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拓片matlab,书法拓片是怎么做出来的?
原標題:書法拓片是怎么做出來的?
我國的拓印技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不同的器物有不同的拓印方法,其中尤以書法及畫像碑刻的拓印手法最為繁多。不過碑刻拓印的方法雖然不少,主要步驟卻是大同小異。
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拓片,以及主要的拓印方法。
一、什么是拓片?
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紋拓印在紙上,拓出的成品圖紙就是拓片。除有凹凸紋飾的器物外,甲骨文字、銅器銘文、碑刻、墓志銘、古錢幣、畫像磚、畫像石等,都廣泛使用這種方法記錄保存。
一些珍貴文物碑、版、印章邊款、鎮紙、臂擱、筆筒、扇骨、墨盒、銅鏡、瓦當、畫像磚以及錢幣等器物,時間長了會受自然因素侵蝕毀損,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文物,人們往往將其拓印下來,使之傳承后世子孫,于是便產生了拓印技術。
二、主要的拓印方法
撲墨拓法:先把要拓的花紋或文字盡可能剔刷清楚,用大小合適的宣紙蓋上,用噴水壺把紙均勻潤濕,然后在濕紙上蒙一層軟性吸水的紙保護紙面,用毛刷輕輕敲捶,使濕紙貼附在該物表面,隨著它的花紋文字而起伏凹凸。之后除去蒙上的那層紙,等濕紙稍干后,用撲子蘸適量的油墨或書畫墨,敷勻在撲子面上,向紙上輕輕撲打,形成拓片。
擦墨拓法:主要用于拓印碑石。先把濕紙鋪在碑石上,用棕刷拂平并用力刷,使紙緊覆凹處,再用鬃制頓刷有順序地砸一遍。待紙八成干后,用筆在拓板上蘸墨,用細毛氈卷成的擦子把墨汁揉勻,并往紙上擦墨,勿浸透紙背,使碑文黑白分明,擦墨三遍即成。
此外還有蠟墨拓、鑲拓、響拓等。采取什么拓制方法要視其拓體的類型而靈活選擇。
三、拓印材料
1、紙。紙要求有韌性、細膩、超薄。(1)、汪六吉凈皮扎花紙。(2)、邊史紙。(3)、凈皮棉連紙。(4)、生宣為拓紙常用選紙。
2、墨。一般要求油煙墨(但也可以用“曹素功墨汁”和“一得閣墨汁”)。
3、白芨。白芨水具有無色、透明、黏性的功效,白芨水的作用是提高紙和碑刻的吸附力,可使紙張附著拓體不致脫落,拓成后又易揭取不會粘貼拓紙。
4、丙三醇。俗稱甘油,在拓印調墨時在墨上滴幾滴,可防止拓紙過濕使字跡跑墨、走樣、污染拓體。
四、拓印工具
1、刷子。棕刷(蓋刷、頓刷,也可用大號油畫筆替代);軟毛刷、油漆刷。
2、拓包。上墨用的拓包布料最好是平紋細布,絲綢更好(不要紋理粗的或者有凹突紋的織物,不然會在拓片上留下布料的紋理)拓包內用脫脂棉填充(棉花最好用手抓散,以免拓包死板,沒彈性)也可用海綿填充;拓包底部襯1至2層圓形毛呢或氈片,用絲織物包上,在絲織物外加一層塑料薄膜,以防止多余的墨汁浸入,塑料薄膜外再加一層絲織物;然后將棉布四角收攏,捉成一撮,用粗麻線開始纏繞,纏得緊一些,纏出一個手柄的長度,再重復纏幾遍,盡量結實些。通常要做兩個拓包(用于相互擊打濡墨用)可根據被拓物品大小、做成直徑大小不同的拓包。
3、拓板。長方形帶把木板,主要用于到墨汁及拓包蘸墨、暈墨、勻墨用。塑料薄膜。用棕刷擦紙前覆于紙上,防止棕刷把紙擦破。
4、小毛巾。純棉小毛巾沾水適當擰干,用于按壓拓紙和吸水。膠水桶、盆子2個、噴水壺、攪拌棍、膠手套、膠圍裙。毛氈。8-10厘米寬的氈片主要用于覆在拓紙上擊打,以免拓紙因受力而破裂。
五、拓前準備工作
1、浸泡白芨。制作拓片前一天,將中藥白芨加溫水浸泡1天,如時間浸泡不夠,白芨水的黏性就不夠;如果時間急,也可將白芨加水用火熬制,熬煮至像膠水一樣即可,不要太稀了;
