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休是谁画的啊?
編輯詞條一休宗純 一休宗純像 外現顛狂相,內密赤子行 一休宗純 (1394~1481) 歷史上的一休宗純禪師 一休宗純是日本佛教史上最有名的禪僧,也佛教史上少見的瘋狂的禪僧。他超越了戒法表象,直契天真本性。曾聲稱“瘋狂狂客起狂風,來往淫坊酒肆中”,甚至公然謳歌自己與一盲女的愛情,“盲森夜夜伴吟身,被底鴛鴦私語新。新約慈尊三會曉,本居古佛萬般春”。這個狂氣逼人的禪僧就是一休宗純。 一休宗純禪師是最易受佛門內外誤解詬病的僧人,因為他做了許多容易受人誤解的事,極其相似中國唐代的普化和尚,或者梁代的志公。一休的言行,相似普化,潤達自在,狂人不自稱狂。但一休號狂云子,普化號佯狂,普化之師罵他佯狂,一休之師華叟罵他風狂,相似黃檗罵開悟的臨濟風顛漢,但他們并不是狂人。一休的言說相似臨濟,可見他推崇臨濟祖師。一休曾說:『大凡參禪學道,必須杜絕惡知覺,而致正知正覺。惡知惡覺者,古則話頭,經論要文,學得參得,勞而無功。』就是說知覺不正,一切勞而無功。臨濟錄云:『持戒持齋,捧油不漏;道眼不明,盡須抵債。』又云:『孤峰獨宿,一食卯齋,長坐不臥,六時行道,皆是造業底人。』就是說知覺不正,持戒亦無效。必要的是覺,不是戒。一休宗純禪師是一位真實正覺的大修行人。 一休禪師是距今五百六十年前的人,當時的佛教界表面極其興盛,內部卻非常墮落,許多僧侶忘記其正的修行而結交權門,追求名利。一休最討厭這些行動,于其青年期,自己選定嚴格而從學,雞行能行而精進于禪行。于其開悟以后的后半生,加上圓熟的理性,以民眾為友,避開權門與榮譽,專為一個愛、灑脫、理智的名僧,受到萬民的仰慕。現在為「頓智的一休」盛傳于兒童之間。可是那并不是單為頓智而成,是為他人格所發出的魅力而造成的。一休禪師超越了世出世間的物欲與法執,以徹底的金剛乘修行方式而過著高榮的人生,終其一生以無我的大智大愛濟世度人。他那才華橫溢、冷嘲熱諷的形象,至今仍留在日本人的記憶中。卡通片《一休》中機智過人的“一休哥”就是以他為原型的。 一休宗純禪師,京都人,名千菊丸,自號狂云子、夢閨、瞎驢等。據《一休和尚年譜》指出,一休1394年1月1日生于京都,父親是后小松天皇,母親出自世家藤原氏,世間相傳其母為藤原照子。照子出仕天皇,為天皇所寵愛,但她卻日日懷著小劍,圖謀刺殺天皇。被發覺后,照子乃逃出宮廷,潛往嵯峨野,于元旦生下了一休宗純。一休母親意圖刺殺天皇,年譜說她「有南志」,意思是說她傾向南朝,是南朝派來暗殺天皇的奸細。1333年鐮倉幕府滅亡,后醍醐天皇中興皇室,史稱「建武中興」;1336年武士不滿后醍醐天皇所為,起來反抗,后醍醐天皇逃亡吉野,是為南朝;足利幕府開創者足利尊氏在京都另立天皇,是為北朝。 一休六歲時,成為京都安國寺長老象外鑒公的侍童,名周建。1405年,宗純十二歲時,到壬生寶幢寺學習維摩經,兼學詩法。 十五歲以后為僧,想協助貧人,以及無學問的人。十六歲從隨西金寺謙翁和尚,命名宗純。1408年,十五歲的宗純以“吟行客袖幾時情,開落百花天地清。枕上香風寐耶寤,一場春夢不分明”一詩,博得令名。 十六歲的一休住進了京都建仁寺,這里是幕府御用禪寺,即“五山十剎”之一。1409年的一天,宗純看的建仁寺的僧人詢問信徒的門第時,對門第高者則帶諂媚之色,極為不滿,說:“今世,叢林山寺之論人,必議氏族之尊卑,是可忍,孰不可忍?”隨之留下兩詩,憤然離去。詩中一句為“姓名議論法堂上,恰似百官朝紫宸”。這不僅表明年輕的宗純對禪宗墮落的不滿,還反映出他改革禪宗弊風的意愿。 當一休住在安國寺時,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以“下克上”的方式獨攬朝綱大權,他惟恐皇室奪回實權,便想方設法斷除皇家血脈。以機智聞名朝野的一休,也因此成為了將軍“欲除而后快”的人物。于是他便設了一條毒計,欲找一條“反上抗命”的口實,將其殺害。一日,將軍在府邸作好布置之后,便派人請一休到府邸。一休抵達時,玄關屏風畫了一只大老虎,從竹林中凝視著一休。此時,義滿對他說:「這只老虎兇暴無比,真傷腦筋,你用繩子把它綁起來!」周圍的人聽了,都認為要綁住屏風上的老虎決不可能,一休再怎樣機智,也不容易有令人滿意的答復。一休毫不以為意,立刻卷起袖子,綁上頭巾,手拿繩子說:「將軍,我已經準備好了,請你把老虎趕出來。」將軍義滿一時無從找到口實,已知一休智計卓絕,便放棄謀害計劃,轉而試圖籠絡。 離開禪宗正統的建仁寺后,宗純曾師事于林下妙心寺的謙翁宗為。