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豪赌,就没有新软银
文/潘博文
來源: 阿爾法工場研究院(ID:alpworks)
押注特斯拉、狂購科技股看漲期權,一級市場輸出去的,要在二級市場贏回來。資本市場的賭博無關黑白,這一次,孫正義能涉險過關嗎?
對孫正義來說,2020 年的 63 歲生日,應該是他諸多生日中最好的一個,這源于一份上好的禮物。
2020 年 8 月 11 日,軟銀集團(SFTBY.US)發布 2020 財年第一季度合并財報,財報顯示,報告期內,軟銀實現凈利潤 1.2557 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 822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11.9%。這個數字,也創造了軟銀成立以來的季度業績紀錄。
如果早生數月,等待孫正義的生日禮物將是另外一副面貌。2019 財年,軟銀集團經營虧損 1.365 萬億日元,是創立以來最高虧損記錄。5 月份的財報中,軟銀虧掉了 1.4381 萬億日元,這是日本企業歷史上最大的季度虧損額,只有 2011 年大地震時,東京電力集團的虧損能夠比肩。
僅僅三個月,軟銀就實現了從巨虧 946 億到盈利 826 億的大反轉。軟銀做了什么?孫正義又做了什么?
01 絕地
媒體是世界上翻臉最快的一群人。當商學院教授還在向 EMBA 學員講述阿里巴巴和雅虎的成功時,商業媒體卻已經在向公眾傳播另外一些事實:
那是 20 年的故事了,這兩年的軟銀與孫正義,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大潰敗。
讓軟銀巨虧的主力軍,來自它麾下的愿景基金。2019 財年,愿景基金的投資虧損達到 1.8 萬億日元。在經歷了 WeWork、Uber 兩個巨虧大坑之后,市值千億人民幣的德國支付巨頭 Wirecard 又爆發財務造假事件,不到十天灰飛煙滅,成為今年德國商業界最大的丑聞,也為愿景帶來了巨大虧損。
2 月 21 日,軟銀的股價開始了暴跌之路,到 3 月 18 日,42.69% 的腰斬幅度,一舉創下二十年以來的最大跌幅。
在今年的疫情沖擊下,孫正義不得不正視更多即將上演的悲劇。面對《福布斯》雜志的專訪,他本人也不得不承認,隨著公司收緊財務支出及新型冠狀病毒對經濟的影響,愿景基金的 88 家公司里,至少有 15 家將要破產。
糟糕的現實如同海浪,總是一波波襲來。許多跡象都表明,孫正義正在面對來自股東、同行和輿論的多重壓力。
“45 分鐘就能拿到 450 億美元”已是過去式,2020 年 H1 的孫正義,恐怕很難獲得如此待遇。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愿景基金一期的大部分投資者,早已表示不再為二期注資。而二十年的老盟友、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在 2019 年最后一天也做出了決絕選擇——卸任軟銀外部董事,給出的理由是“想專注于主業”。
老朋友講情分、留面子,資本新貴干脆無所顧忌。孫正義今年在利雅得參加最新的“未來投資倡議”峰會,他的小組討論時,房間幾乎空無一人。更能反襯墻倒眾人推的,是看空評論洶涌如潮。一位對沖基金投資者表示,“愿景基金投資的公司,可以立刻賣出”,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 Scott Galloway 預言,愿景基金將在一年內關閉。
孫正義未必會在意冷嘲熱諷,但卻很難對股東的質疑無動于衷。“如此巨額虧損,金主會殺了他。”這句來自投資圈大佬的表達,恐怕是孫正義在春天里內心最真實的擔憂。
