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私有化打的什么算盘?
虎嗅機動資訊組作品
作者黃青春
題圖視覺中國
縱橫美股 20 年,新浪正式拉開了私有化退市的帷幕。
7 月 6 日,新浪宣布,董事會收到來自“New Wave MMXV”公司的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擬以 41 美元/股的價格現(xiàn)金,收購新浪所有已發(fā)行普通股,該交易對新浪估值為 26.8 億美元。
受此消息影響,7 月 6 日新浪股價上漲 10.55%,收盤價為 40.54 美元/股,市值為 26.51 億美元。
圖源東方財富
據(jù)新浪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材料顯示:截至 2020 年 3 月 31 日,曹國偉通過 New Wave 持股 12.2%,有 58% 的投票權。據(jù)北京商報估算,按照持股比例來看,新浪此番私有化,New Wave 需要動用超過 20 億美元現(xiàn)金。
簡單介紹一下新浪董事長曹國偉的背景,浙江籍上海人,先后加盟安達信、普華永道兩家知名會計事務所,親自操刀雅虎、甲骨文等企業(yè)上市,資本運作經(jīng)驗豐富。其與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是同學,郭廣昌、江南春、沈南鵬都與曹國偉私交甚厚,據(jù)說江南春與曹國偉在上海住同一個小區(qū)。
回到正題,虎嗅研究了一番發(fā)現(xiàn),作為國內最早一批赴美上市的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新浪選擇此時私有化,既符合歷史的進程,也是積極自救的必然。
新浪私有化的最好時機
新浪此時私有化,或多或少與瑞幸有關。
2020 年 1 月 31 日,以做空中概股聞名的大空頭“渾水研究-MuddyWaters Research”發(fā)布了一份對“瑞幸咖啡”股票長達 89 頁的做空報告,直指其虛增銷量財務造假。
4 月 2 日,瑞幸自曝“造假 22 億元”,間接推倒了中概股信譽的多米諾骨牌。美國做空機構開始圍獵中概股,跟誰學、愛奇藝、好未來等公司陸續(xù)成為靶心。
而且,在疫情影響下美股市場屢創(chuàng)新低,投資者神經(jīng)脆弱,又恰巧趕上大部分公司出年報的時間窗口,這一系列報告在資本市場引發(fā)軒然大波。
前魅族副總裁李楠在微博上表示:
“瑞幸其實不是用美國投資人的錢在補貼用戶,實際上是用中概股在全球最大資本市場的信用在套現(xiàn)。瑞幸這次財務造假,賣空內幕交易,渾水業(yè)務問題三級炸彈,八成挽回不了。所以納斯達克的中概股信用,他也一口氣給割了。”
5 月 21 日,美國 CNN 商業(yè)頻道發(fā)布了一篇名為“Here Comes the US Crackdown on China Stocks” 的文章。該報道指出,美國立法、政府機構迅速通過了一條法案——禁止無法做到財務透明、配合審查的中國企業(yè)今后在美上市,即拒絕向美國監(jiān)督機構公開經(jīng)營數(shù)據(jù)的公司將不允許在華爾街上市。
然而,中國法律禁止企業(yè)將審計資料傳到境外,一旦該法案最終成為美國法律,中概股上市企業(yè)將別無選擇,只能從美國交易所退市。
緣于此,中概股大遷徙正當時,阿里巴巴、京東、網(wǎng)易作為回港二次上市的先行者,備受資本市場追捧。
但是,回港二次上市這條路并非適合所有人:中概股公司回港二次上市,其市值必須至少達到 400 億港元(約 52 億美元)或市值達到 100 億港元(約 13 億美元)且年銷售額達到 10 億港元(合 1.29 億美元)。
Lex 在專欄文章《在美上市的中國股何去何從》分析道:
“按照第一條標準,目前在納斯達克和紐交所上市的中國企業(yè)中,只有 11% 符合條件,即便采用約束條件寬松的第二條標準,也只能將這一比例推升至 22%,這將使剩下的 80% 中概股面臨被困海外的風險。而他們最終大概率將被管理層、戰(zhàn)略投資人或私人股本集團私有化。”
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 Jesse Fried 亦認為,通過迫使在美中概股退市的法案,也許并不會像預期的那樣保護美國投資者,反而有可能將美國普通投資人置于上市公司私有化、低成本退市的風險中,事與愿違:
“中國不會對外開放在中國本土公司進行審計、財務調查的權限,而這個法案或許會助其以極低的價格退市,再從香港或其他地區(qū)掛牌。”
新浪在美股市場長期被低估,此次正好“借坡下驢”實現(xiàn)私有化,以謀求未來更好的發(fā)展。
新浪私有化這筆賬怎么算?
