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逼为啥这么招人烦?
文后廠村來信,作者美芽
最近,“奮斗逼”一詞變得時髦。
先是一位叫「推拿熊」的微博博主發了一條長文,呼吁大家放下工作,多多摸魚。
微博下面,網友迅速站隊,一邊認為社畜終于覺醒,應該抱團摸魚反抗資本家了,一邊大罵作者太年輕,還沒有房貸車貸奶粉錢的壓力。
這場辯論尚未來得及分出勝負,接著又有一位微軟員工發帖吐槽,自從阿里華為的奮斗逼跳槽過來以后,大搞 996,嚴重破壞了微軟不加班的風氣。
事后微軟很快澄清這是一場實習生的玩笑,但事件能夠快速得到傳播和曝光,也反映出現代職場的一些矛盾和痛點。
職場里的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說,兩個共同犯罪的人被關進監獄,彼此不能溝通,如果兩個人都選擇不檢舉對方(合作),那警察就找不到證據,兩個人都只需要做一年牢;如果一人檢舉對方(背叛),而另一人沉默,則檢舉者因為立功而可以立刻釋放,沉默者因為不合作而入獄十年;如果互相檢舉,則證據確鑿,兩個人都判八年。
現在的職場,是典型的囚徒困境難題。
以「推拿熊」為代表的摸魚派核心指導思想是:只要所有勞動人民都團結起來摸魚,拒絕加班(合作),老板就找不到懂事乖巧的員工,只能接受不加班或者付出更多金錢讓員工加班。
和囚徒困境一樣,當每個人都選擇合作時,大家皆大歡喜,錢多事少。但在職場當中,員工之間的信息是不透明的,你不知道在你摸魚的時候,你的同事會不會跑到老板面前當一個奮斗逼,每個人都會擔心這一點,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觀察同事,別人摸魚我也摸魚,別人下班我也下班,和大步調保持一致,總歸不會出大錯。
和員工的利益點不同,幾乎每個老板都希望公司有盡可能多的奮斗逼存在,以便他們就花更少的錢獲得更聽話的員工,所以他們會極力促成員工之間的「背叛」,把每個員工單獨拉到小黑屋談心,許諾更高的薪資和職位,鼓勵他們好好工作。
一旦有人聽信了老板的讒言,開始埋頭苦干,所有人就跟著倒霉,合作的局面被打破,有人觀察到同事「好像變努力了」,自己就也得跟上腳步,成為看上去很努力的樣子,接著惡性循環,大家只能為了不被開除,更加努力地工作。
最后導致的結果往往是,每個人都加了更多班,承受了比以前更多的工作量,工資待遇卻沒有漲,以往不加班可以獲得的薪水,現在要靠加班才能保住職位。
這個模式放到社會上,996 成為修福報,直到慢慢演變成所有人都習慣無償加班。
為啥奮斗逼這么招人煩?
自古以來,人們贊美奮斗而討厭傻逼。人們討厭的不是努力奮斗,而是看起來很努力,實則沒有什么能力,卻把同事也拉入深淵的人。
一般人奮斗是為了生活得更好,而奮斗逼可能只是單純享受奮斗所帶來的虛假滿足感。他們會下了班,在公司待到很晚不走,對著窗外城市的車水馬龍拍一張照片,發到朋友圈里配文說,又是加班的一天,忙碌且充實。
其實大家干的活都差不多,每天的工作量,同事心里也不是沒有數,非得忙活兒到半夜 12 點,要么就是白天摸魚了,要么就是工作效率低。
大周末的,大家都開開心心逛街刷劇約炮,奮斗逼非得往工作群里丟一個文件,@完領導過目又@同事請求配合,打破原有的寧靜,讓快樂的周末變得焦慮。
領導布置一個工作,原本不加班三天完成也行,奮斗逼非要自告奮勇加班一天弄完了,領導覺著那感情好,招一個人就能干兩個人的活,為啥還要招兩個人呢。
奮斗逼煩人的地方在于,他們是規則的破壞者,就像夜市水果攤兒為了賺錢,永遠比旁邊攤位便宜一點,還大聲吆喝,最后造成惡性競爭,誰也賺不到錢。
奮斗是通過提升個人價值來獲得更強的競爭力,而奮斗逼,以奮斗為名,單純地以工作時間取勝,玩命加班,損害工人階級整體利益,最后工資沒漲,職位沒變,能力還是老樣子,大家的工作時間卻越來越長。
要奮斗,可以回家關起門學習,也可以加了班找兼職做副業賺錢,這些都令人敬佩,而且不影響他人,而奮斗逼憑借自己的努力,破壞社畜的工作環境和薪資體系,將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轉移到無產階級內部的矛盾。
奮斗逼想的是,通過努力工作來獲得老板的賞識,最后升職加薪迎娶 CEO 走向人生巔峰,這沒啥不對的。然而決定工資水平的并不是你的努力和能力,而是市場的供給比例,當每個人都吭哧吭哧干活,老板就會覺得奮斗是常態,也不怎么值錢,大家的工資都不會漲。
不光工資不會漲,老板在你年紀大了的時候,還會迅速找到一個更年輕更好用的人換掉你,這是奮斗逼通過不正當手段競爭,給全體勞動人民帶來的苦難。
當時代不再鼓勵奮斗
另一方面,除了憎恨奮斗逼的存在,當代年輕人好像也沒有那么迷信「奮斗」了。
炒房、買比特幣、開淘寶店、做自媒體,暴富的風口每隔幾年都會有,只是人們逐漸意識到,這些美夢與普通人沒有關系,打工才是生活的常態。
說到打工,奮斗與不奮斗的區別,無非是打工的態度端不端正,是兢兢業業地打工,還是渾水摸魚地打工,而在結果上,除了越來越少的頭發,其他的也都差不多。
抱著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信念,離開家鄉,來到一線城市,以為可以改變些什么,租著自如隔斷的房子,色調統一的配套家具,讓你暫時忘記它十平米不到的面積;找了一份工作,往返通勤兩小時,下了地鐵還要走二十分鐘;工作很忙,沒有時間也沒有錢談戀愛;想養只貓但房東不讓。
一年一年匆匆過去,你的工資高了不少,但和過去也沒有什么本質上的區別,依然買不起大城市的房子,工資的漲幅根本跑不過深圳的房價,依然擠著地鐵,依然 996 在公司聽著老板畫餅,依然沒有貓,隨后認清自己只是茫茫人海里的一顆塵埃。
越來越多人發現,他們努力起來,只能讓老板變得更加富有,而對自己的人生進程改變極為有限,與其辛苦工作為老板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倒不如躺平摸魚,做一個快樂的愛情廢柴。
這幾年,火起來的是“喪文化”、“佛系青年”、“斷舍離”,可以看出,現代人寧愿降低物質需求,也不愿意更努力打工。因為在以前,認真打工掏空 6 個錢包湊一湊,還是有可能留在大城市買個房子的,而到了互聯網內卷嚴重的今天,個人努力與否,是不是 996、007,意義都已經不大了。即使工資再翻一倍,也很難在一線城市體面的生活。
對于普通人來說,光是活著就已經很疲憊了,靠奮斗大富大貴又沒什么指望,索性找一個最省力的姿勢,待在舒適圈里不出來。
在這樣的語境下,不受待見的不止是奮斗逼,奮斗本身的意義也越來越被人們所懷疑,畢竟,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舒服啊。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奋斗逼为啥这么招人烦?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干豆鼓怎么做好吃呢?
- 下一篇: 九龙壁是谁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