這讓習慣高高在上的孫正義在面對媒體時,不得不拿出謙卑與歉意——“投資戰術上,我已經開始后悔。”
謙卑與歉意固然難得,但卻對虧損于事無補,也換不來金主的同情與理解。事實上,贏慣了的孫正義也不屑于去獲得同情與理解。他只需要爭取一個緩沖,然后用標志性的“孫式豪賭”,把虧掉的錢一把贏回來。
02 逢生
孫正義有一個“十倍先生”的綽號,得自于阿里巴巴前 CEO 衛哲,他曾經對路透社回憶道:
“我解釋任何商業計劃與模型,孫正義第一反應就是,可以擴大十倍嗎?當我設法回答,他會接著提問,能不能再十倍。”
“十倍先生”的背后,是孫正義一以貫之的豪賭投資風格。這個循環是這樣的——對目標公司重金投資——迅速推高公司估值——跑馬圈地擴大市場份額——形成壟斷后再高價離場。
重磅下注,一路跟盤,不到最后一刻,絕不輕易開牌。這造就了孫正義一個個成功的案例,也造就了他“投資教父”的聲名。但在投資者質疑、股價下挫面前,孫正義也不得不遇難從權,一點點剝離手中的權益資產,變戰略投資為短期回報,挽救止不住的虧損。
孫正義的第一個辦法,是將既有投資項目快速推送上市。
7 月 2 日,軟銀投資的在線家庭保險提供商 Lemonade 在紐交所上市,上市首日股價暴漲了 139%。受益于疫情催生的公眾健康保險意識,Lemonade 獲得了市場的看好,兩個交易日內市值翻了 1.5 倍,成為了美股今年表現最佳的本土 IPO。
與英國芯片設計公司 Arm 相比,Lemonade 只是孫正義動作中的小手筆。2016 年,軟銀斥資 320 億美元,完成了對 Arm 的收購。這是軟銀歷史上最大一筆收購交易。作為交易對象,Arm 也確實值得上這個價錢,2015 年,這家公司 Arm 處理器的出貨量達到 150 億個,歷史出貨總量則超過 1000 億個,世界上 95% 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都在采用 Arm 的架構。
如今,這家標準的長線戰略標的,也成為了孫正義的兜售之物。他計劃將其出售,或是在 2023 年甚至更早讓 Arm 上市。
對 Arm 的出售,雖然金額注定巨大,卻仍然不是真正的驚人之舉。直到其真正開始拋售非賣品與成名作,才能看得出孫正義絕境求生的信念與迫切。
3 月 23 日,軟銀披露了 4.5 萬億日元的籌資計劃。其中 2 萬億日元將用于回購股票,其余資金用于償還債務、購買公司債券、增加存款,預計將在未來 4 個季度內完成。在這個計劃當中,軟銀最大的動作,就是瘋狂拋售了占據孫正義投資生涯盈利 80% 的阿里巴巴股票。
憑借超越千倍的回報,軟銀在阿里巴巴的投資上獲利超越千億美元。孫正義多次強調絕不會出售阿里股票,然而計劃抵不上變化,在業績面前,孫正義只能選擇食言,通過出售阿里股票期權,套現 1.6 萬億美元。除此之外,孫正義還通過出售部分T-Mobile 股份獲得 2.4 萬億日元資金,出售旗下電信子公司獲得 3 千億日元。
通過一系列變賣操作,孫正義終于成功地實現了收益套現,暫時解決了軟銀業績虧損和財務投退平衡的困境。但出售資產帶來的大部分都是一次性收入,如何讓這些資金進行收益產出,如何讓軟銀完成從絕地逢生到徹底翻盤的躍遷,乃至于如何再造一個新軟銀。
孫正義的豪賭本性,在這里再次顯露。在一級市場折戟沉沙、鎩羽而歸的他,需要立即找到一張新賭桌,去把這把輸慘了的牌打贏。
這時,正從疫情中走出大反彈行情的美股二級市場,納入了孫正義的視野。
03 翻盤
2020 年春天,正當美聯儲開始放水,大量的資金涌入美股市場的時候。一部分敏感的交易機構發現,市場上出現了一個情況不明的巨手買家,在不斷吃進特斯拉、蘋果、亞馬遜、微軟、奈飛等藍籌科技股。
2020 年 6 月 11 日,特斯拉(TSLA.US)市值超越豐田汽車(TM.US),成為全球市值第一的汽車上市企業。此后,特斯拉的股價漲速如同坐上了馬斯克研發的獵鷹火箭,在 60 個交易日里成功實現翻倍。