謙翁死后,于1415年,二十三歲的宗純又得知禪宗非正統的大德寺派名僧華叟宗曇正隱居近江堅田某小庵,遂慕名前往,決心尋求純潔的信仰。 當時,進入華叟宗曇的門下,須經嚴格考驗,如潑水、杖責等,以考驗求道心。此外,生活也甚清苦,要自己尋醫覓食。宗純一心追求純潔信仰,經住了種種考驗,終于成為了華叟門徒。從此開始了認真的修煉生活。 出家如在家,「平常心是道」。華叟也過著無比清貧的生活,一休做副業以謀衣食之資,冬日太冷則至湖邊坐上相識漁夫之漁船,裹粗草席坐禪,過著日本曹洞宗祖師道元所說「學道者當貧」的生活。 二十七歲,在漆黑的琵琶湖上搭船坐禪時,聽烏鴉一聲嘶鳴,一休頓悟,他想起和歌中有云:「得聞烏鴉暗黑不鳴聲,未生前父母誠可戀。」烏鴉不會在暗黑中鳴叫,卻在黑暗中鳴叫,讓他想到未出生前的父母。出生前的未分別智,才是自己的本源實相。禪修的目的是拂去纏身的塵埃,回歸真實的自己,《狂云集》<聞鴉有省>云: “豪機瞋恚識情心,二十年前即在今。 鴉笑出塵羅漢果,日影玉顏奈何吟。” 黎明,一休見華叟,敘述所悟心境,華叟承認一休已悟,欲給予印可。一休對印可連看都不看,徑自離去。1418年,宗純二十五歲,華叟授其一休法號。 二十九歲時,大德寺舉行華叟之師言外中志的三十三屆忌日法會。一休陪師華叟參與,眾僧華衣威嚴參與,惟獨一休布衣且草屐龍鐘,華叟責問:「為何毫無威儀?」一休回道:「余獨潤色一眾。」否定虛偽外飾的法衣數珠。法會結束,華叟在西廂休憩,某僧問華叟百年后,誰為繼承人?華叟回道:「雖云風狂,但乃赤子。」一休雖風(癲)狂,欲是純真之人,意指一休是他的繼承人。一休也風狂地說: 華叟子孫不知禪,狂云面前誰說禪? 三十年來肩上重,一人荷擔松源禪。 自許為華叟唯一的繼承人。他認為臨濟、楊岐、松源、虛堂一脈相承的唐宋純粹的禪,傳到日本后,由大應經大燈、徹翁、言外,傳至華叟,華叟的傳人非一休莫屬。非癲狂之真人,很難說出這樣真實的話語。 一休宗純禪師住錫大德寺時,還發生了一些著名的公案—— 平常極其急性而短氣,喜歡打架的青年僧,前來大德寺訪問一休和尚云:『和尚先生!我從此以后,決定不再打架口論了,雖受人吐唾噴涎,只可拂拭而默然忍耐。』一休:『噯!那是不夠理想的呀!不要拂拭唾涎,任其自然而干凈吧!』僧:『開玩笑!那,誰能耐?』一休:『不,此方并沒有做了什么事,而吐噴唾涎而來的,好像是蚊蟲之類。他們會停在糞土之上,或者貴人美人面上,不值得與他打架或者罵他,雖受吐唾,并沒有受辱,忍下去,笑而罷了!』僧:『可是,如果他終于舉起拳頭打來時,怎么辦?』一休:『還是一樣的,不要理他。』青年僧聽了不高興,忽然舉起拳頭,向和尚頭上打下去。僧:『和尚!怎么樣?』一休:『這個么?老僧頭硬如石,你的手,可能受傷了。』青年僧啞然無話可說。 經常出入大德寺的扇屋老夫婦,前來向一休告別,流淚云:『要回故鄉去。』一休:『你們贊歧人,住京都好久了,不容易返回故鄉呀!』扇屋:『因為金錢。』一休:『有了借債么?』扇屋:『是的。』一休:『多少?』扇:『百兩就夠了。』一休:『是么?只因百兩,就要關門,很可惜。呀!我有辦法,我來做扇屋的養子吧!』扇:『不敢當!』一休:『不要掛心,萬事在我心里。我明天早上就到你店,要準備毛氈筆硯等,給你無須返故鄉。』第二天,扇屋前來了許多人,因為昨天晚上一休出了告示云:『大德寺一休做了扇屋的養子,為披露起見,限于買扇子的人,明天一日,免費揮毫。』到了傍晚,一休問:『爸爸!進了多少?』扇:『師父呀!二百八十二兩。』一休:『那,可以還債了。』扇:『還可以剩下許多錢,都是師父的協助。』一休:『那今天要離緣了,是,再見。』扇屋夫婦繼續在大德寺門前做生意。 一日,華叟病。一休為其切藥草,傷指而出血,華叟罵:『你是年青壯堅,但你指何其弱。』華叟病篤,大小便流出,弟子們使用道其而清理,只有一休不用道具,而使用手指。我們可能想起臨濟修行時的『行業純一』。 華叟預知時日無多,經某人將印可證書交給一休,他不僅沒有接受,還把印可撕毀燒掉。印可皆身外物,對回歸真我無益,而且當時的社會只追求外在認可的印可,充滿了虛偽。一休燒毀印可,也表明宗純不屑于庸俗作法同流。他曾以詩言志,“破爛衫里盛清風”,“身貧道不貧”。 1428年,華叟病故。宗純的師兄養叟,立即在大德寺大興土木,建造豪華禪堂,并自稱是華叟的繼承人。宗純十分厭惡這一行徑,認為這既不符合華叟本意,且違背純潔信仰。于是一休脫離大德寺,開始他的漂泊之旅,餐風飲露,云游各方,自稱「狂云子」,所寫的漢詩集也叫做《狂云集》。 1435年,四十二歲的宗純曾逗留貿易港口土界市。一天,他身穿法衣,手握木刀闊步于土界的鬧市。許多人深覺詫異,紛紛詰問為何手握木刀而行。每次上街,一休都腰插木劍,街上的人見了問他:「劍是要來殺人,和尚是要活人,為什么還帶劍?」