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雍正王朝:康熙明知隆科多是墙头草,为什么临终还对其委以重任?
原標題:雍正王朝:康熙明知隆科多是墻頭草,為什么臨終還對其委以重任?
在《雍正王朝》中,最精彩的莫過于九子奪嫡了,而引爆眾皇子向皇位進軍的導火索,便是熱河八大山莊被圍事件。
正是因為這次事件,才導致了太子胤礽的被廢,隨后便發生了震驚朝野的舉薦新太子風波。在這場風波中,最亮眼的并不是太子胤礽、老四胤禛、老八胤禩等眾皇子。也不是佟國維、張廷玉和馬齊等眾大臣,而是初入仕途,毫不起眼的小六子——隆科多!
他在關鍵時刻對其六叔佟國維倒打一耙,舉報其拉攏自己保老八胤禩,此舉深得帝心,也讓隆科多如愿以償,得到九門提督的官職。
可是,就這么一個連自己的六叔都出賣的隆科多,康熙帝相中了他哪點,為什么如此器重他?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文章:明知隆科多是墻頭草,康熙為什么臨終前還這么器重他?
一、
隆科多原本的起點就比別人高,姑姑嫁給了順治帝,姐姐嫁給了康熙帝,想不高調都難!
歷史上,佟國維并不是他六叔,而是貨真價實的親爹。因為跟皇室有這層關系在,也導致從清軍入關之后,官場上就流傳著“佟半朝”之說,足可見其家族勢力的強大。
劇中的隆科多第一次露臉,便是在康熙帝御駕親征葛爾丹時期,那時的他還是一名御前侍衛。因為護駕有功,再加上在戰場上英勇殺敵,深受康熙帝好評,并當眾親手御賜寶刀一把。
按理說,擁有這么高的起點,又入了康熙帝法眼,未來一定會繁花似錦。
可惜,好景不長,隨著戰事告一段落,隆科多并沒有跟隨康熙帝回京,而是調往了更偏僻的邊疆。為此他也非常不滿,找了個機會偷偷跑回了京城,從此以后便成了無業游民。
本身作為貴族子弟,花銷就大,再加上一時沒有了經濟收入,隆科多很快便陷入了窮困潦倒的狀態。為此,他一趟趟擠著笑臉,去已經是尚書房首輔大臣的六叔佟國維家尋求差事,再不行,給點錢也行。
畢竟去的次數太多,每次不是要差事就是要錢,也導致佟府上下對他沒一個好臉色,連管家都敢當著他的面指桑罵槐:
“別把那鷹喂得太飽了,你想把它撐死啊?”所以說,那段時間的隆科多,日子過得相當不好,整個人卻十分消沉,毫無斗志。
二、
畢竟隆科多也是一個高傲的人,碰釘子多了后,也就不愿意一趟趟跑佟國維府上了。為了維持生計,也就不得不倚仗自己曾經的軍功,跑去戶部借點銀子過日子。
要不怎么說,他點兒背啊,喝涼水都塞牙。因為黃河水患,需要賑災了,康熙帝才發現國庫竟然空了。隨后,先派老四胤禛下江南籌款賑災,后又開始部署追繳戶部欠款的事宜。
好巧不巧,隆科多這類依靠軍功借銀子不還的人,成了老四胤禛追繳戶部欠款的首選!