根據高盛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兩周內,美國股票交易看漲期權的平均總名義價值每天為3,350 億美元,這是 2017 年至 2019 年滾動平均水平的三倍多。而這其中絕大部分資金流入了蘋果、特斯拉、亞馬遜等科技股。
隨著時間推移,市場對于買家身份的猜測,逐漸明朗起來。9 月 4 日,媒體傳出知情者消息稱,軟銀在一季度買入了將近 40 億美元的亞馬遜、特斯拉、微軟等藍籌科技股,還同時斥資約 40 億美元,買入這些已有持倉的科技股以及其他科技股的看漲期權。此外,另有媒體稱,軟銀的期權與名義價值 500 億美元的股票掛鉤。
對于媒體就以上消息的求證,軟銀的發言人拒絕發表評論。然而,卻有財經博客提供了直接證據,在二季度軟銀新進的科技股名單中,包括了特斯拉、亞馬遜、谷歌母公司 Alphabet、英偉達、奈飛、Zoom、拼多多等。
該博客還稱,軟銀的第四大股東——日本政府養老金正在間接買入特斯拉和蘋果的深度 OTM 價外看漲期權。
事實上,這正是在孫正義操縱下,軟銀在美股二級市場進行的豪賭計劃。在孫正義的計劃中,軟銀將一面買進科技股,一面買進這些股票的看漲期權,在股價推高后,同時從股價上漲和期權溢價中獲利。
眾所周知,看漲期權是在合約到期前,以固定價格買入相應資產的權利。當投資者購買期權的時候,市場承擔了他們的風險,而市場為了將風險敞口對沖掉,就會購買相應的衍生品和股票,這是因為做市商并不愿承擔標的股票價格變動的風險,只愿賺取期權出售以及交易所產生的傭金。
這種套利模式,構成了軟銀做多科技股,在二級市場豪賭的核心機制。
通過大量購買看漲期權和正股,軟銀推動了標的公司股價上升。與此同時,做市商需要大量買入正股以對沖風險,這又進一步地促進了股價上漲。在股價上漲到一定程度時,軟銀可以將價格早已飆升的期權與股票脫手。這樣一來,軟銀就可以從正股上漲和加杠桿期權中同時鎖定獲利。
理論上講,任何一支股票都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做多獲利,但作為諳熟于資本市場的資深大鱷,孫正義當然清楚什么樣的上市公司更有利于進行這樣的操作。它需要有故事、有題材炒作的想象空間、有眾望所歸的市場預期、有已經成型的上漲趨勢、有對投資者的號召效應,當然,最好還要有足夠大的權重,以便同步影響大盤氛圍。
在這一點上,以特斯拉為代表的科技股,無疑是吻合度最高的標的。
如果僅從財務數據上看,特斯拉的銷量只有豐田的3%,盈利能力更是只有豐田的5%。在產品質量上,特斯拉更是無法與早早采用了 TNGA 架構的豐田相比。但它的特點也很明顯。作為歷史上最好的超級銷售員之一,天賦異稟的南非人馬斯克在美國這一技術圣地,撿便宜般地坐享技術大成,成功地塑造了市場對于特斯拉的看法——這并非一家車企,而是一家在智能汽車概念下的科技企業。
同處科技、汽車兩條賽道,特斯拉拿到的是市場的雙重期望。在科技一端,特斯拉有具體的落地場景、有巨大市場預期;在汽車一端,有傳統行業對技術的仰望,有科技集成和科技創新的預期。
這正是孫正義豪賭計劃所需要的,他深知市場心理,知道投資者會如何衡量特斯拉的價值:特斯拉的上漲趨勢已經形成;公司產品產銷雙增、導致財報預喜;一分為五的拆股計劃讓投資者進入門檻更低;與此同時,馬斯克在其他領域不斷釋放的技術成果突破,這些助力因素的疊加,使得本就處于上漲軌道的特斯拉,只要再加力一推,就可以飆升飛起。
時間進入八月,市場的熱情果然被點燃了,特斯拉開始了自己的起飛之路。在“Crazy August”中,市場見證了日均突破 400 億,峰值 566.7 億、換手率高達 15.94% 的瘋狂交易量。
特斯拉宣布拆股后價格走勢
作為另一個重要標的,蘋果在 8 月全月里,有 11 天股價創收盤新高;9 月 1 日當天,蘋果市值超越 2.3 萬億美元,盤中,史上首次市值超越小盤股指羅素 2000.
