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vim同时处理中日韩文
From: http://xbeta.info/gvim-unicode.htm
一、兩項要點
gvim處理多國文字(unicode)有兩項要點:一是編碼環境:set enc=utf-8;二是正確的字體,比如要正確顯示韓文可選擇GulimChe、DotumChe字體。
上圖中9-12行字符未能正常顯示(同樣的字體,notepad可以正確顯示更多)。對應的設定為:
set lm=none
set enc=utf-8
let $LANG=’en’
set ambiwidth=double
set guifont=DotumChe:h12:cANSI
二、備注
0.
多數情況下,我用gvim處理中文,因此,默認enc是prc而非utf-8。臨時有需要往往改enc,相對不太關注fenc。[參見]
1.測試文本
日語(にほんご、にっぽんご)朝鮮語(???)或稱韓國語(???)
代碼 字符標準名稱 顯示
A 大寫拉丁字母”A” A
? 小寫拉丁字母”Sharp S” ?
t 小寫拉丁字母”Thorn” t
Δ 大寫希臘字母”Delta” Δ
Й 大寫斯拉夫字母”Short I” Й
? 希伯來字母”Qof” ?
? 阿拉伯字母 “Meem” ?
? 泰文數字 7 ?
? 埃塞俄比亞音節文字”Qha” ?
あ 日語平假名 “A” あ
ア 日語片假名 “A” ア
葉 簡體漢字 “葉” 葉
葉 正體漢字 “葉” 葉
? 韓國音節文字 “Yeob” ?
2.
中文簡體Win XP下,不設定encoding時,相當于cp936: simplified Chinese (Windows only),支持別名prc, chinese。也就是說,中文簡體Win XP下,不設定enc與
se enc=prc
se enc=cp936
se enc=chinese
是等同的。
3.
此環境下,保存txt相當于notepad.exe的ansi。
4.
enc=prc下,處理unicode字符能力當然比較弱:默認開一個新文件復制韓文過來,它根本不認識;打開一個utf-8編碼多語言的文件,也可能轉換出錯。
5.
所以,處理unicode字符時,一定要(臨時)設為enc=utf-8
6.
直接切換到enc=utf-8,GVIM界面會顯示亂碼,韓文仍無法顯示。前者是GVIM調用資源的問題,后者是當前字體不支持韓文(多數中文字體都支持日文)。
這時,雖顯示異常,但不影響實際使用。比如,你仍可以復制/粘貼。
7.
如果看起來不舒服,則可以更改顯示字體為韓文(代價是中文丑陋)。
se guifont=* 選擇 GulimChe或DotumChe,字符集選韓文(不選似乎也可以)。
8.
曾有一段時間,我傾向于選擇utf-8,讓它成為gvim的enc、文本文件的保存格式、html的編碼格式。
但這種“高”標準化對其他程序并不友好。比如:TC中ctrl+q或F3顯示txt文件,進行文件內容比較。另外,對中文而言utf-8編碼體積是原默認編碼的1.5倍,如果是一篇長網頁,差異還是難以忽視的。
因此,后來我又改回了ansi/gb-2312,除非遇到問題,才選擇utf-8。
9.
對開發者或應用而言,應支持高標準;對用戶或數據而言,采用低標準更為有利。此合于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之道。(完)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gvim同时处理中日韩文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fgetcsv()函数
- 下一篇: Linux系统压缩及解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