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两个瑞幸:财务造假的资本瑞幸和做平价的咖啡瑞幸
文/蛋蛋姐 Coollabs
來源:酷玩實驗室(ID:coollabs)
距離 4 月 2 號瑞幸咖啡自爆財務造假,已經過去 151 天了。
這是 2020 到現在最轟動的財經事件,甚至一度上升到了“民族之恥”的地步。有人預言,瑞幸咖啡不但把自己挖坑埋了,還給中概股赴美上市的路埋了一個大雷。
不過在 151 天之后,大家似乎已經漸漸忘記了這件事。這大概就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吧。
昨天晚上加班趕稿的時候,我突然發現快爺端著一杯瑞幸在喝。我的第一反應是:
瑞幸竟然還活著?
是的,這也許是一個讓人驚訝的事實:
一百多天過去了,瑞幸竟然還活著。
而且讓人更意外的是,我發現,瑞幸似乎過得還挺好。
我調查了一下網上的報道,最近這段時間里,瑞幸甚至還出了 50 多款新品,營業額回到了爆雷前水平,明年即將實現整體盈利。
前幾天,烘焙行業又集體爆出了食品安全問題。滿記甜品、85°C等網紅蛋糕店,把產品有效期隨便亂貼,今天可以生產后天的產品。我在新聞評論區里看到了一條有趣的回復——
“你們做得還不如瑞幸。”
所以,真的有人在懷念……哦不,一直在喝瑞幸?
1
4 個月前,我曾寫了一篇關于瑞幸是不是“民族之恥”的文章,沒想到閱讀量竟然突破了一百萬。
當時有很多讀者來給我留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些在瑞幸工作過、或者有朋友在瑞幸工作的同學的留言。
這樣一條夸瑞幸的留言,竟然點贊有 2000 多,是我沒想到的。
我突然想,也許我可以找一個瑞幸店員去聊一聊,看看瑞幸的真實運營情況,是不是像網上說得那樣,在疫情期間逆勢增長?
為了求證,我跑到附近望京的幾個瑞幸實體店里待了半天。
也許你從來沒注意過瑞幸的咖啡師都在干嘛,但是在每天忙忙碌碌兩點一線的上班族生活中,如果你也像我一樣坐下來觀察一杯咖啡的時間,會發現生活還是有些小驚喜的。
比如,瑞幸的員工一直在忙,好像停不下來。即便是下午三四點的閑時,幾乎沒有訂單,他們也在走走停停、擦擦洗洗。在我的觀察的 4 個小時里,總共換了 8 次抹布,2 次消毒水,洗了 6 次手,然后不斷地給用過的容器洗滌、浸泡、消毒……
我看著他們干活,發現我的工作還是挺好的。因為他們看起來比我累很多……
倒是做飲品這件事,感覺比較簡單,加冰塊糖漿,按幾個按鈕,每杯兩分鐘不到,不瞞你說,我感覺我已經會了。
他們的大把時間,都是花在了擦擦洗洗上。
趁著一個小姐姐來給我旁邊擦桌子的時候,我發揮我的撩妹功力,開始跟她搭訕。
我問,我看你們幾乎沒什么休息時間,在瑞幸工作累嗎?
她說,累。最累的是——洗手。
瑞幸對于洗手的要求十分變態,整點到了要洗手,進出吧臺要洗手,接觸了食品以外的東西都要洗手:用手扶了一下眼鏡、撓了一下頭發、理了一下口罩……對不起,咱們洗手吧。
長期訓練下來,他們練就了一招手背扶眼鏡、胳膊肘理頭發的絕活。
像這樣——
像這樣——
他們水池邊有一小個定時器,每次洗手必須涂好洗手液,里外沖洗 20 秒以上。
我問她,不到 20 秒怎么辦?