一休回說:「你們不知道,現今各地多的是假和尚,這些假和尚就像這把木劍。在禪室時,就像這把入鞘的木劍,看來有如真劍;可是一走出禪室,就像離鞘的木劍,一點用也沒有,連殺人都不可能,更不用說活人了。」這是對當時禪宗偽信昭昭,不重正法眼藏的真傳,依靠濫發得道證書,換取錢財的弊風的辛辣諷刺。 他的狂歌云:『門松(元旦家家門前插松示慶)是抵達冥府的開始,無馬、無草衣、亦無宿舍。』少年時大家都喜歡新年。等待新年的來臨,但到了二、三十歲時,要出去賀年,五、六十歲時,反而討厭新年的來臨,感覺自己正在跑向冥府的路上。他的一首歌云:『生來死去,釋迦達摩,狗貓蟲蚊。』 據說,京都商家在元旦三天都會關起大門。因為這三天,一休在竹竿上頂著髑髏,沿門挨戶叫著:「小心!小心!」商家怒罵:「難得的元旦,卻觸了大霉頭。」一休回說:「不!你看這髑髏,眼睛飛走,成了虛空。這才叫眼出,才真恭賀新禧啊!」眼出日文叫「目出」,「目出」是恭禧之意。一休突顯了人間世不知明日是否命猶在的無常,要人們張大眼睛觀看超越死生的世界。不過,對京都人而言確是不吉利,難怪要關起大門。日本有一首假托一休所寫的和歌云:“正月冥途旅程一里冢,可喜復可賀。” 京都有名的亂暴者早川:『禪師在么?我是早川。』一休:『好極了,你來了。』早川:『有事問和尚,殺人是好事,或者壞事?』一休:『當然是壞事呀!』早川:『壞事?殺了壞人,還是壞事么?』一休:『佛在五戒中戒了殺生,不問善惡,殺人是壞事。』早川:『說的怪話,罪人都不殺,天下的規矩,怎么?而且斬罪人,是上司的命令,我們不過是受命而斬,如果是壞事,那罪要上司擔當。』一休:『早川氏!拜托把竹上的雪打下來好么?』早川:『很容易的事!』早川下院子去,把竹枝搖了,雪就落在早川身上。一休:『哈哈哈!早川氏!不落在拜托的我們,雪反落在受托人的身上。』早川:『呀!知道了!』以后,早川就變為溫良的人了。 某時京都的富豪高井派使來向一休云:『明日亡父一周忌,恭請和尚光臨。』經常一休對高井高慢的態度不愉快,但這次答應了。實時假裝乞食和尚出現于高井門前云:『敬請施主布施……。』家人:『不要站著,本家不行……。』一休:『悉……喜舍吧!』家人:『唉!討厭!走吧!要打!』一休:『請吧!檀邦!』家人:『硬骨乞食!不走!打你出去!』主人一言之下,仆人五、六個,把一休打出去,云:『昨天來!』第二天,一休帶二、三人侍者,威風凜凜紫衣金襕而到高井家,門前與昨天的乞食不同了。『這是大禪師,歡迎大駕,喳!請進!』主人出來,迎接一休。許多人來看一休,一休:『主人,我到這里就夠了。』『不,大禪師,在這里,大失禮,請到佛廳去!』一休:『大主人,昨天受了很痛苦的待遇,感激了。』主人以為奇怪,即問:『痛苦的待遇,怎么說?大禪師,那是什么意思?』一休:『說實話,昨天的乞食和尚,就是這個一休呀!』主人:『越!什!說什么?……』一休:『穿席來,受仆人打;金襕袈裟來,就這樣的待遇,如果是注重光亮的袈裟法衣,可向法衣布施吧!』一休脫下法衣,跑走了。 山城一帶非常兇作,將發生爭亂。某日一休受將軍義持的茶筵,義持把自夸而珍重的古董茶器給一休看,千年的茶碗,萬年的茶壺……。一休:『呀!拜見了寶貴的東西,謝謝!老僧也有多少古董,如有機會,想供將軍御覽!』義持:『好!一定要看,究竟是什么東西?』一休:『是的,第一天智帝的觀月筵,老子之杖,周光坊的茶碗,如果中意,這三品可以奉獻。』義持:『怎么?這樣的珍品,要給我么?……』一休:『但,要條件,請買去。』義持:『要多少?』一休:『一品銀一千,三千貫就可以呀!』義持:『一品一千,不是高價么?……可以,給你買了。』一休:『派使來,即交貨,限現金。』一休拿了三千兩,與武士數人還回大德寺,吩咐弟子哲梅:『前日乞食放在后院的草席拿來,還有籬芭的古竹拔一枝來,飼貓的缺茶碗順帶拿來。』哲梅莫名其妙,只可照事做事,把三品,交與武士們,驚倒他們,就問:『那,這是奉獻將軍的珍品么?』一休:『是的,要小心帶回去。』義持怒發如烈火:『賣僧奴!騙了我,即刻叫一休來!』一休反而警告義持云:『今也山城一帶,餓殍遍野,將反亂,還有心熱于茶道的閑事,不惜萬金,投于古董,是什么事?一休何須大金,三千貫想救山城百姓,現在還你,請作救濟之資!』以后義持也改了前非。 1441年的“嘉吉之亂”是一休宗純一生的轉折點。這一年,播磨守護赤松滿佑殺死室町幕府第六代將軍足利義教史稱“嘉吉之亂”。乘此幕府危機,日本全國戰亂頻起,并出現農民起義高潮。在戰亂和社會動蕩中,宗純顛沛于各小庵之間,經常借居農家,親身體驗到戰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嘉吉之亂”翌年,他暫居丹波國讓羽山尸陀寺。