就這樣,京凌副將馬國成和原順天府尹隆科多,成了繼老狀元后第二批被叫上大堂催銀子的人。畢竟是兩撥人博弈,他倆又是武將群體中被催繳的代表,那么多雙眼睛盯著呢。
果然,聽到喊這倆人去還錢,氣氛當時就凝固在那里。過了好一會兒,人群中有一個喊了一嗓子,不懷好意的慫恿他倆:
“國成,小多子呀,咱們可是刀槍里滾出來的,咱可別丟份啊!”其他人又喊:
“對,精神點兒!”于是隆科多第一個站出來,精精神神的大步向前,而馬國成呢,則將鞭子一甩,繞脖子半圈后,嘴里來了一句C,大搖大擺就進去了。
但隆科多耍了個心眼兒,雖然在外面他是第一個邁出步子,昂首挺胸往前的。可是等到了屋子里,他卻縮到了一邊,直到聽到馬國成那句經典的國罵出口,整個人都傻了。
三、
毫無疑問,馬國成被老四胤禛樹了榜樣,官服被扒,押下去候審了。
低著頭呆呆站在一邊的隆科多也算逃過一劫,驚恐未定之后,六叔佟國維那又沒借到錢,只得將自己的寶刀當了還錢。
由此可見,隆科多這個人愛面子,不然也不會為了維持體面生活而去借錢了。與此同時,他還非常識時務,一切都向利益看齊,不然也不會沒皮沒臊的,一次次被佟國維的管家明譏暗諷的。
可以說,這時候的隆科多,連飯都快吃不起了,人生走向了最低谷。萬般無奈之下,才不得不一再自取其辱,登六叔佟國維的門求助。
但很快,隨著熱河八大山莊被圍事件的發生,隆科多飛黃騰達的機會到了:
雖然這次熱河狩獵,佟國維沒有跟著去,而是留在京城處理政事。但那邊發生了啥事,他作為尚書房首輔大臣也是知道一些的,畢竟圖里琛打前站,已經提前從熱河回來向他匯報了詳情,并做好迎接圣駕的準備。
自古,廢太子是大事,這也預示著朝中的勢力將會進行一次洗牌并重新站隊。這對于佟國維這樣的朝中大臣來講是大事,一旦站錯了位,那就是萬丈深淵。
雖然這種事對佟國維來講是風險,但在已經跌入低谷的隆科多來講,卻是機遇。所以,他才會再一次找上門,講了自己的看法,卻被佟國維懟了一頓:
“看你飛揚浮躁,什么舊太子要廢,新太子要立,你當這是投注押寶呢?押中了就飛黃騰達,萬一押不對呢?那可就身敗名裂了!”四、
說是這樣說,但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佟國維還是決定讓隆科多出山,給他派了個理藩院的小官。
之所以把他派到那里去,就是因為那里即將會關進三個重量級人物,一個是廢太子胤礽,一個是大阿哥胤禔,還有一個是十三阿哥胤祥。
前兩個皇子其實并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老十三胤祥,也是佟國維給隆科多準備的大禮。
為啥這樣說?
就是因為,在熱河的時候,康熙帝就當著眾人說過一句話,說要重新選太子:
“這個新太子是誰,朕心里沒有底,但還是這一條,這個人一定要有德,胤祥在這一點上就不錯……”正因如此,才有了圖里琛來探望這三位皇子,唯獨對老十三胤祥十分上心,不僅送炭、送菜,還送了一壺好酒,末了偷偷告訴他:
“皇上昨天晚上下旨關了您以后,都還在夸您有情有義呢!”雖然這一次佟國維派隆科多干理藩院的差事,讓他百思不得其解,后來還跟六叔抱怨,說感謝他給自己派了個賠笑臉,賠小心的差事。
但佟國維卻告訴他,佟家之所以能長盛不衰,靠的就是一條祖訓,那就是:
“不要一條道走到黑!”現如今太子胤礽被廢,新太子還沒選出來,道路一下子就多出來很多條,那咱佟家就得都去探探路,哪條路通了,咱就走哪條。
五、
但是,就當時的情況來看,在佟國維和隆科多眼中,顯然是老八胤禩奪嫡成功的希望最大!
一方面,老八胤禩接下了刑部冤案的差事,并圓滿完成任務,離間了皇上跟太子的關系。另一方面,在熱河,也是老八胤禩代替皇上招待那群王公大臣,末了還被封為親王。
更重要的是,在情況還不明朗的時候,老八胤禩府上來了個神秘道士,算出什么“八大王”、“八王大”啥的。被老八胤禩帶到康熙帝面前時,康熙帝竟然沒有斥責,還說了一句:
“江湖術士的話,也不能一概視為妖言,因為他多少也能代表一些民意嘛。”這時候,電視劇給了佟國維、馬齊和張廷玉一個鏡頭,佟國維是一直看向康熙帝的,且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馬齊是看向佟國維的,只有張廷玉低頭不語。
原本佟國維就偏向老八胤禩那里,接刑部冤案這個差事之前,就是他倆商量后的結果。還說什么皇上不怕做錯事,就怕不做事,極力慫恿老八胤禩上。
這一次又有了這么一個表態,那意思再明顯不過了,既然老八胤禩民意已經有了,圣意還不清楚,若是當官的意思也表示一下,豈不是十拿九穩了?
