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的腔调,从哪里来?
原標題:《繁花》的腔調,從哪里來?
劇版《繁花》
電視劇《繁花》里,寶總瀟灑,汪小姐明媚,李李嫵媚,而最具腔調的,卻數爺叔。
“夏天派立斯、凡立丁,冬天法蘭絨、軋別丁、舍維尼,都要英國花呢的。”爺叔言傳身教地灌輸給阿寶“一身行頭的重要性”,打造出了“西裝筆挺、頭發梳得刷光、皮鞋擦得能倒映出人影”的寶總。
劇版《繁花》
這番對話實際上源自木心的散文集《哥倫比亞的倒影》中《上海賦》一文。或許你已讀過木心不少文藝作品,但你可能不知道他還精于西裝定制。在《哥倫比亞的倒影》中,他對舊時上海人的衣著如數家珍,將小市民們的“只認衣衫不認人”闡述得淋漓盡致。除此之外,他還展示了老上海在飲食、住房等方面的極盡講究,人們虛榮的算計和狡猾的做派讀來甚是有趣。
《繁花》之前,金宇澄的《洗牌年代》里就有了阿寶、蓓蒂、小毛等角色的原型。《洗牌年代》收錄了二十八篇散文,作家以精細的筆法記錄下從1960年代到新世紀的上海,捕捉到變革中的歷史瞬間和生活光影,那些瑣碎又詳盡的風物細節、閑話逸聞都直接形成了《繁花》再創作的素材。
在劇集《繁花》之外,更生動的上海腔調,在木心和金宇澄的文字中。
“噱頭”“派頭”“牌頭”樣樣不能少
劇版《繁花》
西裝第一要講料子,一定要英紡,純羊毛的。夏天派立斯、凡立丁,冬天法蘭絨、軋別丁、舍維尼,都要英國花呢的。
三件套。兩件套。雙排扣,夾里要全里,這件做半里。貼袋。插袋。墊肩要全羊毛的,棉花不進門。
老話說,穿西裝要人穿衣,不讓衣穿人。
要遠看、近看、站著看好看,走起來不好看,不靈!
襯衫要現熨現穿,才夠挺括。
穿鞋要先拿鞋拔,寧可衣裳蹩腳,皮鞋無論如何要講究。見客必須要全副行頭,香煙盒子、打火機、錢包,要落落大方。
劇版《繁花》
??選自《哥倫比亞的倒影》中《只認衣衫不認人》
西裝第一要講料作。那時獨尊英紡,而且必要純羊毛,稍有混雜,身價大跌。夏令品類派力斯、凡立丁、雪克斯丁、白嗶嘰等,冬令品類巧克丁、板絲呢、唐令哥、厚花呢等,春秋品類海力斯、法蘭絨、軋別丁、舍維、霍姆斯本、薄花呢等。所謂“英國花呢”,厚薄兩型紛繁得熱昏。
接下來是看料作。美妙絕倫,像圖書館那樣莊嚴肅穆,凡你中意的,一匹匹拿下來,近看,遠看,披在肩上對鏡看,裹在腿上假設為褲管看——結果決定幾套,三件頭、兩件頭、獨件上裝,兩粒紐、三粒紐,單排、雙排,貼袋、嵌袋、插袋。還要商量夾里,半里、全里,羽紗?軟緞?至于襯墊,“放心,阿拉勿會用白麻格,總歸是黑炭,墊肩全羊毛,棉花是勿進門格”。
而你,在三面不同角度的大鏡前,自然地轉體,靠近些,又退遠些,曲曲臂,挺挺胸,回復原狀,立腿如何,分腿如何,要“人”穿“衣”,不讓“衣”穿“人”,這套馴衣功夫,靠長期的玩世經驗,并非玩世不恭。一套新裝,要經“立”、“行”、“坐”三式的校驗。立著好看,走起來不好看——勿靈。立也好走也好,坐下來不好——勿靈。
上海人能一眼看出你的西裝是哪條路上出品的,甚至斷定是哪店家做的。傭仆替你掛大衣上裝時,習慣性地一瞥商標牌子,凡高等洋服店,都用絲線手繡出閣下的中英文姓名,縫貼在內襟左胸袋上沿。襯衫、手帕也都特制繡名,襯衫現熨現穿,才夠挺括活翻。領帶卸下便用夾板整型。
衣架和鞋楦按照實況定做,穿鞋先拿鞋拔,不論長襪短襪,必以松緊帶箍好吊好,如果被看到襪皺了,“此人太沒出息”。夏季穿黑皮鞋是貽笑大方的,全是白皮鞋的市面。黃皮和合色的——春秋,黑皮與麂皮的——冬季。上海人的生活信條是:寧可衣裳蹩腳點,皮鞋無論如何要考究。出客則必得全副鑾駕,連煙匣、打火機、票夾、雨傘,都要令人肅然起敬,否則就遭人嗤之以鼻,就是這樣勢利得淋漓盡致。