此寺是棄置因戰亂和疫疾而死的尸體的地方。宗純描繪其凄慘景象道:“吞聲透過鬼門關,豺虎蹤多古路間。吟杖終無風月興,黃泉境在目前山”。 1460年,因欠收發生全國性大饑荒,加之疫病流行,城市內死者無數,京都附近的鴨川竟因死尸堵塞而斷流。但將軍足利義政與其妻日野富子(此人島津家春葉山城聚樂第中有介紹)卻不顧人民死活,大興土木,宴飲達旦。六十七歲的宗純目睹此情,憤憤罵道:“大風洪水萬民憂,歌舞管弦誰夜游。”他還寫了許多首詩,把義政和富子比喻為唐玄宗和楊貴妃:“暗世明君艷色深,崢嶸宮殿費黃金。明皇昔日成何事,空入詩人風雅吟。”他對佛教各寺院也極為不滿。指責他們不關心民眾,依然奔走于將軍與大名之間,為這些人的家門興旺和健康長壽而祈禱。在題為《康正二年餓死》的詩中,他寫到:“寬正年死人無數,輪回萬劫舊精神。涅盤堂里無懺悔,猶祝長生不老春。” 1467—1477年間,又發生了“應仁之亂”。在戰火中,生靈涂炭,花一樣美麗的京都也化為了廢墟。但統治者仍舊沉于游宴,醉生夢死。七十四歲的一休宗純責難道:“請看兇徒大運籌,近臣左右妄悠游。蕙帳畫屏歌吹底,眾人日夜醉悠悠。” 1474年,八十一歲的一休突然接到后土御門天皇的詔令,讓他擔任大德寺第四十七代住持。據推測,可能是利用一休的的名聲以重建被戰火燒毀的大德寺。一休宗純雖盡心于重建大德寺,卻不安于高位,幾次打算辭任,而且依舊住在荒僻小庵中。 1481年,大德寺重建工程大體竣工,一休宗純也因此積勞成疾。是年11月21日,一休宗純禪師示寂于薪村酬恩庵,葬于崗山塔下,享年八十八歲。臨終前作遺偈云:『須彌南畔,誰會我禪;虛堂來也,不值半錢。』投筆瞑目而逝。 他被視為“瘋狂”的緣由之一,是他公開聲稱自己“淫酒淫色亦淫詩”,而且在1471年七十八歲時,遇到一名名叫森的盲女,彼此產生了真摯的愛情。為此他寫過許多情詩,袒露自己的愛情生活。在題為《夢閨夜話》的詩中,他這樣寫到:“有時江海有時山,世外道人名利間。夜夜鴛鴦禪榻被,風流私語一身閑”。看,他對現實社會中的俗欲與自己的真愛,嫌愛之情是何等分明。當時的日本佛教,禪僧和女人私通更是公開的秘密。也曾流行這樣的諺語:“不為者佛,隱匿者上人”。但這些禪僧表面上卻道貌岸然。一休宗純厭惡佛門腐化后的虛偽丑態,要喚醒人們對于真實性的追求。而他不要師父給他的繼承人證書,穿著破舊法衣參加盛大法會,拒絕居住華麗大寺,卻寧肯流浪于荒僻小庵……而此菩薩示現又有幾人能明白? 癲狂與純真是一體兩面。在一休看來,人間世是癲狂;在世人看來,不合乎世俗規范,即是癲狂。其實,覺醒后的癲狂相并不是癲狂,而是以瘋癲相道出人間實相。世人拘于世俗假相,以假為真,才是癲狂。一休禪師的示現,道出了禪宗的要義。 附錄——“一休頓智禪” (一)麥芽糖:京都的安國寺,在山下的寂靜處,一休是這個安國寺的小和尚,他很聰明,有頓智。和尚已經老了,唯一的快樂,就是小僧們睡覺了以后,自己一個人暗暗地吃小麥糖。可是某夜小和尚們:『噢!很好吃的樣子!』小和尚看見了和尚正在吃麥糖:『想吃呀!』擾騷地進入房間問:『和尚!究竟那是什么?好像好吃的東西!』和尚困擾了,即說:『這是老人吃的藥,小孩的毒品,喳!睡覺了,睡覺去!』第二天,和尚要到街上去念經『好么?大家要好好的看家呀!』老和尚出去了。『說是毒藥,真的么?』一休:『噢!大家來吃麥糖吧!』『要受和尚挨罵。』『不要緊,我有辦法!』大家圍著麥糖壺子,開始吃麥糖,真的好吃,大家把麥糖吃完了,糖壺空空而也。小僧們掛心起來,可是一休很安靜并沒有怕,而且把師父寶貴的硯拿出來,故意打壞了。不久,老和尚回來了,一休大聲假哭出來,『怎么了?一休!哭什么?』『是,在院子洗師父的硯時,不小心打壞了,為了謝罪,想死去,大家把麥芽吃掉了,可是還沒有死。』師:『不要哭,壺里東西是麥芽糖不是毒品,吃了也不會死,說了謊的我,不對了。得罪,謝罪。』和尚搔了頭,說了實話。 (二)獸皮的大鼓:豆油店的多平先生,愛好圍碁,老和尚也特別歡萬圍碁,每天到了晚 間,多平就來訪問老和尚,兩個圍碁到三更半夜,因是小僧們想睡也不能睡覺。謝客的方法,可以把掃帚倒立的符咒趕他走,可是多平先生并不回去。小僧們太傷腦根而迷惑了。『有沒有好的辦法么?』『一休小弟!這樣的,每天晚上,不得了呀!有什么好的智能么?』『吩..』一休想了什么似的,『好的,從明天起,不要給多平先生來了!』可能有了很好的辦法,到了第二天的傍晚,展開一大張紙,開始寫字『穿的獸皮的人,不得進來!』一休把字紙貼在小門柱上,到了晚上,多平先生照常穿著獸皮的背心而來,因為他怕寒,來到山內,看到貼紙,可是他依然進來了?