這才是佟國維立馬召集大臣們,聯名舉薦老八胤禩的原因所在,甚至在發現張廷玉還沒表露心計,還跟馬齊借喝茶諷刺他呢:
“馬大人,今天茶房奶子沏的不錯,趕快趁熱喝了吧,一會兒涼了,再喝那味可就兩樣了。”六、
但是,很快康熙帝的一次突然造訪尚書房選舉新太子現場,又讓佟國維增加了疑慮。
因為他似乎對老八胤禩的遙遙領先不感興趣,不僅提出要放出老十三胤祥,還跟張廷玉在探討幾封有關老四胤禛賑災省份的奏折。
不僅如此,當晚康熙帝還特意喊佟國維一起吃飯,在飯桌上皇上也很委婉的告訴佟國維。你我歲數都大了,老眼昏花的,咱不能只顧自己,也得為后代著想:
“你要退下去,你的后人可以上位,作為你家族繼續興榮的代價。”這時候,佟國維就已經感到不太妙了,因為他也摸不透皇上到底是什么意思?
若是自己猜對了,那以后就是擁立之功,皇上忌憚這種事,讓自己下去,說得過去。若是自己猜錯了,會給新太子造成一定障礙,那讓自己下去,也說得過去。
隨后,他便有了個主意,當晚散了席,連夜又將隆科多喊了過來,并說了一句非常有內涵的話: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赴科場。”顯然,辭官的會是佟國維,而赴科場博取功名的將會是隆科多,這也是佟國維選定的后人。但是,怎么讓自己有價值的辭官,又怎么讓隆科多有價值的上位,佟國維給了一個途徑。那就是,讓隆科多去舉薦老四或老十三去,自己繼續舉薦老八胤禩:
“六叔,您的意思是不是說,您老燒著八爺的熱灶,讓我去燒四爺和十三爺的冷灶。”七、
但是,佟國維真的愿意放棄權力,回老家養老嗎?
并不愿意!
若一切都是跟康熙帝商量好的了,自己下臺,換隆科多上臺。那根本就不用這么大費周章,在朝堂之上也沒有必要眼紅脖子粗的,非要旗幟鮮明的表明自己支持老八胤禩,從而跟康熙帝爭個對錯。
所以,那一晚他離開皇宮回家,并在見隆科多之前,對著鏡子說了一句:
“皇上,微臣雖是老眼,卻不昏花!”而且,在向隆科多炫耀自己這副眼鏡的時候,嘴里說的是讓他拿去看看,但沒有一絲要給他的意思。
最后,面對隆科多的質疑,為什么要去燒冷灶,佟國維也并沒有給出解釋,因為他也看不出老四胤禛比老八胤禩有優勢,而只能敷衍過去:
“你也許會認為我為什么不去燒四爺的冷灶,其實,熱灶燒不好,更容易引火燒身。”事實上,別說佟國維了,換任何一個人都看不出,這時候的老四胤禛有機會蓋過其他皇子成為太子。別人不信,連他自己也不信,鄔思道給出的主意也是沒戲。
但就當時的情況來講,老大胤禔被皇上罵是蠢豬,并被永久圈禁;老二胤礽,也就是原太子已經被廢了;老三胤祉被皇上罵書都讀狗肚子里去了,也沒戲。
所以,能選的皇子其實就兩個,老八胤禩和老四胤禛。其實佟國維是有私心的,自己去舉薦勝率更大的老八胤禩,而讓隆科多去舉薦老四胤禛。
八、
但是,隆科多并沒有聽佟國維的,他猶豫了一晚上,嘴上喊著做人難,難做人,并最終下定了決心。
那就是,不按原先擬定的思路走,而是選擇推掉九門提督的申請,并出賣佟國維!若是他們串通好的劇本,隆科多也沒必要喝一晚上悶酒,并發出這么一聲感慨。
佟國維說的話很清楚,就是讓隆科多去保老四胤禛的,但是他卻在康熙帝面前說的是六叔讓自己去保老八胤禩。
正因如此,等到了舉薦新太子那一天,見康熙帝對大家選出的人選頗有微詞,張廷玉隨機應變,立馬重新舉薦廢太子胤礽。佟國維才慌了,因為他的預案中根本就沒有舉薦廢太子胤礽一說。在他的第一反應中,自己和隆科多都沒押對寶,這對佟家將是滅頂之災。
所以,才會歇斯底里的跟張廷玉死磕,說他是奸臣,并跟康熙帝頂撞起來。
直到隆科多被宣上殿,佟國維才舒了一口氣,尤其是他這句:
“后人自有后人福,莫為后人做罪人!”不管怎么說,隆科多這次賭對了,因為不管舉薦哪個皇子當太子都是個死局。
要知道,之所以康熙帝說要舉薦新太子,就是因為八大山莊被圍事件中,出現了一封偽造的太子調兵手諭。他原本想一查到底,可是聽了張廷玉的話后,又陷入了沉思,是啊,怎么查都是錯!
