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雅致对抗混沌,vivo X50设计背后的故事
作者 |靜靜
出品 | 網易科技《態℃》欄目組
熵,是熱力學中表征物質狀態的參量之一,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
而宇宙,被視為一個龐大的孤立系統,所以宇宙總是向著混亂的方向變化(熵越來越大),這就是熵增。
這個物理名詞被應用到了精神領域,《心流》作者米哈里借鑒熵的理論提出了“精神熵”的概念。它其實就是精神垃圾的巨量堆積,其結果是人們的心智永遠耗費在一些無關鍵要的事情上,無法擺脫混沌、無序的狀態。
現代都市陀螺般的快節奏,加重了“精神熵”增加的程度,焦慮和無序跟我們如影隨形,連年青一代都開始販賣起焦慮。如果沒有外力接入,這個孤立系統將一直熵增,直至熱寂。然后,我們看到,當人們被繁瑣無序的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大家開始逃離、渴望回歸生活和心靈秩序,更渴望著簡單的生活。
基于對現代人們焦慮心理的洞察,vivo希望能滿足人們那種期望外力接入、將精神領域這個孤立系統轉變為封閉系統從而實現熵減的愿望,這家公司的設計師們在產品設計中加入了“化繁為簡”、“多即是少”的現代主義設計理念,希望通過產品的簡潔、無負擔使用體驗減輕人們的焦慮。vivo X50,就是這樣一款產品。
vivo X50系列:
探索手機工業設計的更多可能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手機廠商為了硬件競速,完全不顧機身重量與厚度,機身重量從170g一路飆升到半斤級別,現如今重量205g+厚度9mm以內的手機竟然都可以稱之為“輕量級”產品。
當大家正在努力接受這一現實時,vivo 為2020年的手機市場注入了一股清流,推出了目前為止最薄的5G 手機X50,厚度僅為7.49mm,重量也控制在了180g 以內,那種手感可想而知。
然而能實現這樣設計,不是想當然的減減減,而是每個細節都經過設計師的精心考量,才能達到如此極致的結構。同時,vivo 也為5G 手機設計提供了更多可能。
現代主義大師密斯·凡德羅曾說過,一件完美的設計,不是因為它沒有多余的東西可以加上去,而是因為沒有多余的部分可以被剔除。
vivo X50系列完美的體現了“Less is More”的現代主義設計理念。
色彩是設計語言最直觀生動的表達。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秩序,對未來的不確定加劇了人們內心的焦慮。因此,vivo X50系列設計師們在色彩上加入了更多正面的形象設計,整體呈現了寧靜、舒適,以有序對抗無序的視覺感受。比如淡藍色的“液氧”充滿活力和希望感;“引力”則代表了秩序感。
據了解,此次vivo 設計師團隊與法國設計趨勢研究公司卡琳等設計機構,經過上千次的色彩調配,制作了近600個手板后,才最終敲定了液氧、引力、黑鏡和淺醺四款配色。同時,再配以AG 磨砂玻璃這種親膚的材料,讓vivo X50系列不僅給用戶帶來更高端的視覺體驗,同時也帶來了更柔和細膩的觸覺感受。
此外,vivo 設計師還為每臺 X50系列巧妙的設計了一個“choker”。項圈設計中包含了與 CMF 配套的色彩,簡潔的線條、變化的光感紋理,以及X系列科技屬性的印刻:5G 和 professional photography。
這樣的設計小細節,不僅讓手機頂部不再是空白,從視覺上縮減了頂部的單調感和厚度,而且凸顯了手機的氣質,成為 X 系列獨一無二的標志。
除了科技美學的視覺設計,vivo X50系列還在產品差異化方面,塑造了更加清晰的品牌印記。比如在寸土寸金的機身空間,突破了物理限制,將一顆“微云臺”巧妙地嵌在了手機主攝中。
“微云臺”開啟了手機防抖新時代的同時,也給設計師們帶來了難題:要知道,微云臺的加入會帶來超過2mm 極高的凸包,對視覺美觀、手持握感和手機平放姿態都有著巨大的破壞。
但是,vivo 的設計師卻通過創造性的階梯式攝像頭設計,解決了這一難題。
雙色云階,第一階為承載主攝、人像和廣角的高階梯,采用的是經典黑色,第二階為承載潛望的中階梯,采用了與電池蓋(第三階梯)CMF 相呼應主題色,從而將攝像頭變為了繼電池蓋、中框之后的第三視覺點。
兩層臺階如層云疊上,化解了云臺和主攝凸包的總厚度;又如云扁平而舒展,視覺感官極為干凈、輕薄,實現了科技和人文的平衡。
vivo X50系列“微云臺”設計的動人之處除了它的工藝設計之美外,更難得的是,將如此復雜的結構植入到更薄的機身之中。
據了解,微云臺的內部構造大致由限位機構、雙滾珠懸架、鏡頭、音圈馬達、雙 S 型 FPC 排線、T-FPC、磁動力框架、模組載架以及保護蓋構成。其整體面積約為普通主攝平均占版面積的5倍、潛望式攝像頭的3.2倍。
