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CAFF | 产品微操的艺术:提高核心指标的5个需求原理
作者 | 徐敏慧
PS:向老周致敬,感謝360手機助手這樣的環境我才能用數據驗證完大部分自己總結的理論,ABtest需要人力、時間、資源,中小公司人力不夠,大公司因體制問題,有人力、資源,時間慢、資源無法到位,在360這樣主打短平快準的風格才有機會快速驗證,當然弊病是中長線的活兒很難推動。
概述
產品跟DOTA或者LOL一樣,不同的公司體制培養出了不同的產品風格,有的擅長單兵Gank(中短線),有的擅長組織進攻(資源整合,也叫忽悠+管理),有的適合DPS(中長線),還有技術工種Carry達人,這些屬性點不分高低,而是什么階段適合什么樣的產品。
我這次總結的是Gank,怎么做好產品切入、需求量化,這是在中短線快速積累產品優勢的方法,C端產品不能用核心指標證明自己的價值,都是耍流氓。(為什么叫微操?玩游戲的80后都知道,moon同等兵力下微操超一流的高手可以干掉對方保留一半兵力)。
產品優化的節點主要包含:
產品切入(主題比較大,后續挖,先占坑)
產品架構
交互
文案
策略
設計
產品優化的原理,總結了5點(后續解釋、舉案例)
用戶分流
有效信息
路徑最短
精準曝光
情感設計
求補充
用戶分流
不論是產品框架還是各級界面,都承載著用戶分流的作用,這時候,我有一個疑問,用戶在被分流過程中,是有一定的群體行為慣性,還是會被內容吸引呢?
對此我做了一個簡單的測試,在客戶端首頁的左右位置AB(位置對應的不同內容的點擊數為Xa、Yb,Xb、Ya),找了ab兩個資源,各自放一周,進行數據對比。(中間存在時間等外部因素,判斷對數據影響比較小,暫時不考慮)
Xa≈Xb≈Ya*45%≈Yb*45%
總結,左邊位置大概比右邊多出一半,因此個人拍腦袋得出一個假設,當內容質量類同的情況下,產品框架本身的分流效果是固定的,主要變量因素是內容。
其實這類案例生活中最常見的是大型超市,布局擺位,應該是經過周密設計的
從而引出下一個疑問,什么樣的產品框架,在內容相同的情況下,對用戶分流效果是最好的呢?
用戶分流-產品框架(ABtest)
目前最常見的有抽屜式、上下導航、上導航、Metro,不同的風格被不同屬性的產品采用,而內容、平臺屬性的產品大多是采用上下導航或者上導航的。
根據用戶分流的理論,我對首頁熱門、排行、分類、游戲、軟件、管理、專題、綜合等模塊計算了不同模塊的人均下載量,又計算了產品框架的分流情況;結合用戶群體行為分析,我認為多數用戶是懶惰的,上下導航結構比上導航結構數據會提高(后面補充兩個版本對比),開始兩個假設:
1、模塊布局根據不同模塊的人均大小以及用戶點擊的比例進行從新排位
2、上下導航結果人均下載量效果大于上導航結果(這事情估計微信也做過,微信曾經更新過上導航結構的版本)
360手機助手改版用于驗證假設1
ABtest:是要基于同一段時間、同一類用戶人群,同時,數據基礎足夠大,才能有效,這個測試抽取了最大的幾個版本,隨機分配版本進行升級,基礎數據有幾十萬。
360手機助手改版用于驗證假設2
關于2的驗證,哈哈,所有產品都會遇到,別人做得很好,要去試試看,經過數據對比一個月多后,還是放棄了,所以現在的框架一直都沒有再被改動過。
路徑最短
這道理大家都知道的,減少操作步驟,目的是降低用戶獲取內容的成本。
類似案例是最常見的,因為之前在機鋒網驗證過支付,所以對淘寶的支付流程關注很多,隨著支付流程的縮短,數據提升很明顯,在機鋒做支付時驗證過,基本每增減一個操作環節會丟失50~80%的用戶,所以這就是為什么游戲里基本都是不注冊的,甚至支付都是臨時賬號在支付完成后去完善賬號(因為北京回杭州丟失部分百度、機鋒的工作資料,沒有截圖信息),當優化完機鋒支付,記得數據提升4~5成的支付轉化率(支付人數/激活人數),1%到1.5%是在某個游戲上測試的。
這類工具型的產品,改動的內容是交互、設計、策略,平臺型的優化相對就會涉及文案(運營)。
在百度手機助手時,我推動了標簽系統的建立,因為商店類產品用戶最大的問題是內容太多,而用戶流量內容的數量是有限的,整個產品是圍繞著怎么降低用戶獲取內容的成本來的,標簽不但能降低獲取信息的成本,可以進一步推動用戶通過標簽檢索應用,標簽系統的第一次應用反而是在360助手的分類改版里,這個改版涉及的內容交互、設計、標簽。
看到很多人鄙視一些改動小的設計,總想做一些很有趣、很炫的功能,如果深入去做數據對比,可能發現新功能、大手筆帶來的數據效果不一定理想,小改動背后是需要做很多工作的,效果非常好,只是沒有發現(這個改動需要對幾千個應用重新定義標簽,為止,我還制定了應用的標簽規范,其中包含用戶肖像的內容,工作量一點都不小),囧,當然我這類屌絲氣息濃重的風格,不利忽悠,不容易講故事。
