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中国建立前后,苏联为何3次拒绝帮中国统一台湾?
原標題:新中國建立前后,蘇聯為何3次拒絕幫中國統一臺灣?
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49年6月,劉少奇來到蘇聯與斯大林會面。
此時,中國的解放戰爭已經接近尾聲,蔣介石及其爪牙逃往臺灣島。
中國的統一大業,看來馬上就會完成。劉少奇此次訪蘇,也是希望能向斯大林爭取一些援助,以打破海上的封鎖,爭取早日解放臺灣。
劉少奇
然而,對于臺灣問題,斯大林卻有自己的想法。
在許多人看來,中國和蘇聯都是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站在同一個陣線。
但斯大林心里未必這么想。
在他看來,中國的局勢如果亂一些,對蘇聯或許更有好處。
統一大業
這段故事還要從頭講起。
1945年春天,毛主席便已經做出了解放臺灣的決定。
臺灣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一旦讓蔣介石徹底占據這里,對我們將來的解放事業極為不利。
當時,解放軍士氣高漲,連戰連勝,歐美各國對于中國的解放戰爭,也沒有做出過分的干預,蔣介石孤立無援,這正是解放臺灣的最好時機。
毛主席認為,這場仗不能拖,因為,美帝國主義一直想要在臺海,建立自己的勢力范圍,進而圖謀亞洲。
美國現在還沒緩過神來,如果等蔣介石在臺灣站住了腳,美國肯定會趁虛而入,利用蔣介石反攻大陸的想法,將臺灣納入自己的控制之下。
一旦美國卷進來,中國再想解放臺灣就難了。
可是,毛主席雖然有這個想法,解放軍的客觀實力,卻沒有辦法做到短時間內解放臺灣。
主要是,當時我國的海陸空三軍之中,只有陸軍還算成規模,而海軍和空軍都還在起點徘徊。
臺灣不同于其他地方,和大陸之間有海峽組合,易守難攻。
所以,必須有空中和海上力量的配合。
毛主席決定向蘇聯爭取空中支援。
所以,1949年初,毛主席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米高揚,希望他能向蘇聯傳達意見。
米高揚作為蘇聯的特使,在這個事情上是有發言權的。
毛主席把未來的臺海局勢,向米高揚分析了一番。
毛主席還特意提到,這不僅僅是我們和蔣介石之間的問題,將來如果美國入侵臺海,那么,對蘇聯也是個威脅,蘇聯總不希望直接在海上和美軍對抗吧?
其實,毛主席說的正是最關鍵的問題。那個時候,雖然戰爭還沒有結束,可毛主席預料到,將來的世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會處于美蘇爭霸之中。
對蘇聯來說,中國統一臺灣,好處遠遠大于壞處,至少中國可以把美國阻隔在臺海之外,蘇聯在亞洲不會遭受過分的威脅。
然而,無論是米高揚,還是斯大林,都并沒有重視毛主席的這番意見。
當時,斯大林武斷的認為,美國在臺海是翻不起什么風浪的,斯大林更不相信國民黨和美國之間,能達成利益合作。
斯大林
事實上,在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一直在美蘇兩國的援助之間搖擺。
而后期,由于國民政府表現的一塌糊涂,美國已經深為失望,甚至斷掉了援助。
所以,斯大林認為,蔣介石沒辦法再搭上美國這條線。
當時的斯大林是有些盲目自信的,他認為,毛主席在杞人憂天,更覺得蘇聯為中國的一場戰爭,消耗援助太不值得。所以,對毛主席的請求,他選擇了無視。
百般推諉
對于斯大林的這次拒絕,毛主席倒也不意外。雖然蘇聯和新中國之間有合作的關系,但這份合作始終是利益至上,蘇聯是不會誠心誠意幫助中國的。
毛主席并不打算放棄爭取,所以,在這一年的6月,毛主席又鄭重交代劉少奇,在前往蘇聯的時候,與斯大林好好談談,務必要爭取到他的支持。
為了讓斯大林點頭,這一次,我們拿出了十足的誠意。毛主席已經擬定了初步的作戰計劃,他請劉少奇轉達自己的想法,計劃在1950年實現對于臺灣的統一。
