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中的一词多义有哪些
小石潭記中的一詞多義有哪些是為您推薦的內(nèi)容,希望對您的學(xué)習(xí)工作帶來幫助。
1、小石潭記中的一詞多義有哪些
《小石潭記》中的一詞多義:
1、清:“水尤清冽”中作形容詞,意為清涼;“以其境過清”中意思為清凈,冷靜,作形容詞。
2、見:“下見小潭”現(xiàn)在寫作“現(xiàn)”,現(xiàn)出,作動詞;“明滅可見”中意思為看見,作動詞。
3、從:“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意思為由,作介詞;“隸而從者”意思為跟隨,隨從,作動詞。
4、可:“潭中魚可百許頭”意思為大約,約摸,作副詞;“明滅可見”中意思為能夠,可以,作副詞。
5、差:“參差披拂”中意思為長短不一,作形容詞;“其岸勢犬牙差互”意思為交錯,作動詞。
6、環(huán):“如鳴佩環(huán)”意思為玉環(huán);“竹樹環(huán)合”中意思為環(huán)繞。
7、為:“全石以為底”意思為作為;“為巖”意思為成為。
8、以:“以其境過清”意思為因為;“卷石底以出”意思為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飾;“全石以為底”意思為把。
9、游:“皆若空游無所依”意思為游動;“同游者”意思為游覽。
10、樂:“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似與游者相樂”意思為逗樂,嬉戲。等等。
2、小石潭記中的一詞多義
《小石潭記》中的一詞多義:
1.可:(1)大約。表示估計數(shù)目。(潭中魚可百許頭)(2)可以,能夠。(明滅可見;不可久居)
2.從:(1)介詞,自、由。(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隨。(隸而從者)
3.清:(1)形容詞,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詞,凄清。(以其境過清)
4.差:(1)形容詞,長短不一。參差不齊(參差披拂)(2)動詞,交錯。(其岸勢犬牙差互)
5.見:(1)通“現(xiàn)”,出現(xiàn)。(才美不外見)(2)看見,動詞。(明滅可見)
6.樂:(1)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心樂之)(2)逗樂。(似與游者相樂)
7.以:(1)介詞,因為。(以其境過清)(2)連詞,而。(卷quan石底以出)(3)介詞,用把。(全(quán石以為底)
8.而:不譯,(1)表承接關(guān)系。(乃記之而去)(2)表并列關(guān)系。(隸而從者)(3)表修飾關(guān)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動。(皆若空游無所依)(2)游覽。(同游者)
10.環(huán):(1)玉環(huán)。(如鳴佩環(huán))(2)環(huán)繞。(四面竹樹環(huán)合)
11.為:(1)動詞,作為。(卷(quán)石以為底)(2)動詞,成為。(為巖)
3、小石潭記5組一詞多義
1.可:(1)大約。表示估計數(shù)目。(潭中魚可百許頭)(2)可以,能夠。(明滅可見;不可久居)
2.從:(1)介詞,自、由。(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隨。(隸而從者)
3.清:(1)形容詞,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詞,凄清。(以其境過清)
4.差:(1)形容詞,長短不一。參差不齊(參差披拂)(2)動詞,交錯。(其岸勢犬牙差互)
5.見:(1)通“現(xiàn)”,出現(xiàn)。(才美不外見)(2)看見,動詞。(明滅可見)
《小石潭記》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記敘了作者游玩的整個過程,以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發(fā)了作者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感情。全文對小石潭的整體感覺是:幽深冷寂,孤凄悲涼。
4、小石潭記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
古今異義:
1.小生:
古義:年輕人
今義:指戲曲藝術(shù)中的一種角色。
2、去:
古義:離開。乃記之而去;
今義: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去
3.聞:
古義:聽到。聞水聲;
今義:用鼻子嗅氣味。
4.居:
古義:停留。不可久居;
今義:住。
5.可:
古義: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
今義:能愿動詞,可以
6.布:
古義:映。
今義: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許:
古意:用在數(shù)詞后表示約數(shù),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用法的“來”。
今義:允許。
8.佁(yǐ)然:
古義:呆呆的樣子。
今義:癡呆或深思的樣子;
9.清:
古義:凄清;冷清清。
今義:清晰,清凈等。
一詞多義
1.可:
(1)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