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也是決策信息,當用戶在瀏覽內容時,某些信息會促使用戶做出最終決策,這個在電商產品里應用最多。
在第一家公司做產品運營時,因個人喜好做標題黨,記得不同的文案呈現出來的轉化率完全不一樣,當時在做新聞廣告詞時,普通新聞只有0.5%,而經過優化后可以做到1%~2%(點擊次數/曝光次數)。
界面設計除了一些跳轉、按鈕之外,是對信息的一次重新解析、布局,當時針對在列表頁是需要露出有效信息(小編點等),還是顯示更多應用做了以下2個驗證:
1、有小編點評以及沒有小編點評的驗證
2、顯示更多應用以及顯示更多有效信息的驗證
驗證1
人均下載量提高了2倍,說明有效信息的露出,對輔助用戶決策非常關鍵
驗證2
更多的應用方案的下載轉化率只有單排有效信息的二分之一
有效信息的方法后續也在360手機助手pc、手機版里應用
找數據組的彭哥一起優化了數值策略,轉化率小幅度提升,不得不說下360的技術輸出效率非常高,做完需求,第三天,主動把數據結果發給我,讓我感動的一塌糊涂,神吶,為什么我在狼廠要兩周數據都木有,還得自己去跑原始數據,自己算。
精準曝光
就是猜你喜歡的算法在各個不同的模塊應用,目前應用做得最好的估計是淘寶,我在使用淘寶時,發現首頁banner、猜你喜歡以及一些推薦板塊非常及時的更新了搜索、收藏、加入購物車等行為產生的算法策略。
在360差不多做了半年猜你喜歡的事兒,有三四個月是在做數據以及用戶肖像,因為沒有數據猜你喜歡做出來的數據不準,而且策略是長期優化的活兒,初始階段數據優化效果明顯,當瓶頸后優化效果相對就弱了。
這方法有效的原因還是減少了多數用戶查找內容的成本。
在產品上的應用是在360手機助手pc端的首頁改版,當時的首頁密密麻麻布滿了應用,視覺效果差,同時內容更新基本是人工完成的,這對二次用戶來說,多數應用都是無效曝光,而且容易審美疲勞,因此當時設定了以下幾個改版思路:
1、不同板塊的從設計上區別開去,采用不同層級的圖標或者推廣圖片;
2、第二個位置采用猜你喜歡的機制,優化顯示內容以及策略;
3、改版banner,從一張大圖,改為3個小圖,對比同等位置,增加內容的方式對比數據效果,因為banner長期占據重要位置,數據效果卻不是很好,說明在這種關鍵位置上效果不大(大圖會美觀,漂亮的設計不一定有數據效果,甚至減少)
找不到改版前的圖片,只用改版后的。結果是:1、整體數據中度提升,2、第二屏猜你喜歡的6個應用下載量等于第一屏的40個熱門推薦,說明策略在內容型平臺非常有用,3、banner改版數據提升,驗證了假設。
情感設計
情感設計、需要審美的設計做得不多,但這個確實有效,在360手機助手唯一一次嘗試是在首頁做完用戶肖像后,針對用戶做男性、女性的版本,結果是男性版本數據沒提升,女性版本因為設計優化提升非常明顯。
另外,我就舉例自己看到的產品做得情感設計比較好的,這部分涉及的內容有交互、設計、策略。
滴滴打車的延遲賠償,這個功能完全照顧了用戶服務得不到滿足的失落心情
陌陌在前期,把遠距離的用戶偽造成近距離的用戶
脈脈,動態、認證、影響力
美拍類產品,滿足了虛榮
這類需求是怎么挖掘呢?我的方法還是對整體用戶進一步細分,pm需要完整的去走一遍不同類型用戶從小白到資深的過程,基本就能發現哪些節點會讓用戶不爽。
總結
四五年前就討論到一個話題,產品經理怎么證明自己的價值,因為從手機瀏覽器運營開始,對數據非常敏感,所以針對不同需求,我都反復琢磨為什么,用戶、數據、數據的變量因素的關系,很幸運在360這樣的數據導向結果導向的公司,完成了這些摸索,最終產品在核心指標上超同等級的同類產品3成,這就是微操產品的價值,如果有一天你做到這樣了,你有足夠的理由去跟老板談加薪,因為你創造了比同行多3成的價值。
但這只是產品經理上的一部分能力,產品最重要的能力(非基本屬性)從高到底是資源整合、協調管理、微操,還需慢慢摸索。
本文由作者徐敏慧原創發布于PMCAFF產品經理社區,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tougao@pmcaff.com
商務合作請聯系:xiaoxi@pmcaff.com
PMCAFF合作媒體:Chinaz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PMCAFF | 产品微操的艺术:提高核心指标的5个需求原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MCAFF问答精选 | 滴滴跟UBER
- 下一篇: PMCAFF | 从200块到3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