所以,康熙帝決定假戲真做,將調兵手諭信以為真,并以廢掉太子,舉薦新太子為誘餌,試圖將那個造假之人釣出來。
九、
為啥老十三胤祥被放出來時,老八胤禩他們慌作一團,為啥廢太子復立之后,老十四胤禵要跟老十三胤祥打架啊?
原因就在這里,他們必須得想辦法洗清這封調兵手諭,跟自己有關系的嫌疑。
所以,誰得票最高,誰就是太子被廢的直接受益人,誰就最有動機去偽造那封調兵手諭,這一切不過是康熙帝跟張廷玉做的局而已。
既然嫌疑人已經浮出水面,那么還身為誘餌的太子胤礽清白,也就順理成章了。
原本康熙帝跟佟國維一起吃飯,意思是怪他在舉薦老八胤禩這件事上太過積極,不要串聯,不要有意識的去組織。然后呢,選一個小輩上來,你呢就當個老好人別表態,別作為,安穩等退休就行了。
佟國維呢,則覺得,雖然自己早晚得下去,但不能在這關鍵時刻下去,況且老八胤禩能當太子有九成把握,這時候下去了,虧大了。至于隆科多呢,就去燒冷灶吧,萬一以后老四胤禛發達了,你就是頂梁柱了。
但隆科多回去后,越想越不對勁,感覺這是一個坑,不能往里面跳。
所以,他高明就高明在,既沒有接受佟國維以自己退休為代價,給自己安排的九門提督職位。也沒有用這個身份去推薦老四胤禛當太子,而是選擇了依附皇上,不去表這個態。
那作為康熙帝,就算知道隆科多是隨風草,一方面自己跟佟國維有言在先,以他的退,換后代的進。另一方面,隆科多此舉也在幫自己,且關鍵時刻沒有結黨,是站在自己這邊的,那為啥不用呢?
十、
而且,就算隆科多當上了九門提督,康熙帝也時刻在監督著他,并沒有放松警惕。
隆科多這小子也確實能藏,當九門提督的那段時間,雖然跟老八胤禩也眉來眼去的,但終歸沒有走到一起。畢竟之前的佟家就跟老八胤禩走的近,朝堂之上,面子工程嘛。不然的話,鄔思道在關鍵時刻也不會擔心隆科多被老八胤禩拉攏,畢竟若真是老八胤禩的人,他也就沒有擔心一說了。
你以為康熙帝不知道隆科多偏向老八胤禩啊,他當然知道,而且還會刻意讓大家都這么認為。只有這樣了,才會讓老八胤禩他們對九門提督的隆科多放下戒備心,關鍵時刻還以為他是自己的人呢:
“我和九爺十爺,有隆科多的人保護,萬無一失。”否則,康熙帝駕崩那晚,老十三胤祥也出不了九門,去不了豐臺大營。
隆科多在當時其實也很疑惑,皇上都病重了,我到底該扶持哪個皇子啊,為此還特意又去找了已經在家養老的佟國維,佟國維告訴他,誰也別保,等皇上發話。
果然,隆科多就等到了臨終前的皇上發話:
“你總怪你六叔佟國維壓著你,其實你是冤屈他了,真正壓著你的是朕,你這把寶刀,朕就是要等到最要緊的時候才用啊。”這其實是給隆科多灌雞湯呢,又是夸他,又是幫他贖回寶刀,還以擁立之功封他一等公的。不然的話,也就沒必要再給張廷玉一封圣旨,說隆科多膽敢勾結老八胤禩的話,就取他的狗命!
雖說奪嫡當晚,隆科多去拿圣旨的路程,遠比老十三胤祥去豐臺大營近。但他還是采取其隨風倒的策略,靜等那幾個皇子爭斗,等到老十三胤祥帶兵回來,才宣讀了傳位詔書。
當然,康熙帝也可以選擇不用隆科多,但誰讓他有仁心呢,答應了佟家的事,就得辦到。既會用人,也會利用人,還能制衡他,這才叫帝王之術吧!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雍正王朝:康熙明知隆科多是墙头草,为什么临终还对其委以重任?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如何把议论引向深入
- 下一篇: 一文告诉你∣OSSD是什么?真的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