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古人为何规定16两为1斤,筷子长度7寸6分?华夏子孙必须了解
原標題: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必須了解
在古代中國,一斤為十六兩,只是現代與國際接軌的需要,改成了一斤十兩,兩斤為一公斤;而在整個大中華區,筷子的長度一水地為七寸六分,這兩個數字在幾千年來幾乎沒有改變。
中國古代之所以對這幾個數字如此看重,還是因為這幾個數字暗藏了中國古老而質樸的哲學智慧,這些智慧通過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代中國人。
一.天法萬物,道法自然
事實上,中國的度量衡之間的具體數字,換算關系,并不是上古時期某個古人一拍腦袋做出的決定,而是統一基于“道法自然”這個古老而深遠的哲學理念而形成。
中國推崇“道法自然”,那這個“道”又是什么?其實很難界定,《道德經》開篇就點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但通過觀察自然界的現象,比如天文,地理等,人們可以從中總出一定的規律。
靠著觀測天文地理,中國人創造出了歷法,人們用這些歷法指導生產生活,給中國上古時期的發展帶來了重要的意義。
先天六十四卦,便是這些歷法使用較為廣泛的一個。
六十四卦是什么,簡單來說,將一個圓分為六十四等分,位于六點鐘方向的一份代表冬至、十二點鐘的一份代表夏至、三點鐘和九點鐘代表春分和秋分。這樣一年就被表示出來。
圓盤中最特殊的四份,每份有一個爻,其他的六十卦,有六個爻。因此,一個圓盤,被分為接近365個爻,這就是“一年有365天”的原因之一。
靠著這種簡易樸素的歷法,遠古時期的人們進行養蠶、種植、打獵、捕撈、采摘等一系列生產活動,中國古代的發展才能如此迅速。
那這用來指導生產、確定日期的歷法,又和重量的單位有什么聯系呢?
二.歷法音律,奧妙深厚
這兩者的關系就大了。為了解釋兩種的關系,就得引出一個概念——“氣”,這是一個中華文化獨有的概念,“氣”也可以萬般變化。比如道教的“三清”,便是鴻鈞老祖的“氣”化成。
中國古代認為,天地間的一切,都是天地之氣孕化而成,因此天地萬物自然與天文時節的變化相關,天文歷法自然能夠用于重量的規定。
《孫子算法》中規定一爻等于一銖,一銖又等于十絫,一絫等于十粒黍(中國上古時代作物)。而384爻代表著圓滿,自然被賦予了一斤的含義。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的重量單位既和天文歷法有關,也和古代的農作物有著不小的關聯。
但真正讓“十六兩等于一斤”這個等式成立的決定性因素,其實還和音樂有關。
黃帝時期,一個叫伶倫的官員想出了天才的“飛灰候氣法”。他取不同長度的竹管,又將蘆葦中的某塊部位燒成草木灰,放在竹管內,竹管則埋在地下。經過觀察發現,每一個月都有一根竹管噴出草木灰,這十二個竹管可以和十二個月一一對應。
而伶倫也將這十二個竹管分別對應十二個音律,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十二音階誕生過程。
祖先們又將音律與重量單位對應。人們拿出代表著一月的竹管,然后在里面裝滿黍,發現總共能裝滿12銖,這個單位被稱為黃鐘。而兩個黃鐘被稱為“一兩”,也就是24銖。
前文提到一斤等于384銖,因此一斤就等于十六兩。
這種換算方法從上古黃帝時期被完全確定,一直使用到漢代,前后接近三千年,一直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后世對重量單位進行了一些改變,但始終沒有脫離“一斤等于十六兩”這個等式。
這個等式,將中國原始文化穿成了一條線。重量單位的形成,既和遠古時期種植的作物有關,也和音律樂理相關,可謂是見微知著。從這也可以看出,中華文化確實是一脈相承,誰能想到現在日常所用的“斤兩”,竟然和黃帝有關聯!
三.筷子設計,大有奧秘
其實,這種古老的中國哲學,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有,比如一日三餐所用的筷子。
拿起一雙筷子,可以很輕易地看到,筷子夾食物的一端,截面是圓形,而另一端則是方形,這其實就是中國古代文化當中的天圓地方概念。
天為乾,地為坤,一個為陽,一個為陰,這也代表了中國文化中的陰陽調和理念。
那為什么筷子有著七寸六分的特定長度呢?
筷子是人們使用的工具,平時與人的手相連接,而手主執取。人都有獲取的欲望,但顯然,欲望需要被控制在一個限度內。欲望太大,會導致人走上歧途;欲望太小,則同樣會讓人失去生活的意義。
因此筷子設計成七寸六分,意思是告誡人們,對欲望的追求要有節制。這其中的數字“七”和“六”,也代表著人世間的七情六欲。其中“七情”是精神層面,屬陽,“六欲”是物質層面,屬陰。陰陽調和,這又和筷子中天圓地方的理念暗合。
我國先輩們,將這種傳統文化深入進個人的生活中,讓我們受到傳統文化的浸淫,讓全體中國人,甚至中華文化圈,產生一股向心力,一種認同感。
日常生活中,中華文化的熏陶無處不在,從重量單位,到筷子的設計,無處不蘊涵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這些文化也并不是被人們奉為上賓,敬而遠之,而是伴隨著中華民族一起發展,進步,這又如何不讓每一個中國人驕傲呢?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古人为何规定16两为1斤,筷子长度7寸6分?华夏子孙必须了解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S131专题-6:图像特征(Blob检
- 下一篇: CS131-专题7:图像特征(SIFT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