(2)可以,能夠。不可久居。
2.從:(1)自,由。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隨。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
(1)清澈。水尤清冽;
(2)凄清。以其境過清。
4.差:
(1)長短不一。參差披拂;
2)交錯。其岸勢犬牙差互。
5.見:(1)出現(xiàn)。下見小潭;
(2)看見,動詞。明滅可見。
6.樂:
(1)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心樂之;
(2)逗樂,嬉戲。似與游者相樂。
7.以(1)因為。以其境過清;
(2)表修飾。卷石底以出;
(3)把。全石以為底。
8.而(1)不譯,表順接關(guān)系。乃記之而去;
(2)不譯,表修飾關(guān)系。隸而從者;
(3)不譯,表修飾關(guān)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動。皆若空游無所依;
(2)游覽。同游者。
10.環(huán)(1)玉環(huán)。如鳴佩環(huán);
(2)環(huán)繞。竹樹環(huán)合。
11.為(1)作為。全石以為底;
(2)成為。為巖。
詞類活用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詞作方位狀語,向西。
2.下見小潭。下:名詞作狀語,在下面。
3.皆若空游無所依。空: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詞作狀語,向下。
5、俶爾遠(yuǎn)逝。遠(yuǎn):名詞作狀語,向遠(yuǎn)處。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詞作狀語,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詞作形容詞,像北斗七星一樣。蛇:名詞作形容詞,像蛇(爬行)一樣。
8.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形容詞,像狗的牙齒一樣。
9.凄神寒骨。凄: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作動詞,使…凄涼。寒: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鳴佩環(huán)。鳴:使動用法,使…發(fā)出聲音。
11.心樂之。樂:意動用法,形容詞作動詞,以…為樂。喜歡的意思。
12.近岸。近:形容詞作動詞,靠近。
13.隸而從者。隸:名詞作動詞,跟著。
14.似與游者相樂。樂:形容詞作動詞,玩樂。
通假字
日光下澈,(“澈”通“徹”,意為:穿過,透過)
5、小石潭記一詞多義
1、可: (1) 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
(2) 可以,能夠。不可久居。
2、從: (1) 自,由。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2) 跟隨。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3、清: (1) 清澈。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過清。
4、差: (1) 長短不一。參差披拂;
(2) 交錯,動詞。其岸勢犬牙差互。
5、見: (1)看見。下見小潭;
(2) 看見,動詞。明滅可見。
6、樂: (1)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心樂之;
(2) 逗樂,嬉戲。似與游者相樂。
7、以(1) 因為。以其境過清;
(2)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飾。卷石底以出;
(3)把。全石以為底。
8、而(1)不譯,表順接關(guān)系。乃記之而去;
(2)不譯,表修飾關(guān)系。隸而從者;
(3)不譯,表修飾關(guān)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動。皆若空游無所依;
(2)游覽,同游者。
6、小石潭記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
古今異義
1、小生:古義:年輕人
今義:指戲曲藝術(shù)中的.一種角色。
2、去:古義:離開。乃記之而去;
今義: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去
3、聞:古義:聽到。聞水聲;
今義:用鼻子嗅氣味。
4、居:古義:停留。不可久居;
今義:住。
5、可,古義: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
今義:能愿動詞,可以
6、布:古義:映。
今義: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許:古意:用在數(shù)詞后表示約數(shù),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用法的“來”。
今義:允許。
8、佁(yǐ)然:古義:呆呆的樣子。
今義:癡呆或深思的樣子;
一詞多義
1、可:(1)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2)可以,能夠。不可久居。
