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希望"每辆车"都搭载我们价值1万元的部件
【觀察者網訊】
“目前已經在這一業務投入10億美金,即便不做國外市場,每年每臺車平均獲得一萬人民幣的收入,對我們來說就足夠了。當然,華為做任何一個產業都聚焦全球,不僅僅在中國市場。”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不久前如是說。
華為為什么不造車?隨著華為汽車BU近期的一系列密集發聲,答案已經越來越清晰。
在2021年上海國際車展前夕,華為舉辦HI新品發布會,發布了包括4D成像雷達、AR-HUD、MDC810在內的新一代智能化部件和解決方案。
隨后的記者圓桌會上,有人就“每臺車賺1萬元”的說法提問,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給出了確認答復。
圖源:觀察者網
媒體:第一個問題前兩天徐總講華為每年在車上每年賺一萬塊錢,我想問一下這個到底怎么算的?
第二,華為的自動駕駛操作系統目前進展到什么階段,何時可以商用?
第三,我們的ADS系統算法開發過程當中,華為跟車企之間具體怎么合作的?
王軍:徐董事長說每輛車賺一萬是給我們提的要求,我們發布這么多的部件,只要能賣出去還是有可能的,因為華為不造車,我們愿景把數字世界帶入每一輛車,如果造車了,我們就只會放到華為的車上。
“每輛車”是我們的愿景,也不是賺1萬塊錢,而是搭載價值1萬元的部件,但如果做得好的話,目標還是有可能實現的。
第二,你說自動駕駛的操作系統,我們當時為了做全棧的自動駕駛,做了完全自研的操作系統,我們已經通過了ASIL-D的功能認證。
第三,目前這個算法跟車廠(合作),應該說華為跟客戶(合作)總體以華為為主,但是客戶會給我們提一些需求。會在執行器以及電子架構方面給我們進行一些配合,這樣使整個自動駕駛系統能夠更順暢。
我們感覺非常明顯。之前我們整個自動駕駛的測試是在改裝車上,當時改裝車上底盤的數據沒有那么開放,這次在極狐這輛車上,我們和極狐聯合開發,底盤數據完全開放。我們發現完全開放數據以后,自動駕駛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特別是處理時延方面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
其實時延的處理就決定了是否有提前量進行剎車。如果有提前量進行剎車必然會剎得平穩,這是最簡單的例子。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陳經對華為汽車的商業模式非常感慨。
陳經分析,這個車是北汽新能源的,按慣例成敗由北汽總抓負責,品牌營銷生產銷售是整車廠的。華為是操作系統、快充、自動駕駛等部件供應商。這是傳統理解。但是這個供應模式有創新,看上去兩家起碼是合作共同推出產品的關系,華為主導營銷。這是從來沒有過的模式。
從Huawei inside的宣傳來看,這種合作不是獨家的,而是樣板式的。其它廠家看效果好,也和華為合作沒有障礙。如果也是華為營銷主導,甚至出現了“華為車”品牌概念,那是汽車行業的大事件。整車廠就變成了華為的生產廠,最關鍵的品牌營銷是華為主導的,利潤分配就不是部件供應商的關系了。如果從錢上都是華為主導,那就真出新模式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华为:希望"每辆车"都搭载我们价值1万元的部件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揭秘真相知麻PN15怎么样?评分差不差?
- 下一篇: 爱你就像过山车什么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