她沖著斜上方 45 度努努嘴:看那兒,有監控呢。
瑞幸的門店都是開放式的,一臺攝像頭無死角地盯住吧臺的每一寸。坐在監視器前面的是北京總部品控部的人,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對著攝像頭挑刺。
他們不止抓沒洗手的員工,還抓各種雞毛蒜皮的事情:大到過期產品處理,小到儀容儀表,他們都管。
當天沒賣完的產品,其他連鎖店可能會允許員工帶回家;但是瑞幸員工必須在攝像機注視下處理掉,要么扔垃圾桶,要么吃完,能吃多少看個人本事。
我在小姐姐店里坐了 4 個小時,直到下午閑時,才把天聊開。
她告訴我,瑞幸對門店的定期檢查里,有 13 項“紅線”,沾到一樣就基本 GG,績效泡湯。
這 13 項紅線有的內容很基礎,比如不能打罵顧客,不能把化學品(消毒水等)和食品混放;也有的內容很硬核,比同行規定得更仔細更變態。
比如最變態的一項紅線是:員工身上不能有裝飾品。
這個裝飾品包含得非常非常廣:耳環耳釘,發箍發圈,手環手表,掛墜項鏈……基本上除了衣服眼鏡啥也沒有了。
這規則有幾成真?我順便走了望京的其他幾家門店,感覺還是可信的。他們一個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身上清清爽爽,像我中學時班里最老實的那個學習委員。
至于全國四千家瑞幸,是不是每家都這么整齊,我也很好奇。如果你有時間,幫我去離你最近的瑞幸突擊檢查一波,回來給我留言。
啥?真的發現有人身上戴著裝飾品怎么辦?
友情提示:聽說去找他們的領導舉報,有大概率你會得到一杯免費咖啡。。。
2
從門店回來之后,我發現小姐姐瑞幸還是有點意思。
在我想象中,瑞幸是一個 OFO 小黃車一樣的資本玩家,用今天融資的錢補到明天,用明天的錢補后天。只要為了資金周轉,一切都可以讓步,比如產品質量(兩三百一輛的廉價單車),比如運營質量(車子往街上一扔完事,報廢了沒人管)。
但是現在種種資料匯總下來,瑞幸簡直是個怪胎。
首先,工資,高。
瑞幸從星巴克、麥當勞挖了成熟的中高層人才,小到餐廳經理,大到C某O級別的高管。據傳,瑞幸用三倍薪水挖來了星巴克北京市場七分之一的員工。至于底層員工工資,瑞幸均價是 30 元/小時,比麥當勞肯德基高出了快一倍。
然后,物料,貴。
瑞幸的門店標配是五六十萬左右的機器,包括兩臺全自動的咖啡機以及凈水軟水系統、冷柜、操作臺。
原材料每家店都不太一樣,應該是兩家以上供應商同時供應。以我看到的幾家店為例,牛奶是安佳和恒天然的,點心食品來自中糧集團;奶油是雀巢和歐必客的,和星巴克是同款配置;最離譜的是,糖漿供應商里甚至還出現了法布芮的身影(淘寶上一升一百塊錢起步……)。
剛剛提到的品控體系,只是一角。瑞幸內部有一個給員工培訓的 App,叫“瑞幸大學”。
這個 App 完整地記錄了瑞幸所有產品的制作流程,還包羅了所有崗位的工作內容。即便你是個剛入門的菜鳥,可以了解你店長的工作,了解店長的頂頭上司區域運營經理,甚至可以了解遠在北京的總部行政崗。
想要升職,就在瑞幸大學上聽課,然后報名考試。只要能力到了,你就可以轉去心儀的崗位,不用看傻逼上司臉色,不用求著師父教本事。
這套運營體系,給底層員工盼頭,也給瑞幸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其他牌子還沉浸在一師一徒的修煉里,瑞幸的咖啡師已經三個月層層選拔升任店長了。
當我把關于瑞幸的所有拼圖拼在一起,我發現,一個是財務造假的資本瑞幸,一個是做平價的咖啡瑞幸。
這個世界仿佛有兩個瑞幸。
3
一個財務騙子,可能做出優秀的產品嗎?
瑞幸在財務上爆雷了 22 億,但是從我的調查來看,它似乎并沒有在工資、物料、品控這些方面放水,來填補虧空。
其實這樣的事情并不少見:
一家產品做得不錯的公司,資本市場表現可能非常坑爹。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小米手機。全世界都知道小米手機好用,米粉成千上萬,但是小米的股票可能是小米最坑爹的東西,上市兩年來漲回發行價的日子都屈指可數,號稱“年輕人被套牢的第一只股票”。
一家公司財務造假,但是產品可能很能打。
去年美國的通用電氣被爆財務造假 381 億美元(瑞幸的 120 倍),但是并沒有通用旗下的產品銷售。
一家公司產品造假,但是財務也許完全沒問題。
大名鼎鼎的三鹿奶粉,就是生動的例子。
歸根到底,財務和產品,在一個公司里屬于不同部門。那些在瑞幸每天勤勤懇懇擦洗消毒的咖啡師們,連犯了事的 CEO 和 COO 姓什么都不知道。
在瑞幸被曝財務造假事件以后,吃瓜群眾們最關心的莫過于:
瑞幸會倒嗎?咖啡還會賣那么便宜嗎?我的優惠券還能兌現嗎?