中國真正意義上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應該是新浪。
千禧年前后,國內資本市場尚處于發(fā)展階段,納斯達克交易所無疑是企業(yè)上市的不二之選。彼時,新浪作為第一家以 VIE(可變利益實體)架構上市的國內門戶網(wǎng)站,開啟了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赴美上市熱潮,至今影響深遠。
如今,中美交易所之間差距越來越小,加上國內頻頻釋放上市利好政策,深交所與港交所正逐步取代納斯達克等海外交易所,成為中國公司上市選擇的最優(yōu)解。
新浪此時通過私有化要約謀求回歸,有利于國內資本市場對其進行價值重估。
近一年來,新浪股價一直在 40 美元左右徘徊,最低價 26 美元,截止 7 月 6 日美股收盤市值 26.51 億美元。
要知道,2011 年新浪股價曾一度攀升到 140 美元高點,如今跌去超六成,說明美國投資者對昔日“門戶霸主”新浪并不看好。甚至,新浪在美股市場被嚴重低估,遠遠不能對應其應有價值。
新浪目前持有微博 44.9% 的股份,持有微博 71% 的投票權,為微博第一大股東、實控人。以微博 7 月 6 日美股收盤時市值 90.09 億美元計算,新浪僅持股微博的股權價值便超 40 億美元。
另一方面,新浪股權分散的隱患創(chuàng)立之初便已埋下(前身四通利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合并后建立的公司),歷史上曾多次發(fā)生控制權之爭,錯失了多次業(yè)務轉型的機遇。
2001 年 6 月 1 日,以段永基為首的新浪 5 名董事在董事會上突然宣布免除王志東在新浪的一切職務。這距離 2000 年 4 月,新浪登陸納斯達克上市僅一年。
2005 年,資本市場上演轟動一時的“盛大收購案”,陳天橋兩天買入新浪 19.5% 的股份開始與新浪管理層斡旋控制權,最終曹國偉通過“股東購股權計劃”(即“毒丸計劃”)擊退盛大走到臺前。
2008 年 4 月,段永基卸任董事長,這意味著曹國偉徹底掌控了新浪,為管理層持股(MBO)掃平了道路。
據(jù)曹國偉自述,他先向董事會征求了意見,董事會同意由他控制公司,增持 10% 后,再向高管提出 MBO。他與高管湊了 5 千萬美元再加上其他三家機構的 1.3 億美元,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了新浪投資控股。通過新浪投資向新浪公司投入資金共 1.8 億,持股 9.4%,完成 MBO。
2015 年,新浪曾向曹國偉出售 1100 萬股新發(fā)行的普通股,使曹國偉在新浪的持股比例大幅增加,取代 Platinum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 成為新浪名副其實的實控人。之后 2017 年,新浪曾爆發(fā)“代理權之爭”,最終新浪“擊退”激進投資人,管理層手握主導權。
新浪控制權不再搖擺,業(yè)務推進和戰(zhàn)略落地才能快速貫徹執(zhí)行。
雖然,2017 年微博才開始自建短視頻團隊,2019 年微博推出內容社交平臺“綠洲”也未掀起多大浪花,但好歹脫離了此前只能“看熱鬧”的狀態(tài)。畢竟在快速迭代的科技推動下,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一直生活在浮冰上,浮冰邊界顯現(xiàn)時,沉沒已在頃刻之間。
新浪 2020 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凈營收為 4.351 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 4.751 億美元下降8%;廣告營收為 3.100 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 3.880 億美元下降 20%。其中微博營收 3.23 億美元,占總營收超過 70%,是新浪業(yè)務體系內的絕對核心。
微博作為國內最早一批社交媒體平臺,在用戶參與度、話題廣泛性等方面依然具備優(yōu)勢,但一邊是涌入流量轉化的難題,一邊是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產品正在不斷搶占用戶時間,用戶側增長乏力。
2020 年 3 月,微博月活躍用戶數(shù)為 5.5 億,較上年同期凈增約 8500 萬;平均日活躍用戶數(shù)同比增加 18.72% 至 2.41 億,較上年同期凈增約 3800 萬。雖然用戶活躍度同比增幅在該季度增長較多,但仍未達到其 2018 年上半年之前的增長水平。
一位美股分析人士曾對第一財經(jīng)記者感慨,如果說投資網(wǎng)易是投資網(wǎng)游,投資搜狐是投資網(wǎng)游+視頻+搜索(搜狗),投資新浪是投資微博,投資騰訊是網(wǎng)游+社交,它們都已不是傳統(tǒng)的門戶概念。而誰的業(yè)務線越單一,廣告受到的沖擊影響就越大。
如今,昔日“四大門戶”騰訊一騎絕塵,網(wǎng)易緊隨其后,只有新浪和搜狐還在“原地踏步”,只不過曹國偉比張朝陽先行一步“謀變”:
一旦私有化最終達成交易,新浪將獲得更大的自由度,不僅能利用微博的融資渠道迅速將多元化戰(zhàn)略落地,還能為日后登陸國內資本市場提前積蓄勢能。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新浪私有化打的什么算盘?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猪腩肉怎么做好吃呢?
- 下一篇: 求一个呆萌的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