??選自《洗牌年代》中《手工隨風遠去》:
“藍棠”是西區名店,專做女鞋。你可站在路邊,看一雙雙各式女鞋完成的局部過程。最醒目看點是上鞋楦—制鞋最后的整形,等于衍造了一只女人的腳,鞋尖和鞋跟的楦頭之間,揳入最后的楦塞,疲軟的皮面充氣一樣緊繃,用高腳酒杯狀的鞋槌,在四周輕輕敲打,女鞋的曲線,飽滿光亮起來,如蝴蝶脫蛹,婷婷而動,流露特有的風致和氣韻,女人搶眼的腳尖和圓潤后跟,逐漸成形,呈現于老年男人各自的膝蓋之上,凌亂的圍裙之間,在粗糙硬繭的老手不斷撫摸和擺弄中,它們愈加顯現絲質的潤滑,美麗玄妙,身價百倍。
《小團圓》作者講母親收購了一批蛇皮的細節,讓我想起幼年呆立這家作坊前,看“半地下”的師傅們,如何用南洋蟒蛇皮縫制不同的女鞋,船鞋、涼鞋、拖鞋……滿地是蛇皮的黑白花紋,如何把一掌多寬的蛇皮,割裁為不同的皮件,編織細致小皮辮、花瓣、小蝴蝶結一一待等這一系列的縫紉、摩挲和審視里,釘入最后的銀色搭襻,孔眼,上緊鞋楦,這些黑白灰相雜、斑斕標致、典雅誘惑的影像,在當年陳舊的馬路上,是唯一奪目的手工細節。
“上海人的嘴,饞而且叼”
《繁花》的主陣地——黃河路霓虹閃爍,招牌輝煌奪目,唇齒肉欲,情天恨海,一頓頓飯局品盡上海的世態人情,熙熙攘攘的市聲里滿是飲食男女的喜怒哀樂。
玲子說上海人嘴刁:“糟魚要吃七寶的,雞爪要吃川沙的,朱家角的醬菜還有崇明的糕 。”在這里,食物也是“靈”的,打上烙印般的個人風格:寶總喜好一碗最簡單的泡飯,要配六碟小菜,放言“黃河路十只澳龍,也調不來這里一碗泡飯”;汪小姐鐘情排骨年糕,認為“外面的東西再好吃,和排骨年糕總是不好比的”;爺叔歡喜吃定勝糕,屬杏花樓的最好;魏總作為“黃河路新晉小王子”請了88桌“霸王別姬”(甲魚燉雞湯),一夜吃掉三個萬元戶;菱紅總是啃著沙川雞爪亮相;葛老師和陶陶哥倆好,恰似大餅卷油條;梅萍給爺叔送白脫奶油蛋糕,白脫什么意思,聽說只有上海人知道……
劇版《繁花》
??選自《哥倫比亞的倒影》中《吃出名堂來》
上海魚龍混雜,魚吃魚料,龍吃龍料,魚一闊馬上要吃龍料,龍水淺云薄時,只落得偷吃魚料。每條街上三步一“樓”五步一“閣”,兩家隔壁的比比皆然。
那時的宴樓總是兩層三層,式樣仿照西洋,結果完全是中國自己的格局。招牌上的金字顏體成了譚體,腦滿腸肥地高高掛起,當門便是寬敞的樓梯。雕花車木扶欄漆得锃亮,每一級的立面排鑲著五色紋樣的方塊瓷磚,硬塞給你花團錦簇的印象。樓梯頂頭必是大鏡,映夠了對街跳躍的燈火。
相比之下,樓上就陡然明煌耀目,這廳連那廳,虛隔著絲絨長幔,角幾盆花正紅,壁飾屏條“梅蘭竹菊”,后面一排小房間珠簾沉垂,那是“雅座”,多半是預訂的,真正富貴的筵席怎會設在這里?這里是暴發市儈的擺場面充闊佬,或者正在拉攏一局文不對題的尷尬婚姻,或者演著用色相作賄賂以金條買義氣的灘簧文明戲。
從前的上海人大半不用早餐(中午才起床),小半都在外面吃或買回去吃。平民標準國食:“大餅油條加豆漿”生化開來,未免太有“賦”體的特色,而且涉嫌誨人饕餮——粢飯、生煎包子、蟹殼黃、麻球、鍋貼、擂沙圓、桂花酒釀圓子、羌餅、蔥油餅、麥芽塌餅、雙釀團、刺毛肉團、瓜葉青團、四色甜咸湯團、油豆腐線粉、百頁包線粉、肉嵌油面筋線粉、牛肉湯、牛百頁湯、原汁肉骨頭雞鴨血湯、大餛飩、小餛飩、油煎餛飩、麻辣冷餛飩、湯面、炒面、拌面、涼面、過橋排骨面、火肉粽、豆沙粽、赤豆粽、百果糕、條頭糕、水晶糕、黃松糕、胡桃糕、粢飯糕、扁豆糕、綠豆糕、重陽糕、或炸或炒或湯沃的水磨年糕,還有象形的梅花、定勝、馬桶、如意、腰子等糕,還有壽桃、元寶,以及老虎腳爪……
下午三點敲過,“蕩馬路”是上海生活的著名逍遙游。看櫥窗,靈市面,盯梢,買點有趣的小物事,過程中都要吃點心。花式品質當然超于早點,概念屬于國際傳統“下午茶”,范圍是中西古今兼容并包,從蟹粉小籠到火燒冰淇淋,從金腿雪筍貓耳朵到瑞士新貨雀巢牌摜奶油,從采芝齋鮮肉梅菜開鍋眉毛餃到沙利文當天出爐巧克力奶油蛋糕、CPC咖啡現磨現煮……