我研究了一下這個問題,目前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瑞幸的咖啡能賣得那么便宜,看起來都是來自于補貼。補貼沒了,咖啡似乎就賣不動了。
但其實,不是這樣。
從商業生產來說,咖啡本來就不應該這么貴。
咖啡是相當低成本且工業化完備的農作物,收割、加工、烘焙、包裝、物流完全工業化機械化自動化。美國老百姓喝咖啡和中國老百姓喝茶一樣,一泡就是一大缸子,圖個提神。那種小杯小口的上流式品咖,其實只占了咖啡消費量的很少一部分。
云南熱科所接受《證券日報》采訪的時候說:
“一公斤咖啡豆能夠做 80 杯咖啡,一杯咖啡在一線城市的價格動輒達到數十元。而在 2019 年價格最低的時候,咖啡生豆期貨價僅為 86 美分每磅(折合人民幣 12.5 元每公斤左右),一公斤咖啡生豆甚至換不到一杯咖啡。”
咖啡豆 12.5 元每公斤,什么概念?相當于超市里中檔大米的價錢。
央視曾經下場錘過星巴克,一杯售價 27 元的咖啡,咖啡豆 1.6 元,牛奶 2 元,即便加上其他物料也不到 5 塊錢。
剩下的,都是毛利潤。
對國產咖啡來說,通常只有兩條路:一條和雀巢比速溶,一條和星巴克比格調。
但是這兩條吧,都有點尷尬。
做速溶,你還能比一塊錢一條的雀巢更低嗎?做小資,你能講出比星巴克更好的故事嗎?
瑞幸當年橫空出世的時候,一度引發了很多討論,因為它把星巴克們拉到了單價十幾塊的戰場上 PK,告訴它們:
“你們的好日子到頭了。”
在瑞幸之前,錨定較高價格區間的臺灣咖啡、韓國咖啡先后發起猛攻,但是星巴克巋然不動,連微信支付都是 2016 年才慢吞吞接入;但是瑞幸出現后,星巴克急得火燒房梁,接入阿里會員系統、打折、做外賣、加速開店……一年做的事比三年都多。
假如沒有財務造假,我覺得,瑞幸可能是這么多年來,第一個讓星巴克感到恐懼的對手。
瑞幸并不偉大,他只是賣了幾杯咖啡而已。但對于很多很多的平民家庭,咖啡這種身份的象征,是要“奮斗十八年”才配和人平起平坐喝的。第一個打破了咖啡階層的瑞幸,值得在他們心中留下姓名。
瑞幸財務造假,是不對的。但是你如果問我希不希望有這樣一家中國的咖啡店?
在我當時寫瑞幸造假的文章下面,還有這樣一條熱評:
注:實際上,美國星巴克價格在3、4 美元左右
我真的愿意有咖啡企業給一個合理的物價,讓商品走入百姓。
尾聲
如果今天有人再問我,怎么看瑞幸?我還是那句話——
不是民族之光,也不是民族之恥。
它不像中航、中核集團是國之重器,談不上為國爭光;它的財務爆雷固然可惡,但說穿了也只是幾個高層的問題,不僅代表不了中國企業,連瑞幸其他員工都代表不了。
最近的日劇《半澤直樹2》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日本最大的航空公司帝國航空身陷財務危機,不得不削減基層員工的福利工資。
可是主人公卻發現,這對基層員工不公平。
明明在世界航空公司滿意度調查上名列前茅,明明安全性、服務水準、航班規劃、設備維護都得到了高度評價,明明這家公司的員工都懷著高度自豪感在工作,卻遭受到了他人投來的冷眼。
主人公不得不吼出那句話:“請你別小看帝國航空!”
還有很多人很多媒體瞧不上瑞幸,但我慶幸,我去實地調查了一遍,看到了第二個瑞幸。
消費者是最好的調查機構,他們會用腳來投票。好喝,放心,實惠,他們能分得清哪家公司是真的好。
我覺得,只要瑞幸產品端還能保持初心,讓他的消費者滿意,那么瑞幸就不會倒。
這個世界,最難走的,是正道。
最好走的,也是正道。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世界上的两个瑞幸:财务造假的资本瑞幸和做平价的咖啡瑞幸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赵雷背影+吉他谱(求赵雷 背影 吉他谱)
- 下一篇: 抖音分手下一句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