2、從:(1)自,由。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隨。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1)清澈。下見小潭,水尤清冽;(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過清。
4、差:(1)長短不一。參差披拂;(2)交錯,動詞。其岸勢犬牙差互。
5、見:(1)看見。下見小潭;(2)看見,動詞。明滅可見。
6、樂:(1)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心樂之;(2)逗樂,嬉戲。似與游者相樂。
7、以 (1)因為。以其境過清;(2)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飾。卷石底以出;(3) 把。全石以為底。
7、桃花源記中的一詞多義
1、尋:
(1)尋向所志(動詞,尋找)
(2)尋病終(副詞“不久”)
2、舍:
(1)便舍船(舍(shě),動詞,舍棄。)
(2)屋舍儼然[舍(shè),名詞,“房屋”)
3、中:
(1)中無雜樹(“中間”)
(2)晉太元中(“年間”)
(3)其中往來種作(“里面”)
4、志:
(1)處處志之(動詞,“做記號”)
(2)尋向所志(志,獨字譯為做標(biāo)記.與所連用,譯為'所做的標(biāo)記')
5、之:
(1)忘路之遠(yuǎn)近(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可譯為“的”)
(2)聞之,欣然規(guī)往(代詞,“這件事”)
(3)處處志之(助詞,起協(xié)調(diào)音節(jié)作用,無實意)
6、為:
(1)武陵人捕魚為業(yè)(讀wéi,動詞,作為)
(2)不足為外人道也(讀wèi,介詞,對,向)
7、遂:
(1)遂迷,不復(fù)得路(“最終”)
(2)遂與外人間隔(“于是”)
8、向:
(1)尋向所志(原來)
(2)眈眈相向(看)
9、得:
(1)便得一山(看見)
(2)得其船(找到)
10、聞:
(1)雞犬相聞(聽見)
(2)聞有此人(聽說)
11、窮
欲窮其林(盡,窮盡)
窮冬烈風(fēng)(深)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貧窮)
8、陳涉世家的一詞多義有哪些
(一)之:
1、輟耕之壟上(動詞,到,去,往)(停止耕種,到了田壟上面。)
2、悵恨久之(語氣助詞,無意義)(已經(jīng)怨恨很久了。)
3、二世殺之(代詞,他,指扶蘇)(秦二世把他殺了。)
4、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結(jié)構(gòu)助詞,的) (麻雀怎么會知道大雁的志向呢?)
5、楚人憐之(代詞,他,指項燕)(楚人可憐他。)
(二)會:
1、會天大雨(適逢,恰巧遇到) (恰巧碰到天下大雨。)
2、與皆來會計事(集會) (大家都集中起來討論這件事。)
(三)將:
1、上使外將兵(帶領(lǐng),率領(lǐng))(皇帝派他在外面帶兵。)
2、項燕為楚將(將領(lǐng))(項燕是楚國的將領(lǐng)。)
(四)為:
1、為屯長(擔(dān)任)(他擔(dān)任屯長。)
2、為天下唱(向)(向天下人倡導(dǎo)。)
士卒多為用者(被)(士卒多被他所用。)
9、小石潭記100字導(dǎo)游詞
小石潭記100字導(dǎo)游詞:
小石潭雖然名不見經(jīng)傳,但見到它還是費了一點小周折:先見竹叢,耳聞水聲,卻不見小石潭的身影。小石潭的顯現(xiàn),雖稱不上千呼萬喚,也可稱有“猶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待到“伐竹取道”,才見到小石潭。真乃是曲徑通幽確實景象不凡。這“不凡”是以“怪”的面目出現(xiàn)的,怪就怪在潭是“全石以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頭又都是那么姿態(tài)奇特,“為坻,為嶼,為,為巖”,再加上古樹翠蔓的覆蓋,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靜感,仿佛不是人間的一個小天地,而是傳說的佛國中的一塊凈土。
《小石潭記》記敘了作者游玩的整個過程,以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發(fā)了作者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感情。全文對小石潭的整體感覺是:幽深冷寂,孤凄悲涼。
10、小石潭記與作者的遭遇有哪些相似之處
《小石潭記》文中景物與作者的遭遇相似點:小石潭處在幽僻之地,充滿生機卻無人賞識,另外小石潭幽深冷寂,孤凄悲涼的氛圍與作者的境遇相似。
《小石潭記》記敘了作者游玩的整個過程,以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發(fā)了作者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感情。全文對小石潭的整體感覺是:幽深冷寂,孤凄悲涼。
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環(huán)境結(jié)合起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對景物描繪中結(jié)合著作者自身的遭際,滲透著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懷。作者以游蹤為序,采用移步換形、依序?qū)懢暗氖址ńM織材料。寫小石潭,先寫“聲”(水聲),后寫“形”(潭中景物),寫潭中景物又先寫“近觀”(水、石、樹、魚),后寫“遠(yuǎn)望”(水源),最后概寫環(huán)境,引發(fā)感觸。這種構(gòu)思既新穎,又自然,真是匠心獨具。文章按游覽順序,先寫發(fā)現(xiàn)小石潭,然后描寫潭中景物(水、石、樹、魚),再寫小潭源流(溪身、溪岸)及潭中氣氛,最后記錄了同游者,使全篇游記結(jié)構(gòu)完整。
