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屡屡下黑手,中国企业为何上赶着当“韭菜”?
12月23號,一條來自印度的消息,引爆了國內互聯網。

據路透社報道,在23號當天,印度執法局再次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了多名VIVO印度公司高官,其中包括該公司的臨時CEO和CFO。
12月23號,一條來自印度的消息,引爆了國內互聯網。

據路透社報道,在23號當天,印度執法局再次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了多名VIVO印度公司高官,其中包括該公司的臨時CEO和CFO。
之所以說再次,是因為兩個月前,印度執法部門就抓了該公司四名高官,其中一位還是中國公民,罪名也仍然是“洗錢”。
當然,大家都知道印度是什么德行,小米被罰的經驗告訴我們,所謂的“洗錢”罪名,不過是欲加之罪,是為了割中國企業的“韭菜”,收取罰金的一個借口。
這種“殺豬盤”一樣的操作,對印度來說真是再熟悉不過了,據不完全統計,被印度罰過的企業有蘋果、谷歌、亞馬遜、沃爾瑪、微軟、IBM、甲骨文、高通、戴爾等等,個個都是全球聞名的跨國公司。中國企業和西方企業在國際市場上不一定能有平等的地位,但是在印度這里,不管你來自東方還是西方,都能做到真正的一視同仁,誰來都得被罰款。
但是這種罰款似乎并不能阻擋跨國企業去印度投資的熱情,就拿VIVO舉例,最近這幾年,VIVO一直在擴大在印度的投資,幾個月前,VIVO還表示,在2023年底之前要在印度繼續投資110億盧比(約9.4億人民幣),實現累計750億盧比投資計劃的第一階段目標。
很多人對中國企業被印度罰款本來是同情的,但是看到這種消息,又難免心生疑慮:印度都這樣耍流氓了,中國企業為何還要上趕著當“韭菜”呢?
說白了,印度這片洼地對渴望國際化的中國企業來說吸引力太大了。印度有最大的高科技消費的藍海市場,潛力巨大的人口增量,從市場角度來看,怎么看都是下一個中國,只要搶占這片洼地,那公司走向國際化就不再是夢。更何況,很多企業都會抱著僥幸心理:其他企業被罰,不等于我也會被罰,萬一我安穩落地了呢?正是這種僥幸心理,加上公司決策者對國際化的渴望,這才讓這些中國企業前赴后繼地去印度投資。
當然,我們以結果來看,不管是小米還是VIVO,它們在印度的投資確實都取得了巨額的回報,兩家中國企業加起來,占了印度市場份額的30%以上。但是對印度來說,“韭菜”長高了,也就到了收割的時候了,如今VIVO遭到印度的黑手,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其實從長遠來看,不管是小米還是VIVO,想要得到進一步發展,走向國際化,向高端化進軍都是必經之路,而印度市場顯然不能幫助它們走向高端,所以中國企業在印度的投資,也是時候要收手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印度屡屡下黑手,中国企业为何上赶着当“韭菜”?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火爆!净流入超5000亿元,资金借道ET
- 下一篇: 俄军空袭乌克兰,波兰政府为啥突然加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