2、清潔拓體。拓前,用毛刷清潔好待拓的碑或版,如拓體需清洗,必須將拓體晾干,方可拓印;
3、裁紙、發紙。選擇纖維較長、有韌性、較薄的生宣紙,根據拓體面積決定紙張大小規格;每張拓紙要考慮接頭處壓1-2厘米,四周大出4-5厘米,裁好后,用噴壺將清水均勻噴在宣紙上,不要太濕或太干,讓紙纖維充分膨脹就行,以免日后變形;也可將裁好的紙折疊成15厘米左右,將紙浸入清水中幾分鐘,撈出放入塑料袋中待用;
4、將丙三醇加適量水稀釋裝入瓶中以便調墨時用。
六、拓印制作步驟:
第1步:上紙之前,必須用毛刷清潔待拓的碑或版周圍附著的灰塵、土垢,以免玷污拓本;如拓體需用水清洗的,要等碑面干燥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操作;如有油污泥封,可用小刀或清潔劑小心剔除,切不可損壞拓體;
第2步:用軟毛刷先在碑上刷一層白芨水,必須涂刷均勻,否則黏性不勻,使拓紙與拓體的附著力不強而脫落;
第3步:將發好的生宣從塑料袋中取出,用純棉毛巾吸去多余的水分,用塑料薄膜覆于拓紙上,用棕刷將宣紙平刷上待拓的碑、版上(上紙是技術性較強很關鍵的一步。刷紙時要細心,動作要連貫,大片大片地刷;不要東一下西一下,使拓紙弄出很多氣泡和皺褶)刷紙時用力不能太大,要趕走空氣,將紙和碑體之間的氣泡用刷子逼出來,使紙與碑面密切貼合,紙上不能有皺,刷平實即可;
第4步:紙上好后,為防止拓紙破裂,可在第一張拓紙上加墊一張氈子或干凈白紙,用頓刷敲打,不可斜著敲打,敲打時力度要不輕不重,如用力過猛,易砸破拓紙;不論碑、版,不論是陽文還是陰文,都要讓紙完全貼實在碑、版上,待拓體文字全部均勻凹入,字跡清晰顯現,拓紙較干時方可上墨;
第5步:在上墨拓印之前,拓紙的干濕要適度,過于干燥,碑、紙間容易滲入空氣,造成氣泡現象,使字跡易位,要掌握好火候,待紙略呈泛白、八成干時就開始上墨;先在拓板上倒少量墨,再加幾滴丙三醇混合;右手執拓包先將墨汁在拓板上暈開,然后往左手執的拓包上相互多次捶打,讓墨色均勻;第一次調墨汁不宜太濃太濕,以后逐次加濃,以七成干為佳;拓印時,讓拓包沾墨均勻先從邊際空白處試打一下,如果暈墨,說明拓紙太濕;太潮濕,墨漬易滲入碑文之中,使拓片字跡模糊不清,失去傳真的效果;如果不暈墨,說明火候已到;先從邊際開始用拓包上下來回漸次密集擊打碑、版,要掌握墨色及力度,不可左右斜打或過分用力,也不可專打一處或東打一下、西打一下;先將碑體整體拓上一層淡墨,二至第三遍拓印上墨時再逐漸加深墨色,一般上三次墨直至拓紙上所有拓體文字清楚顯現即可;
第6步:最后從拓體上揭下拓片,取下拓片的最好時機是拓紙八、九成干時,因為此時拓片尚有韌性不易破損且易于揭下,若尚潮濕即急于取下,易使拓片破裂。拓片揭下后需平面放置在報紙上,使其自然晾干,不可曬干,若讓拓片曬太陽則拓片將出現凹凸不平及發硬的現象,直接影響拓片的質量。
經過以上六道步驟,拓片就基本制作成功啦!看起來并不難的,是不是?不過要想手藝精熟,還得很多年的浸淫。
聲明| 圖文來源網絡,旨在分享傳播,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原文僅代表原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書法講堂觀點或立場。文章無從查證作者,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书法拓片matlab,书法拓片是怎么做出来的?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数据库设计的六个阶段
- 下一篇: VMware无法在win10中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