『哦唉!多平先生,有沒有看見了柱上的貼紙?』『啊!看見了呀!』『穿上獸皮的人不能進來,怎么進來了?』『那么,本堂的大鼓,就可以么?是不是大鼓有獸皮?怎么樣?小僧們,輸了么?』威風凜凜而進來了,一休等待著,『等著!多平先生!不錯,大鼓是獸皮做的,所以朝晚受到挨打。多平先生還是一樣,要受挨打了。』一休的命令一下。小僧們,就提起柴枝棒子,向多平先生襲擊而來。『救命呀!』多平先生抱頭而走。『不得了,輸去了。』以后多平先生就不敢停留多時間了。 (三)不向橋邊過:征伏了多平先生以后,不久,某日,一休打掃庭前時,老和尚叫聲:『唉!一休!』『是,是,什么事呀!』『剛才多平先生的使者,送來一封信-設宴招待,請帶一休來-快準備吧!』一休抱頭想著「奇怪了,小和尚的我,也要招待,啊!可能是想要報復前天的打擊。」一休做了老和尚之伴,而出發去了。多平家的前面是小溪,有橋,噯呀!橋頭揭有掛牌,以前是沒有的,接近橋邊去看時,揭有新的招牌「請不要從橋邊過來-多平。」。「哈哈!正如所想,多平先生想要打倒我,可是沒有關系,可以過的。」一休笑了出來。可是老和尚困擾著傾了頭『一休!我們受了招待,又不能過橋,怎么辦啊!』『師父!不管招牌,過去吧!喳!跟我來吧!』一休不客氣的從橋的中心過去了。多平看了,就大聲叫:『一休先生,是不是看不清楚招牌的字么?』『是,看過了,因為看過了,不要從橋邊過,即從橋中心過來了。』一休微笑著回答了。『有道理,這又是我輸了。』多平先生很感激的引導他們到客廳去了。多平先生搬出菜飯,就向一休說:『菜湯不要打開碗蓋而用之。』『是,照樣做下去!』多平先生以為這次就好看了,就問:『有人說星是金,可是能夠取得么?』一休:『沒有問題,我來取。』一休拿起掃帚,到屋頂上去,振東振西,此間一顆星流下來,是流星,『唉!多平先生,打下星了,趕快拾起來!』一休泰然的說了。回到宴席,就提捧起菜湯的碗,『湯冷了,對不起,不要打開碗蓋,換來燒湯吧!』『嘿!又輸卻了!』多平先生繼續的輸掉了。 (四)捉虎:一休的頓智禪,義滿將軍也聽到了,就想與安國寺的小和尚相見,就叫一休來到莊嚴的金閣寺,義滿就指著屏風說。『一休!寫畫在這個屏風上的虎,每天晚上擾騷的跑出來,希望你把他捆起來吧!』微笑的說了。『可以,請借強力的索子,及頭帶。』一休并不恐惶,促起衫袖,帶上頭布帶,拿著索子,跳下庭中,即說:『可以縛住老虎,喳!無論是誰,從屏風上,趕出老虎來!』『怎,怎么了?』很得意的將軍也恐惶起來,『請!快把老虎趕出來!』『是,請把老虎趕出來,可能是看了我而恐怖了,而不敢出來,幫忙吧!』畢竟沒有人能把屏風的老虎趕出來,將軍其它部下都感激了,就把很好吃的菜飯排在一休并老和尚面前供養了。老和尚剩下魚肉,一休就把那些吞下去了。『一休你是和尚,怎么把魚肉吃掉了!』將軍叱責的說。一休回答說:『是,我的咽喉,好像大路,菜販魚擔都通得過。』『說了,那,劍通得過么?』將軍拔出劍來,指向一休的咽喉去。一休并不愴惶,『提劍過路,大家迷惑,這劍由我收起來,只請劍客通過去。』『善哉!善哉!這劍賞賜你吧!』將軍感激了。一休繼續用功下去,后來成為偉大的禪師了。
【原片名】一休さん 【出品年代】1975年 【出品公司】東映動畫 【劇集總數】296集 【內容簡介】國內家喻戶曉的動畫,以斗智為主題。以歷史人物一休宗純禪師的童年為背景(和真正的一休禪師的生平事跡有很大出入),故事發生在室町幕府時期。曾經是皇子的一休不得不與母親分開,到安國寺當小和尚,并且用他的聰明機智解決無數的問題。一休不光聰明過人,還富有正義感,他用自己的機智和勇氣幫助那些貧困的人、教訓那些仗勢欺人的人,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還有動腦筋是先粘點口水,然后在往頭上轉圈的動作)。此外,善良的小葉子、魯莽的新佑衛門、和藹的長老、貪心的桔梗店老板和彌生小姐、驕傲的足利將軍也都塑造的很成功,他們鮮明的個性和充滿哲理的動人故事深深影響了一代人。那時的孩子們紛紛以一休作為自己的榜樣,這部卡通片為我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溫馨的回憶。 世界最著名動畫影片--聰明的一休(26VCD完整版),風靡整個亞洲地區,是中國最受歡迎的日本動畫片。故事內容豐富,引人入勝。聰明的一休和尚出生在日本幕府統治時代,年紀小小就出了家,平時他勤奮好學,熱心助人,最喜愛動腦筋,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無論是將軍,桔梗店老板還是新右衛門先生,都難不倒他,不僅讓壞人們得到應有的懲治,他的才智還常常令大人們佩服不已,更能教會了小朋友們許多日常生活的常識。 動畫片是以日本歷史上出名的“狂僧”一休宗純為原型,由日本東映動畫制作的動畫片。在中國約于80年代初播出,也是那個時候不多的幾部動畫之一。由柳洪平創建