如何將如此“大”的云臺放到手機有限的空間中,是 vivo 影像團隊首先要解決的難題之一。在經過不斷的嘗試和探索之后,X50 Pro 最終選擇了創新堆疊方案——異形結構磁動框架來解決這一難題。
在保證微云臺正常使用的前提下,vivo 將占板面積節省約了40%,厚度減少1mm,“極限”壓縮微云臺與屏幕的距離至0.13mm,再加以良好的結構保護措施,實現了外觀設計與主板布局“完美”平衡的堆疊方案。
此外,微云臺的特殊結構也給排線布局帶來了新課題:連接鏡頭模組的 FPC 柔性電路板的反作用力,會影響鏡頭模組的轉動角度。如何在確保穩定連接的同時,減少微云臺的扭動拉力也成為必須要攻克的難題。
經過多輪方案設計與制具調整,最終 vivo 設計師研發出了精巧的雙滾珠懸架和雙 S 型 FPC 排線結構,完美的解決了這兩個問題。
在攝像頭模塊上,vivo 還設計了 R3圓角矩形的攝像頭模塊外觀,簡潔、明朗、利落,在行業內大量的大圓角設計中脫穎而出。
不僅如此,為了給用戶帶來輕薄無負擔的使用體驗,X50系列采用了 AMOLED 極孔柔性屏以及 COP 封裝技術,相較于傳統硬屏,體積上更加輕薄、重量更輕、黑邊更窄,整機厚度最薄處僅有7.49mm,整機重量僅為172g,是迄今為止最薄的5G 手機。
2000多年前的老子曾說“少則得,多則惑?!痹谶@混沌的時代里,X50系列以“雅致設計”為核心理念,融合了“少即是多”的現代主義設計風格,盡顯有序之美。
vivo,
堅持設計驅動下的科技美學
如何通過設計創造出令人心動的手機產品,是 vivo 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
早在2012年,vivo X1就憑借6.55mm 的超薄機身打破了當時的手機機身厚度記錄,成為當時世界上最薄的智能手機,其簡潔、纖薄的設計風格備受用戶喜愛。也正是從 X1開始,vivo 對手機工業設計、及手感有著自我的偏執與詮釋。
2013年,vivo X3又憑借6.3mm 極致超薄機身成為當時手機中的纖薄王者。
2018年,vivo X23將“光感美學”的優雅時尚設計帶上了紐約時裝周的秀場舞臺,并受到了 CFDA(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設計師的喜愛和點贊。
不止于輕薄,vivo 的 X 系列在跨界時尚玩法方面,走在了其他手機廠商的前面,將手機設計成了時尚單品。也難怪被 V 粉們感慨,vivo 是一家被手機耽誤的時尚設計公司。
在 X23之后,vivo 又與知名華裔設計師 Alexander Wang 深度合作了 vivo X30系列 AW 聯名限定版。機身選擇了全鏡面設計,使用鍍鉻工藝,通體不加任何多余的設計和顏色,讓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展示自我,得到了時尚界的追捧。
此次新發布的 X50系列則是 vivo“設計驅動”戰略主導下的第一款旗艦。
所謂“設計驅動”是對整個 vivo 公司業務的牽引,是自上而下的思維變革,是做出令人心動產品的最優方案。
2019年底,vivo 提出堅持“以消費者驅動和設計驅動”的原則來做好產品。
2020年2月份,vivo 內部進行了一項組織架構調整,將原有的“產品領域”更名為“產品設計領域”,雖然僅僅增加了“設計”兩個字,但其背后卻是 vivo 更加注重設計驅動力的信念。同時,這也是 vivo 在浮躁跟風時代下堅持自我的一種態度。
在設計創新方面,vivo 從未吝惜投入。據設計團隊介紹,vivo 每一款手機的設計誕生,都要經歷近千次的手板設計,而每一次設計手板高昂的成本投入(單價超過5000元),甚至超過了最終成型的實際機型。
值得一提的是,X50系列同步發布的還有一款真無線耳機,TWS Neo,同樣傳承了 vivo 的設計美學,體驗與顏值并駕齊驅。圓潤造型+經典配色,看上去精致漂亮,充滿著藝術感。
回看每款被用心設計的 vivo 手機,都可以看到其背后折射出來的不同時代的時尚變遷,而這其中也能看到 vivo 的一份堅持。
相信未來,vivo 會在手機工業設計領域留下屬于自己的符號:極簡、時尚、不跟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以雅致对抗混沌,vivo X50设计背后的故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歌曲《心雨》原唱(隐形的翅膀歌曲原唱)
- 下一篇: 单一大单!中国移动开启 200 万片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