之所以這么說,就是要給斯大林吃一顆定心丸,告訴他,我們絕對不會讓蘇聯為中國的戰爭消耗太久,一定能速戰速決。
到那時,蘇聯就等于以最小的代價,換來了最大的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或許是這句話說動了斯大林,所以他松口了。
斯大林告訴劉少奇,蘇聯可以給中國援助一批武器。
可問題是,中國最需要的并不是武器,而是蘇聯的兵力支援。
要知道,經過幾個月之后,局勢又起了變化,現在,美國對臺海局勢已經非常重視了。
中國如果對臺灣出兵的話,很可能會直面美國的威脅。
如果蘇聯不出手相助,僅憑中國的力量,恐怕很難取勝。
所以,劉少奇強調,我們最需要的是空中支援。
但是,一聽到中國還想要兵,斯大林立刻變了臉色,強硬的拒絕了劉少奇的請求。
毛主席請求蘇聯的援助,是因為擔憂美國的軍事力量,而斯大林拒絕的理由,也恰恰是因為美國。
當時,二戰結束沒幾年,斯大林并不愿意在正面戰場上和美國產生沖突。
何況對亞洲有所圖謀的,又不僅僅是美國,蘇聯也想趁機擴充自己的勢力范圍。
所以,斯大林想保存實力,把更多的兵力用在蘇聯本身的擴張上。
斯大林當時談到過,一旦蘇聯出兵援助中國,那惱羞成怒的美國,很有可能在東南亞燃起戰火,分散蘇聯的注意力。
到那個時候,蘇聯就得投入更多的兵力去解決麻煩。斯大林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事情就這樣擱置了下來,直到新中國成立,蘇聯方面還是沒有松口。
毛主席決定再做一次嘗試。
1949年年底,毛主席親自訪問了蘇聯,他又一次提起了關于臺灣的解放問題。
這一次,毛主席拿出了一份更詳細的作戰方案。他還提到,美國人已經決定在臺灣,建立軍事基地了,蘇聯再不出手的話,問題只會更多。
毛主席又說,中國只希望蘇聯能夠提供秘密艦隊,以及部分志愿飛行人員來幫助中國控制臺海局勢。如此一來,蘇聯不會受什么損失。
這一次,斯大林倒是開始認真考慮毛主席的意見了。
而不久之后,還發生了一件事情,讓斯大林對于支援中國的事情有了些信心。
再三拒絕
1950年1月份,美國總統杜魯門宣稱:臺灣和朝鮮半島,均不在美國的防御圈內,美國不會出動武裝部隊卷入中國內政,不會采取大規模軍事行動。
這讓斯大林懸著的心放了下來,如果確定美國不出手,那蘇聯援助中國可就是穩賺不賠了。
但壞就壞在,美國的宣稱,讓斯大林同時確定了中國臺灣與朝鮮半島的安全性。
于是,兩個地區的優先級,讓斯大林糾結了起來。
1949年,金日成也曾經多次向蘇聯爭取援助,希望能夠借蘇聯的兵力實現朝鮮半島的統一。
最初,斯大林給出的態度也是拒絕。原因也是一樣的,不希望付出過多的軍事代價,來協助另一個國家實現統一,即便那樣的統一對蘇聯也有好處。
毛主席也分析過臺灣以及朝鮮半島的局勢。
毛主席認為,最好是先解放臺灣,再談朝鮮半島的統一。
因為,臺海局勢一旦穩定下來,美國也很難直接在海上威脅朝鮮半島。
到那時,蘇聯和中國都可以出兵對朝鮮進行援助,他們的統一大業指日可待。
但是,如果放著臺灣不管,讓金日成先去統一朝鮮,那難度就太大了。
金日成
美國一定會出手,而且,一定會借助臺海這個平臺。
中國自己不解決臺灣問題,就意味著一大堆的麻煩,也很難騰出足夠的兵力去幫助朝鮮。
蘇聯就不用說了,在看到切實的好處之前,斯大林肯定會袖手旁觀。
總之,先解放臺灣,再統一朝鮮,這是個雙贏的局面。毛主席也向金日成傳達過這樣的意見,讓他不要著急,等中國完成統一大業,一定會全力協助。
可金日成卻等不及了,他一次又一次的向斯大林求助,一次比一次焦急。
而最后,斯大林在臺灣和朝鮮半島之間選擇了朝鮮半島,對金日成傳遞了消息,表示蘇聯支持朝鮮人民的統一事業。
這個計劃隱瞞了毛主席。不久之后,朝鮮戰爭爆發,毛主席得知消息之后,心中更加憂慮,他知道,中國即將卷入一場更加慘烈的戰爭。
當然,這也意味著,蘇聯第三次拒絕了幫助中國統一臺灣的要求。
在朝鮮戰爭爆發之后,中國為了保家衛國,選擇抗美援朝,而這使得中國又耗費了幾年的時間,錯失了統一臺灣的最好機會。
可是,許多人想不明白,當時,金日成的實力有限,斯大林為什么寧愿支持金日成,也不支持中國呢?