11、石鐘山記而的一詞多義
而:
1.徐而察之(表修飾) ;
2.空中而多竅(表并列);
3. 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表轉(zhuǎn)折);
4.人而無儀《相鼠》(表假設(shè))。
《石鐘山記》是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于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游石鐘山后所寫的一篇考察性的游記。文章通過記敘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探究,強調(diào)要正確判斷一件事物,必須要深入實際,認(rèn)真調(diào)查。在藝術(shù)上,此文具有結(jié)構(gòu)獨特、行文曲折、修飾巧妙、語言靈活等特色。
這篇文章將議論和敘述相結(jié)合,通過夜游石鐘山的實地考查,對酈道元和李渤關(guān)于石鐘山得名的說法進行了分析批評,提出了事不目見耳聞不能臆斷其有無的論斷,表現(xiàn)了作者注重調(diào)查研究的求實精神,富有教育意義。作者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學(xué)家,宋代文學(xué)最高成就的代表。
12、小石潭記重點字詞
中考必背文言文《小石潭記》重點字詞整理
1.篁(huong) 竹:成林的竹子。
2.如鳴佩環(huán):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聲音。佩環(huán):玉佩、
玉環(huán),都是系在腰上的玉制裝飾品。
3.清洌:清澈。
4.全石以為底: (潭) 以整塊石頭為底。為:成為:作為。
5.近岸:靠近岸的地方。
6.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
7.為坻,為嶼,為嵯,為巖:成為坻、嶼、嵫、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
8.坻,水中高地。
9.嶼,島嶼。
10.堪,不平的巖石。
11.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青翠的樹,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jié),參差不齊,隨風(fēng)飄蕩。
12.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可:大約。許:上下,表示數(shù)目不確定,
左右。
13.皆若空游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好像水都沒有)
14.日光下徹,影布石上:陽光直射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布:映現(xiàn)。徹:穿過,透過。
15.治然不動: (魚影) 呆呆地一一動不動。治然,愣住的樣子。
16.俶爾遠(yuǎn)逝:忽然間向遠(yuǎn)處游去了。俶爾,忽然。
17.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
13、桃花源記的一詞多義
1、《桃花源記》的一詞多義:
出:
(1)不復(fù)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尋:
(1)尋向所志:動詞,尋找。
(2)尋病終:副詞“不久”。
舍:
(1)便舍(shě)船:離開。
(2)屋舍(shè)儼然:名詞,房屋,客舍。
中:
(1)中無雜樹:“中間”。
(2)晉太元中:“年間”。
(3)其中往來種作:“里面”。
志:
(1)處處志之:名詞活用為動詞,“做標(biāo)志”。
(2)尋向所志:志,獨字譯為做標(biāo)記。與所連用,譯為:所做的標(biāo)記。
之:
(1)忘路之遠(yuǎn)近: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可譯為“的”。
(2)聞之,欣然規(guī)往:代詞,“這件事”。
(3)處處志之:語氣助詞,不譯。
(4)漁人甚異之:代詞,“這種景況”。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這。
(6)具答之:代詞,代指桃花源人。
為:
(1)武陵人捕魚為(wéi)業(yè):動詞,作為。
(2)不足為(wèi)外人道也:介詞,對,向。
(3)此人一一為(wéi)具言所聞:讀wéi,介詞,對、向。
遂:
(1)遂與外人間隔:“于是”。
(2)遂迷:“終于”。
(3)后遂無問津者:“就”。
得:
(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為看見。
(2)得其船:得到,引申為找到。
聞:
(1)雞犬相聞:聽見。
(2)聞有此人:聽說。
向:
(1)尋向所志:從前
