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成吉思汗进攻古印度,一开始所向披靡,为何后来铩羽而归?
原標題:成吉思汗進攻古印度,一開始所向披靡,為何后來鎩羽而歸?
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騎兵,是冷兵器時代閃電戰的締造者。在12-13世紀,蒙古騎兵縱橫亞歐大陸,消滅的國家前前后后有上百個。至今成吉思汗的名字仍在亞歐大陸許多地方如雷貫耳。
成吉思汗手下猛將如云,比如著名的帳前四杰,博爾忽、木華黎、博爾術、赤老溫,文臣謀士則有耶侓楚材、塔塔統阿、牙剌瓦赤父子。加上強大的蒙古騎兵部隊,足以讓成吉思汗找不到任何對手。但是,當年成吉思汗進攻古印度的時候,就無功而返,其中的原因也值得探索。
首先,蒙古騎兵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不需要擔心后勤的問題。在馬背上的士兵,幾乎不需要攜帶什么輜重,便于輕裝出擊,蒙古騎兵們只要有馬匹和牲畜,就足以自給自足。在戰爭當中,馬奶和牛羊肉就足以果腹,一旦物資不足,蒙古騎兵還可以就地射獵,只要解決了后勤的問題,一切都不再是問題。
在冷兵器時代,糧草就是一支軍隊的核心和咽喉,再強大的軍隊,糧草都是致命咽喉。這也讓蒙古騎兵變得毫無弱點可言,蒙古騎兵雖不善于攻城,但西域的一些小城落后的城防,還是擋不住蒙古騎兵的鐵蹄的。但是,這樣的優勢到了印度卻變得蕩然無存。
南亞北部氣候尚可,進入恒河平原后,氣候就變得格外炎熱,雨季多雨,旱季格外干燥。當年成吉思汗率軍抵達恒河后,高溫天氣和干燥少雨的氣候,讓蒙古的戰馬都有些吃不消,更別提士兵自己了。這樣的氣候條件,決定蒙古騎兵無法再進攻下去。
當時古印度還有一只神秘的大象兵團。象兵高大,對戰馬有天然的威懾作用。面對這些大象組成的軍團,蒙古騎兵根本沒有突破的勇氣。
后來,成吉思汗的子孫再次攻伐古印度,依然因為相同的原因鎩羽而歸。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成吉思汗进攻古印度,一开始所向披靡,为何后来铩羽而归?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宋孝宗发兵北伐金朝,八万大军北上,
- 下一篇: 朋友一生一起走,“刘柳之交”到底有多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