更匪夷所思的是,即便對金日成表達了支持,可事實上,在朝鮮戰爭以及抗美援朝期間,蘇聯給予朝鮮的援助依舊是相當有限的。
既然不愿意實際付出什么,又何必鼓動金日成打這場戰爭?
這一切的背后,是斯大林對于朝鮮和中國兩國的算計。
圖謀不軌
新中國建國之后,蘇聯和中國之間出現了一個無法調和的矛盾。
原來,在1949年之前,蘇聯曾經利用強權,搶占了中國東北的部分領土,控制了那里的鐵路與港口。
蘇聯本身是缺少不凍港的,所以,他們從中國霸占的大連及旅順兩個港口,成為了他們不可缺失的經濟命脈。
然而,新中國成立之后,蘇聯理應將這兩個港口歸還于中國。
毛主席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中國不會承認過往的不平等條約。
當然考慮到與蘇聯重要的外交關系,我們對蘇聯做出了讓步,并沒有急于讓蘇聯歸還。
可是斯大林知道,中國提出要求是遲早的事情。
因此,斯大林要想辦法,把這兩個港口留在自己手里。
最好的辦法自然是讓中國亂起來,這樣,中國就無暇顧及大連和旅順了。
而朝鮮半島的戰爭,就是斯大林一直在等待的機會。斯大林自己其實也很清楚,美國不可能全程袖手旁觀,若沒有蘇聯的全力援助,金日成根本就打不贏這場戰爭。
但是,金日成成為戰爭的輸家,對蘇聯卻有不少好處。
朝鮮一旦輸掉戰爭,就更加沒有出路,只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都寄托在蘇聯身上,蘇聯輕而易舉的就得到了,一個面積不小的亞洲國家的依附。
而朝鮮一旦喪失主權,下一個受害者就是中國。
美國是不可能讓中國獨善其身的,所以中國勢必面臨戰爭威脅。
斯大林認為,到那個時候,中國還是需要向蘇聯求助。而朝鮮與東北之間無非一江之隔,蘇聯完全可以借著戰爭的理由,出兵東北,順勢牢牢霸占大連、旅順兩個港口。
戰爭一時半會兒是不會結束的,趁著戰爭這幾年,蘇聯可以徹底實現對東北地區的控制。
幾年之后,即便中國緩過神來,也沒有辦法再開口要求蘇聯歸還領土了。
而且,這樣做,蘇聯不用為戰爭付出什么代價,甚至可以不在正面戰場上與美軍起沖突,只要和美國在亞洲劃分好勢力范圍就足夠了。
斯大林認為,自己的計劃天衣無縫。
所以,他對充滿危險的朝鮮戰爭選擇了推波助瀾,并時刻準備著下場收割利益。
他也算到,中國收復臺灣,將會變得更加困難。不過,這對蘇聯來說卻也不算什么損失,畢竟,他們只想得到中國的港口而已,其他的事情與他無關。
但斯大林卻下了一步錯棋,中國并沒有因為戰爭向蘇聯打開大門,而是憑自己的力量,實現了保家衛國的目標。
沒能及時收復臺灣,的確是個遺憾。
但中國還是用抗美援朝戰爭,為自己換來了幾十年的發展空間。
對于今天的中國而言,收復臺灣的日子也許來的晚了一些,但那一天總會到來的。
參考資料:
劉峰《蘇聯為何拒絕幫解放軍奪取臺灣》
一棵青木《從朝鮮戰爭,看詭異的中蘇關系》
本文由“文史風云”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新中国建立前后,苏联为何3次拒绝帮中国统一台湾?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求一个伤感微信个性签名
- 下一篇: 黑耀石的英文(黑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