2、拓展: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xiàn)實和理想境界聯(lián)系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xiàn)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dāng)時的現(xiàn)實生活不滿。
14、小石潭記描寫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描寫了小石潭的石,水,魚,樹。突出渲染了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氣氛,借景抒情,表達(dá)了作者心中憤懣難平的心情和被貶后在寂寞處境中的悲涼凄苦情感。
作者在寫景中傳達(dá)出他貶居生活中孤凄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寫景,實則寫心。文章對潭中游魚的刻畫雖只寥寥幾句,卻極其準(zhǔn)確地寫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魚的形神姿態(tài)。此外,文中寫潭中游魚的筆法極妙,無一筆涉及水,只說魚則“空游無所依”,則水的澄澈透明,魚的生動傳神,都各盡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絕。《小石潭記》賞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記,是他散文創(chuàng)作中具有高度藝術(shù)技巧和最富于藝術(shù)獨創(chuàng)性的一個部分。而在他篇數(shù)不多的山水游記中,《小石潭記》可以說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一篇。這篇散文生動地描寫出了小石潭環(huán)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fā)了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語言簡練、生動,景物刻畫細(xì)膩、逼真,全篇充滿了詩情畫意,表現(xiàn)了作者杰出的寫作技巧。因之,成為被歷代所傳誦的散文名篇。這篇游記一共可以分為五段。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換形”的手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dǎo)我們?nèi)ヮI(lǐng)略各種不同的景致,具有極強的動態(tài)的畫面感。“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
15、小石潭記哪些句子表達(dá)了作者的情感
《小石潭記》一文中,柳宗元寓情于景,通過對小石潭優(yōu)美的景色的描寫,渲染出一種幽靜、無人問津的氣氛,來表達(dá)出自己懷才不遇的壓抑心情,也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自己對于此時所處境、現(xiàn)實的不滿之情。
《小石潭記》全文語言優(yōu)美精致,靈活運用多方面的描寫表現(xiàn)出小石潭景色優(yōu)美之至,有形象、有聲音、有光線、有顏色。再加上修辭手法的運用,讓景物顯得更加生動活潑,并且富有靈氣,作者構(gòu)畫出的景色畫面生動傳神,意境彌深,表面寫景,實則寫情。
柳宗元筆下構(gòu)畫出的關(guān)于小石潭的景象畫面,多從細(xì)微處與特征處著手,肖其貌并傳其神,百許來字就將妙景寫盡,不得不感慨一下作者語言的精煉。全文基調(diào)憂寂、凄清,并且還含蓄的表達(dá)出作者憂傷凄苦的心境。
16、小石潭記導(dǎo)游詞100字
小石潭記導(dǎo)游詞一:
叮叮咚咚的水聲在耳邊回響之時,我們就來到了柳宗元所說的小石潭。大家好,我是本次導(dǎo)游,接下來我將帶領(lǐng)大家觀石潭全貌,賞游魚風(fēng)情,品石上之影。首先小石潭之所以叫小石潭是因為他以整塊石頭為底部,岸由卷石圍成,小而精致。池水清澈,可見游魚靈動,更是在太陽光照下之時,影布石上影動魚動,尤為意境。溪身彎彎折折,無法判斷它的源頭在哪。哲理柳宗元曾用一靜一動倆個比喻來描石潭水,極為生動。石潭不僅水美且怪石嶙峋,但由于這里太過冷清了,反到是一個很值得來做春季旅游的好地方。好了,今天就到這里,謝謝配合,再見。
小石潭記導(dǎo)游詞二:
小石潭雖然名不見經(jīng)傳,但見到它還是費了一點小周折:先見竹叢,耳聞水聲,卻不見小石潭的身影。小石潭的顯現(xiàn),雖稱不上千呼萬喚,也可稱有“猶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待到“伐竹取道”,才見到小石潭。真乃是曲徑通幽確實景象不凡。這“不凡”是以“怪”的面目出現(xiàn)的,怪就怪在潭是“全石以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頭又都是那么姿態(tài)奇特,“為坻,為嶼,為,為巖”,再加上古樹翠蔓的覆蓋,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靜感,仿佛不是人間的一個小天地,而是傳說的佛國中的一塊凈土。
總結(jié)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小石潭记中的一词多义有哪些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红米ac2100breed看模块_骁龙8
- 下一篇: 个盘子的汉诺塔需要移动几步_看漫画学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