴大到-1.99 億元,凈利潤繼續虧損,為-1.59 億元。
豐巢開曼也處于虧損狀態。順豐控股 5 月 6 日的公告顯示,豐巢開曼 2019 年凈資產為 36.49 億元,營業收入 16.14 億元,凈利潤虧損,為-7.81 億元。2020 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營業收入為 3.34 億元,凈利潤為-2.45 億元。
這意味著,快遞柜市場份額第一的豐巢,和市場份額第二的速遞易,兩者自成立以來均處于虧損狀態,速遞易的凈資產為負,但 2019 年的虧損金額沒有豐巢來得大。
三泰控股稱,公司對中郵智遞 75,555.5556 萬元的實繳注冊資本全部減資,取得減資款 75,555.5556 萬元,并將全部減資款用于投資豐巢開曼,本次一攬子交易的定價在參考豐巢科技 2018 年 6 月股權轉讓的 90 億元估值的基礎上,經豐巢開曼與中郵智遞原股東的友好協商確定,過程中綜合考慮了智能快遞柜市場發展潛力、運營效率、雙方快遞柜格口數量等因素。本次交易完成后,中郵智遞將成為豐巢開曼的子公司,公司全資子公司 DAILUHOLD-INGSLIMITED(中文名稱:帶路開曼)將持有豐巢開曼 6.65% 的股權。
根據三泰控股的減資款 7.56 億元拿到豐巢開曼 6.65% 股權反向推算,合并之后,豐巢目前的估值至少在 113.62 億元之上。
也就是說,雖然連年虧損,但豐巢的市場估值已達到 113 億元。
最近豐巢因為向用戶收費成為輿論焦點,在上海、杭州的一些小區,豐巢快遞柜因為宣布免費保管 12 小時,超出后每 12 小時收 5 毛錢,隨后眾多小區的業委會和物業宣布抵制豐巢快遞柜,停用豐巢快遞柜。
實際上,這種向用戶收費的做法,2017 年的速遞易早已悄悄實行,同樣效果不佳,用戶投訴快遞員并拒絕將包裹存放于快遞柜,快遞柜因為收費的問題,導致用戶于快遞員產生矛盾。
快遞員希望使用快遞柜減少工作量,以獲得更多的派件或取件。如果快遞柜存放不收費,那么包裹又會占用快遞柜的周轉效率,但收費呢,又遭遇用戶抵制。
豐巢陷入兩難境地。
在 5 月 9 日,豐巢科技致用戶的公開信中,豐巢科技表示,截至目前,豐巢全國累計鋪設超過 18 萬個智能柜,哪怕周轉率提升僅僅1%,也會帶來極大的資源使用率提升。
為了鼓勵用戶及早取件,豐巢還推出親友代取功能,以及早取件得紅包的獎勵,包括這次對用戶收費,豐巢的目的也是希望用戶能夠盡早把快遞取走,但引起了輿論關注和用戶抵制。
5 月 5 日,杭州東新園小區業主委員會發出通知:鑒于豐巢快遞柜在未經協商的情況下,將從 5 月 6 日開始向收件人收取超時保管費,業委會認為此行為損害了小區業主的利益,有違當初豐巢進駐小區談判時介紹的情況,目前業委會正在交涉中。在豐巢快遞柜給出解決方案之前,業委會決定自快遞柜正式收取超時保管費之日起(2020 年 5 月 6 日)暫停使用,其間請業主們盡快提取快遞,同時請快遞員勿再將快遞放入豐巢中。
負責重慶兩江新宸小區投遞的順豐快遞小哥,對記者表示,投豐巢每單快遞可以得到 8 毛錢,如果放在菜鳥驛站,則要倒貼 5 毛錢,我們快遞員肯定是喜歡放豐巢,但疫情以來很多小區都進不去。
現在矛盾的焦點是:快遞員喜歡放豐巢,但用戶不喜歡取件收費。
有一位用戶表示:豐巢收費可以,前提是快遞員要征得同意再存放,現在都很少上門派件,也不電話聯系直接放豐巢,這種情況我是拒絕付費的。
快遞柜行業會是共享單車的翻版嗎?一個快遞柜根據其大小和網格多少,成本在數萬元不等,每月還要產生電費與通信費用,因為占用空間,快遞柜進駐小區的話還可能面臨金額不等的進場費。
諸此種種,快遞柜行業會不會像共享單車、共享汽車一樣,成為一個沒有贏家的行業?(在中國,共享汽車、共享單車這兩個行業,已經用實例證明市場上沒有贏家),重資產投入,維護成本高,收入卻很少,盈利困難,哪怕豐巢把速遞易吃掉,實現行業壟斷也無法盈利。
5 月 12 日上午,經濟觀察報記者就上述疑問咨詢豐巢的實際控制人王衛,其回復極為簡短,他說:“未來最有市值的企業不是賺錢的,是擁有數據的公司。”
于是,這又產生了一個新的悖論。
如果說,豐巢吞并速遞易,其野心是為了獲取更多的用戶,得到終端大數據,并不是為了盈利,那么豐巢如今開始對用戶收費,但遭到用戶抵制停用豐巢,是否會失去更多的終端數據?
毋庸置疑,通過這次交易,豐巢已經成為快遞柜市場上的壟斷者,但豐巢什么時候才能產生盈利,以及將以何種方式盈利,或者說,要不要盈利?仍然是一件值得探究的事情。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后浪吃掉前浪速递易 丰巢:数据“野心”与盈利悖论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中兴成首个支持国内四大运营商的5G手机品
- 下一篇: 中国2%的同性恋造成了三分之一的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