在中國人眼中的日本一休和尚,總是定格為日本安國寺里的一個小和尚。他機智過人,還很有正義感,常常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幫助那些貧苦大眾、教訓那些仗勢欺人的人,是智慧與正義的化身。一休哥原型 這個聰明的一休,原型就是日本禪宗高僧一休宗純和尚,傳說他還是日本北朝后小松天皇的私生子呢。他的母親是南朝貴族之女,雖然曾一時得寵于松天皇,因遭讒傷,而被趕出了皇宮。據說她被趕出之時已有身孕,寄居民家后才生下了一休。那么皇子為什么竟然做了和尚呢? 其實幕府時代皇子做和尚的不止一休一個,因為幕府將軍希望天皇的子孫除了長子之外,最好都去做和尚、尼姑,而當時的皇室也沒有什么權威,不得不屈從將軍的意思。 被迫做了和尚的一休雖然有許多不滿,但是還是能夠用心研究佛學與漢詩,在這兩方面的造詣都很高,一休還為中國茶道的日本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這里就不談他其他方面的業績,單表他的好色與癲狂,也許破壞了讀者心目中的一休的美好形象,但要知道這癲狂才是一休的真面目。一休到底是如何的好色癲狂呢? 我們還是看他自己是如何表白的吧。他的詩集《狂云集》、《續狂云詩集》中“風流”一詞像機關槍一樣發射出來,尤其是在《續狂云詩集》中,平均每四首中就有一首談風流,大多是指性愛的風流。其實在室町時代(1333-1603年)的日本人心目中,男人好“女色不一定是弱點,男色也一樣”。即使是僧人也不回避討論色情的誘惑與肉欲的體驗,一休好色在僧人中不是特例。1481年,享年87歲高齡的一休感知死期將至,當時的日本和尚臨終的時候一般都要做偈語辭世,他當時的辭世詩是這樣寫的: 十年花下理芳盟,一段風流無限情; 惜別枕頭兒女膝,夜深云雨約三生。 這里一休所謂的“風流”就是“云雨”之事,說到“云雨三生”,一休還有一首詩討論參禪的體驗與性愛的經驗: 臨濟兒孫不識禪,正傳真個瞎驢邊; 云雨三生六十劫,秋風一夜百千年。 詩中“瞎驢邊”就是指一休宗純自己,1447年一休離開大德寺后就住在京都瞎驢庵,于是自稱“瞎驢庵主人”。他反復發誓要“云雨三生”的對象便是盲女森侍者,他認為兩人之間三生相愛,三生云雨不斷才是真正的參禪成佛。一休甚至認為,他這樣才是得臨濟真諦真傳,才是真正的悟道,他曾對著祖師臨濟的畫像這樣吟唱: 臨濟宗門誰正傳?三玄三要瞎驢邊; 夢閨老衲閨中月,夜夜風流爛醉前。 雖說一休自信“禪”即“云雨”,雨云一夜即度百千年,云雨三生可超越六十劫生死,但他有時還是不免擔心自己沉溺淫欲,會墮入畜生道,不過,他權衡得失之后,還是覺得應該拋開一切顧慮,及時行樂為好,于是他寫了一首《吸美人淫水》的詩自勉: 蜜啟自慚私語盟,風流吟罷約三生; 生身墮在畜生道,超越溈山戴角情。 既然有此雄心壯志,一休就灑脫多了,他從來不為難自己,壓抑自己,即使在忌日,他想尋歡就做愛,毫不約束自己。一次,在他尊敬的大燈國師忌日法事的前一天,他趕緊抱著女人云雨風流一番,大概感覺不錯,興奮之余作了《大燈忌,宿忌以前對美人》的詩來紀念: 宿忌之開山諷經,經咒逆耳眾僧聲; 云雨風流事終后,夢閨私語笑慈明。 一休不僅愛女色,還好男風;不僅有風流好色之舉,還喜歡寫風流詩,像記普通日記一樣記下自己的風流韻事。如果將一休和尚的詩集分類,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其中有一類就是好色的漢體詩,最有名的就是那幾首歌頌晚年同盲侍者森女相戀的詩。一休寫風流詩還喜歡拿中國高僧、文人、帝王、美女說事。一休與盲女森 一休最崇拜的高僧是圜悟,他的《續狂云詩集》中抄有圜悟的一偈,那寫的是圜悟大師在云居的時候的事,一天有一個老姑娘來找圜悟,老姑娘來自西蜀,寓居于寺門外,可能是大師少時的情人,如今想續前情,無奈的圜悟只好送她這樣的一偈: 三十年前共一頭,一頭夜夜講風流; 而今老矣全無用,君的寬兮我的柔。 可見,一休眼中的風流就是指性愛,我們從一休“魚行酒肆又淫坊”(第85首)的詩題中就可以看到他的生活態度及時代風貌。“聰明的一休”在日本是智慧的象征,他是最受日本人崇拜的,日本人既然認為他是偶像,自然接受他的價值觀,模仿他的生活方式。