上海人是不怕玩物喪志的,豬大腸叫“圈子”,雞肫肝稱“時件”,青魚肉臟曰“禿肺”,狗臠諱“香肉”,蛙腿號“櫻桃”,魚尾則“豁水”,那中段者“肚襠”,火腿與鮮豬爪共燉,文火歷晝夜,紅白相映,賜謐“金銀蹄”,形容黃魚炸得蓬松,乃名“松鼠黃魚”,嫌“鱉”不韻,改字“圓魚”,或“甲魚”、“水雞”,其沿背殼之軟體,昵呼“裙邊”,美食家之大嗜也,再要溯涉“松江四鰓鱸魚”,矜貴若翻嫏嬛食譜,那就更加如夢似真了。
“夜東京”和進賢路
《繁花》里“夜東京”的女老板玲子是一個典型的“上海女寧”,又嗲又豪奢,風情萬種又刁鉆精乖,她和阿寶的本幫菜餐館開在進賢路上,那條路夾在陜西南路和茂名路之間,仿若一部舊建筑的沿革史,早期農田時代小黑瓦的本地房子混雜著洋房,中間新老弄堂蜿蜒開去,各式違章建筑都親親熱熱地擠在一起,就像“夜東京”本身,只能擺六七張小桌,比不得黃河路上的至真園和金美林紙醉金迷,卻別有風味,透著又物華天寶之感。
劇版《繁花》
??選自《洗牌年代》中《金宇澄回信》
在我記憶里,進賢路蘊涵的復雜,還在于我寫九十年代的“夜東京”小飯店,原型在這條小馬路。九十年代時去過此路一朋友家,是簡易街面的三樓,底樓即開設各種小店(包括“夜東京”),地基沉降,記得他家三樓地板,鞋子可以從南窗一溜滑向北窗—輪船甲板的那種傾斜度。樓下公用水池里,長年養有幾只龜,每天接受鄰居的各種洗滌流水,安之若素。在我記憶里,九十年代到現在的三十年中,這條小馬路上各種飯店,也是附近這幾本文學雜志編輯包括作者的聚集之地,這里開關了多少的小店、寄托了多少人的夢想,只有舊房子知道。
我們順這條馬路走過去,經過狹窄路邊的各種小店,然后拐進了174弄,迎面,即是小巷子和棚戶,與我肩齊的屋檐或居民鴿子籠,彎彎曲曲,回首上方,藍天下巍峨的花園飯店,我不會相信這里能與經典老錦江、蘭心大戲院一箭之遙。它們只是被各種屋檐、晾掛的各式衣褲、瓦片、枇杷樹遮擋了。我們走到另一端的弄堂口,巨鹿路口,掛有393弄的牌子。
然后我們一路向東,去附近的茂名路2號。這是“大滬社”所在地,行程結束于此。這街角建筑,原是1925年創立的美商美通汽車行(BillsMotors),即上海最早的汽車品牌3S專賣店,基本保留了當年的外立面框架結構,在此地南望兩個街區,它與淮海路口著名的國泰電影院、老錦江飯店一路的騎樓(九十年代擴為鋪面)以及蘭心大戲院,都是褐色泰山磚建筑立面,西班牙伊斯蘭摩爾風格,極有辨識度。
這里的密集里弄,有不少是與汽車有關的小廠,可稱近代中國汽車文化的搖籃,包括本文提到的美商聯合汽車公司。旁邊當年的雷諾車行、馬迪新展示圖、上海廣播電臺珍貴資料—美通汽車廣播電臺、進賢路口寶昌汽車材料行、蘭心大戲院附近,也有汽車“樣子間”(不止一處的展示廳),包括附近的殼牌加油站,我小學時代熟悉的蘭心大戲院對面日夜開工的汽車零件工廠舊貌,路對面就是劇場后門,那么文藝的道具,莎士比亞戲劇的帝王座椅,就是在汽車零件工廠的喧囂中運走的。
??
【推薦書籍】
《洗牌年代》
點擊下圖,即可購買
《哥倫比亞的倒影》
點擊下圖,即可購買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繁花》的腔调,从哪里来?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年画抢救第一人”王树村绝笔:我为何研究
- 下一篇: 言多必失!太爱说话的“话痨”竟然会给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