由于軟銀和跟風機構重磅加倉看漲期權,這為科技股與指數帶來了強力提振。隨著股價不斷上漲,又需要更多股票進行對沖,這就形成了火上澆油的局面。當單只股票的看漲期權購買數量過于龐大時,便會出現“流動性相對欠缺”的情況。投資者由此開始買入標普 500 指數和納斯達克 100 指數等“替代品”。而為了對沖,做市商也一直在買入這些基準股指的看漲期權。
這也使得納斯達克指數因為權重科技股的飆升而一路走高。這一市場熱情,以及軟銀對科技股衍生品的交易,已經讓一些市場老手感到震驚,一位專注衍生品的美國對沖基金經理表示:在自己從業 20 年以來,這個規模的交易是我所見過最龐大的。
財報由巨虧轉為巨盈,持倉標的股價飆升,看起來,孫正義的豪賭手筆,距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了。然而,就在新軟銀即將浮出水面之時,
04 未知
杠桿交易的一個基本特性在于,放大收益的同時,也同步放大了風險與虧損。
在市場走高時,這種交易策略可以推波助瀾讓價格走到前所未有的高點,當市場走低時,這種對沖交易也會加劇整個市場的波動。而一旦大幅下跌開始,來自投資者的踩踏,與做市商的杠桿平倉就會加速這個過程。
2020 年 9 月 3 日、4 日,在兩個交易日內,美國股市飆升至紀錄高點的同時,也迎來了閃崩時刻,納斯達克累積跌幅約 10%,特斯拉等科技股領跌全市,其股價距離高點回調幅度達到近 20%。
在媒體與普通分析師的口徑中,納斯達克與科技股的轟然崩塌,一方面來源于美國總統大選的擔憂,另一方面也來自于公司實際基本面已經不足以支撐其價值,有大量的獲利盤要回吐。
然而,對于這場小規模的股災,市場上卻有著另外一路傳聞:來自華爾街的做市商與沽空機構,看準了期權在到期日的前一天進行砸盤,以更快的速度將對沖頭寸進行平倉,其目標只有一個:打爆在期權市場瘋狂加倉的軟銀。
在 9 月 5 日收盤后,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宣布,標普 500 新納入三只股票并剔除三只股票。調整在 9 月 21 日美股開盤起生效,特斯拉并未在新納入名單中。該消息的傳出,使得特斯拉股價迅速再次下探 6.29%。
根據一位了解軟銀近期期權交易活動的銀行家稱,美股的大幅回撤,讓軟銀的浮盈蒙受了巨大損失,但他也做出預計,軟銀會繼續買入行為。
這無疑符合孫正義的豪賭個性。在上個月的投資者會議中,孫正義提到,如果基金出現虧損,他會用自己的份額去彌補基金的損失。
顯然,和二十年前相比,這還是那個孫正義,他愛冒險,要爭取利潤,他仍然是那個激進的冒險家。在一級市場輸掉的,他要在二級市場拿回來。他會用自己的豪賭行徑再造一個新軟銀。
資本市場的賭博自然無關黑白,但賭博也自然有贏有輸。假如美股下跌持續更久、跌幅更大,軟銀就會因為繼續買入策略而受到更大的傷害,股市就可能更急劇地下跌。
這一次,面對來自華爾街、面目尚不清晰的對手,面對美股岌岌可危的長牛頂點,孫正義能涉險過關嗎?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没有豪赌,就没有新软银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迅捷(FAST)路由器怎么查看WiFi是
- 下一篇: 据说,中国首个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专利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