當一休住在安國寺時,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以“下克上”的方式獨攬朝綱大權,他惟恐皇室奪回實權,便想方設法斷除皇家血脈。以機智聞名朝野的一休,也因此成為了將軍“欲除而后快”的人物。于是他便設了一條毒計,欲找一條“反上抗命”的口實,將其殺害。一日,將軍在府邸作好布置之后,便派人請一休到府邸。一休抵達時,玄關屏風畫了一只大老虎,從竹林中凝視著一休。此時,義滿對他說:「這只老虎兇暴無比,真傷腦筋,你用繩子把它綁起來!」周圍的人聽了,都認為要綁住屏風上的老虎決不可能,一休再怎樣機智,也不容易有令人滿意的答復。一休毫不以為意,立刻卷起袖子,綁上頭巾,手拿繩子說:「將軍,我已經準備好了,請你把老虎趕出來。」將軍義滿一時無從找到口實,已知一休智計卓絕,便放棄謀害計劃,轉而試圖籠絡。
后小松天皇的兒子。一休的父親是日本南北朝時期的后小松天皇,母親是日野中納言的女兒伊予局,一說是藤原顯純的女兒藤侍從。當時的日本在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的統治下,結束了長達六十多年的南北對峙的局面,政權中心從鐮倉轉移到京都,史稱室町時代。由于一休的母親是被擊敗的南朝權臣藤原氏人,足利義滿逼迫后小松天皇將其逐出宮廷。足利義滿令一休從小就在京都安國寺出家,以免有后代。一休從未受過皇子的待遇,也從未以皇子自居。其父親在位期間曾數次召其入宮。
【原片名】一休さん 【出品年代】1975年 【出品公司】東映動畫 【劇集總數】296集 【內容簡介】國內家喻戶曉的動畫,以斗智為主題。以歷史人物一休宗純禪師的童年為背景(和真正的一休禪師的生平事跡有很大出入),故事發生在室町幕府時期。曾經是皇子的一休不得不與母親分開,到安國寺當小和尚,并且用他的聰明機智解決無數的問題。一休不光聰明過人,還富有正義感,他用自己的機智和勇氣幫助那些貧困的人、教訓那些仗勢欺人的人,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還有動腦筋是先粘點口水,然后在往頭上轉圈的動作)。此外,善良的小葉子、魯莽的新佑衛門、和藹的長老、貪心的桔梗店老板和彌生小姐、驕傲的足利將軍也都塑造的很成功,他們鮮明的個性和充滿哲理的動人故事深深影響了一代人。那時的孩子們紛紛以一休作為自己的榜樣,這部卡通片為我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溫馨的回憶。 世界最著名動畫影片--聰明的一休(26VCD完整版),風靡整個亞洲地區,是中國最受歡迎的日本動畫片。故事內容豐富,引人入勝。聰明的一休和尚出生在日本幕府統治時代,年紀小小就出了家,平時他勤奮好學,熱心助人,最喜愛動腦筋,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無論是將軍,桔梗店老板還是新右衛門先生,都難不倒他,不僅讓壞人們得到應有的懲治,他的才智還常常令大人們佩服不已,更能教會了小朋友們許多日常生活的常識。 動畫片是以日本歷史上出名的“狂僧”一休宗純為原型,由日本東映動畫制作的動畫片。在中國約于80年代初播出,也是那個時候不多的幾部動畫之一。由柳洪平創建
在中國人眼中的日本一休和尚,總是定格為日本安國寺里的一個小和尚。他機智過人,還很有正義感,常常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幫助那些貧苦大眾、教訓那些仗勢欺人的人,是智慧與正義的化身。一休哥原型 這個聰明的一休,原型就是日本禪宗高僧一休宗純和尚,傳說他還是日本北朝后小松天皇的私生子呢。他的母親是南朝貴族之女,雖然曾一時得寵于松天皇,因遭讒傷,而被趕出了皇宮。據說她被趕出之時已有身孕,寄居民家后才生下了一休。那么皇子為什么竟然做了和尚呢? 其實幕府時代皇子做和尚的不止一休一個,因為幕府將軍希望天皇的子孫除了長子之外,最好都去做和尚、尼姑,而當時的皇室也沒有什么權威,不得不屈從將軍的意思。 被迫做了和尚的一休雖然有許多不滿,但是還是能夠用心研究佛學與漢詩,在這兩方面的造詣都很高,一休還為中國茶道的日本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這里就不談他其他方面的業績,單表他的好色與癲狂,也許破壞了讀者心目中的一休的美好形象,但要知道這癲狂才是一休的真面目。一休到底是如何的好色癲狂呢? 我們還是看他自己是如何表白的吧。他的詩集《狂云集》、《續狂云詩集》中“風流”一詞像機關槍一樣發射出來,尤其是在《續狂云詩集》中,平均每四首中就有一首談風流,大多是指性愛的風流。