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写的比喻一点也不吸引人?
原標題:為什么你寫的比喻一點也不吸引人?
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葉老師你好,我想問一個關于比喻寫法的問題。 過去我覺得比喻很好寫,找另一個相似而且更好理解的物體來打比方就行了。但最近有人看了我寫的東西,說我的比喻很老套。說得多了,我心里也開始懷疑自己。 比如說,我要寫云,我會想到用棉花、羽毛、羊毛、魚鱗、山峰、果凍來比喻。如果它們也算老套的話,那怎樣才算不老套呢?太標新立異的話,那不就不像了嗎?那比喻還有什么意義? 朋友也說不出來為什么,總之就是感覺起來的意思。這讓我好煩,搞得現在想形容點什么都小心翼翼,綁手綁腳,怕被群嘲。 求安慰,求解藥。 @椰子星人椰子星人:
你好。要安慰,那就先來個安慰。起碼從你列舉的喻體來看,也不全然老套,“白云像果凍”也不錯啊,加點料就有了:
白云低得像倒扣的果凍,底下的薄山是頑童的舌頭,正等待那痛快的一舔。不敢說好,但老套的帽子也扣不上。這一點你要有信心。比喻嘛,先求準,喻得云里霧里也不好。這一點我站你,大膽寫,無須瞻前顧后。
Photo by Stein Egil Liland
再來說解藥。所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好比喻的規律也是值得說道說道的。
原諒我在站你之余也要補上一刀,上述云的喻體,除了果凍,其他著實欠佳。不是因為不準確,而是不夠美妙。
錢鐘書是比喻高手,僅《圍城》一書就多有神來之筆。他的比喻觀是:“不同處愈多愈大,則相同處愈有烘托;分得愈開,則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愈高。”
我總結一下,就四個字:形異神似。
所謂形異,喻體和本體離得越遠越好,以制造勢能差。就像打架,拳頭拉開再掄才使得上勁。
形異雖好,但又不能遠得沒邊,總要有一線牽,待在特定語境下激發本喻體間的神韻一點通,就能達到“神似”。這樣的比喻常讓人既感新奇又覺痛快。
這個原則對我啟發良多,但凡要寫個比喻,我先放下筆,攔住那些脫腦而出的“大路貨”喻體,把它們摁回去。我總覺得,越是容易想到的,就越不好。得不斷細品那四字訣,使勁想,多次改。
剛好最近寫過一句比喻,過程也還記得,那就來復個盤,解剖下思考過程。當時想表達觀點如下:
單靠刷短視頻,是無法系統學習寫作的。意思是清晰的,但太板正,上修辭,來個比喻。先找個遠點的喻體,當時我的思考鏈條是這樣的:精神上要遠離垃圾信息,身體也要遠離垃圾食品,兩者都能讓人廢掉。
琢磨著,啤酒炸雞冒出來了。也行,試試看,于是寫下:
想靠刷短視頻學會寫作,無異于想靠吃炸雞啤酒成為健美冠軍。再看,再品,嗯,不滿意。雖說拉大了本喻體距離,但吃垃圾食品毀身材這事兒不新鮮,在多數人的邏輯預判里。這意味著,讀者讀完不會有認知或想象上的增量。
《雨中曲》劇照
于是再想,徹底放飛思路。這時腦子里先浮現老片《雨中曲》,男主淋雨跳舞一幕著實經典。
哦?淋雨,點點在身,仰頭就喝,倒是痛快。然而,這一時痛快,能留下什么呢?皮膚上的淤泥?狂歡后的著涼?年老后的關節炎……哪里還有一技之長?
嗯?好像有點對上了。淋雨瀟灑卻無益,但如果灌滿池子,人扎進去認真撲騰呢?那就不一樣了,那就是游泳,健康運動之首。雖說最后的下場都是落湯雞,但一個帶走感冒,一個帶走腱子肉和求生技能。
得了,通了!刷短視頻就像淋雨嘛,一時爽;跳進池子就像沉浸式學習,不太爽,可能還會嗆幾口水,但不爽過后,就是浪里白條。有了,把上述比喻句改為:
想靠刷短視頻學會寫作,無異于想靠淋雨學會游泳。再端詳,感覺尚可,無特別討厭之處,于是就它了。這就是我的整個思考過程,都晾出來了。供你參考。
還可能更好嗎?肯定能,因此我邀請看到這篇回答的各位,在評論區一起共創。可以繼續打磨上述例句,或者留下你覺得驚艷的比喻句。
祝大家愉快。
偉民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为什么你写的比喻一点也不吸引人?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amera-radar】相机-毫米波
- 下一篇: 【camera-lidar-rad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