其實在室町時代(1333-1603年)的日本人心目中,男人好“女色不一定是弱點,男色也一樣”。即使是僧人也不回避討論色情的誘惑與肉欲的體驗,一休好色在僧人中不是特例。1481年,享年87歲高齡的一休感知死期將至,當時的日本和尚臨終的時候一般都要做偈語辭世,他當時的辭世詩是這樣寫的: 十年花下理芳盟,一段風流無限情; 惜別枕頭兒女膝,夜深云雨約三生。 這里一休所謂的“風流”就是“云雨”之事,說到“云雨三生”,一休還有一首詩討論參禪的體驗與性愛的經驗: 臨濟兒孫不識禪,正傳真個瞎驢邊; 云雨三生六十劫,秋風一夜百千年。 詩中“瞎驢邊”就是指一休宗純自己,1447年一休離開大德寺后就住在京都瞎驢庵,于是自稱“瞎驢庵主人”。他反復發誓要“云雨三生”的對象便是盲女森侍者,他認為兩人之間三生相愛,三生云雨不斷才是真正的參禪成佛。一休甚至認為,他這樣才是得臨濟真諦真傳,才是真正的悟道,他曾對著祖師臨濟的畫像這樣吟唱: 臨濟宗門誰正傳?三玄三要瞎驢邊; 夢閨老衲閨中月,夜夜風流爛醉前。 雖說一休自信“禪”即“云雨”,雨云一夜即度百千年,云雨三生可超越六十劫生死,但他有時還是不免擔心自己沉溺淫欲,會墮入畜生道,不過,他權衡得失之后,還是覺得應該拋開一切顧慮,及時行樂為好,于是他寫了一首《吸美人淫水》的詩自勉: 蜜啟自慚私語盟,風流吟罷約三生; 生身墮在畜生道,超越溈山戴角情。 既然有此雄心壯志,一休就灑脫多了,他從來不為難自己,壓抑自己,即使在忌日,他想尋歡就做愛,毫不約束自己。一次,在他尊敬的大燈國師忌日法事的前一天,他趕緊抱著女人云雨風流一番,大概感覺不錯,興奮之余作了《大燈忌,宿忌以前對美人》的詩來紀念: 宿忌之開山諷經,經咒逆耳眾僧聲; 云雨風流事終后,夢閨私語笑慈明。 一休不僅愛女色,還好男風;不僅有風流好色之舉,還喜歡寫風流詩,像記普通日記一樣記下自己的風流韻事。如果將一休和尚的詩集分類,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其中有一類就是好色的漢體詩,最有名的就是那幾首歌頌晚年同盲侍者森女相戀的詩。一休寫風流詩還喜歡拿中國高僧、文人、帝王、美女說事。一休與盲女森 一休最崇拜的高僧是圜悟,他的《續狂云詩集》中抄有圜悟的一偈,那寫的是圜悟大師在云居的時候的事,一天有一個老姑娘來找圜悟,老姑娘來自西蜀,寓居于寺門外,可能是大師少時的情人,如今想續前情,無奈的圜悟只好送她這樣的一偈: 三十年前共一頭,一頭夜夜講風流; 而今老矣全無用,君的寬兮我的柔。 可見,一休眼中的風流就是指性愛,我們從一休“魚行酒肆又淫坊”(第85首)的詩題中就可以看到他的生活態度及時代風貌。“聰明的一休”在日本是智慧的象征,他是最受日本人崇拜的,日本人既然認為他是偶像,自然接受他的價值觀,模仿他的生活方式。
當一休住在安國寺時,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以“下克上”的方式獨攬朝綱大權,他惟恐皇室奪回實權,便想方設法斷除皇家血脈。以機智聞名朝野的一休,也因此成為了將軍“欲除而后快”的人物。于是他便設了一條毒計,欲找一條“反上抗命”的口實,將其殺害。一日,將軍在府邸作好布置之后,便派人請一休到府邸。一休抵達時,玄關屏風畫了一只大老虎,從竹林中凝視著一休。此時,義滿對他說:「這只老虎兇暴無比,真傷腦筋,你用繩子把它綁起來!」周圍的人聽了,都認為要綁住屏風上的老虎決不可能,一休再怎樣機智,也不容易有令人滿意的答復。一休毫不以為意,立刻卷起袖子,綁上頭巾,手拿繩子說:「將軍,我已經準備好了,請你把老虎趕出來。」將軍義滿一時無從找到口實,已知一休智計卓絕,便放棄謀害計劃,轉而試圖籠絡。
后小松天皇的兒子。一休的父親是日本南北朝時期的后小松天皇,母親是日野中納言的女兒伊予局,一說是藤原顯純的女兒藤侍從。當時的日本在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的統治下,結束了長達六十多年的南北對峙的局面,政權中心從鐮倉轉移到京都,史稱室町時代。由于一休的母親是被擊敗的南朝權臣藤原氏人,足利義滿逼迫后小松天皇將其逐出宮廷。足利義滿令一休從小就在京都安國寺出家,以免有后代。一休從未受過皇子的待遇,也從未以皇子自居。其父親在位期間曾數次召其入宮。
總結
- 上一篇: 清字开头成语有哪些?
- 下一篇: 苹果手机怎么使用滤镜快速美化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