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
月光曲教學反思優點與不足是為您推薦的內容,希望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1、月光曲教學反思優點與不足
優點:從鮮明的形象中領略人格美 課文塑造了貝多芬、窮兄妹倆兩種人物形象。教學時,抓住人物的外在形象,揭示人物的心靈美,能使學生受到人格力量的熏陶。
從生動的語句中感受文章美 《月光曲》曲子值得一聽再聽,而文中的詞句更值得反復誦讀體會,以幫助學生領略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
從優美的樂曲中品味藝術美 《月光曲》是貝多芬創作的經典樂曲之一,其優美的旋律傾倒了無數音樂愛好者。課文中,美妙的琴聲讓兄妹倆深深“陶醉”,“等他們蘇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這些都體現了音樂藝術的巨大感染力。
不足之處: 本篇課文景美情深,朗讀時應該是徐緩、抒情的基調,只有個別地方,如描寫風起浪涌的語句,語調是激昂的。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把人物思想感情變化的層次表現出來。
2、青山不老教學反思優點與不足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通過了解老人創造的奇跡,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課上完了,反思自己的教學,有以下感受。
一、課題引入,找準切入口
課前,我先板書出示“老”字,請同學們來說說“老”的意思,然后自己有叫了在《說文解字》種這個字的意思,再引出“默讀課文,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老人確實年歲大了,老了?”根據學生的回答,結合板書,讓學生感受了形老,為下文的神不老奠定了基礎,這個引入比較巧妙。
二、利用文本,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由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故在學習時,整個課堂以大問題“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來統領,整節課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且層層深入。先找找課文中描寫青山的語段,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15年如一日的植樹中,老人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理解這一句時,我先與學生算了一筆帳,一畝約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種了多大面積的樹林嗎?這3700畝林網,足足有48100間我們的教室。從直觀上讓理解了老人的不老的奇跡。然后再通過多層次的朗讀,層層深入。
當然,這節課也有一些不足,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自己卻在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上費了些時間,沒有必要。
3、古人談讀書教學反思優點與不足
《古人談讀書》一課,選擇了《論語》中三句關于讀書的名言和朱熹的《訓學齋規》中關于讀書的名句。本課選取的三篇都是文言文。
執教后,感覺自己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讀為主,以讀促悟 文言文和現代漢語的距離很大。五年級的小學生理解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課上首先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正確,不強調讓學生讀流利,因為學生在沒有理解每句話的意思的時候是不可能把語句讀流利的。接下來,引導學生邊讀課文,邊對照注釋,理解每句話中關鍵詞的意思。
二、小組交流,合作學習。 先讓學生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嘗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然后在小組中進行交流。意圖是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上遇到了困難的時候,只有借助集體的力量才能夠事半功倍地解決困難,獲取更多的知識。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巡視并適時地予以指導,這樣又凸顯了老師的主導地位,有利于全班同學共享學習經驗的。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學生在經歷了探索的過程的基礎上牢牢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失誤是沒有充分利用課堂上出現的突發性教學資源。這些突發性的教學資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為自己的忽視大大降低了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再就是對課堂上動態的生成的處理預設不夠。不過就算是這樣,學生出現了意想不到,甚至奇怪荒謬的答案,教師也不能發火,而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想,只有師生和諧,才會產生好的教學效果。
4、少年閏土教學反思優點與不足
在學習《少年閏土》時,因為本文對閏土的外貌描寫很有典范性,在授課時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寫的示范點,讓學生進行仿寫,收效很好。
首先,我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少年閏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廚房里,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讀一讀,然后進行討論:你覺得這段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學生都能從這些外貌中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十分健康、可愛的農村孩子,在老師的引導學生體會到:從戴小氈帽中看出閏土是一個住在江南一帶農村的孩子;
從紫色的圓臉可看出閏土是一個經常被太陽曬,海風吹的孩子;
還可以看出他經常勞動,是一個能干的人,說明外貌描寫得傳神能讓讀者準確地認識人物。
分析完后,我便趁熱打鐵,要求學生根據課文中寫作方法,仿寫一位熟悉的同學的外貌,寫完后,站起來讀,讓同學猜測寫得是誰,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寫作的能力,更激發了學生的熱情,課堂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而且寫出了很多精彩的文章。張旭寫到:我有一個同學,他長了一張甲字形臉,臉上有些麻子,一張大嘴巴喋喋不休,兩只小眼睛東瞅西望的,像個偵探,笑起來滿臉的肉好像都在顫抖,經常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像這樣的文章還有很多很多。
仿寫確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個途徑,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應根據課文特點,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鑒的對象,及時讓學生模仿,使語言運用練習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5、京劇趣談教學反思優點與不足
《京劇趣談》教學反思
《京劇趣談》是一篇略讀課文。本課介紹了我國京劇藝術中的“馬鞭”和“亮相”這兩種藝術表現形式。作者用通俗幽默的語言將這些奧秘娓娓道來,不僅介紹了關于京劇的知識,也流露了作者對于京劇的喜愛和對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同時,這篇課文也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京劇藝術的獨特魅力,是非常適合學生閱讀的文本。
一、教學效果
本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播放京劇視頻,讓學生初步了解京劇。京劇是我國流傳最廣,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戲曲劇種。但是現在的孩子們對京劇藝術的了解很少,因此,在教學中我先從聽和看入手,播放有關京劇的視頻,從視覺上讓學生們感受京劇的魅力。
2.?初讀課文,體會“馬鞭”和“亮相”的有趣。在學生對京劇感興趣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讀課文,讓學生討論京劇里有趣的地方,引出書上重點“馬鞭”“亮相”等有趣的地方,先讓學生熟讀,并想象其中的畫面,再播放有關“馬鞭”“亮相”等視頻片段,讓學生形成視覺沖擊,讓京劇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
3.?學唱京劇,親身體會京劇的有趣。在授課中我讓學生學唱一段京劇,感受京劇有趣,我在講解的基礎上,找了幾名同學演示京劇里的有趣的地方,例如,找幾個同學學一學視頻中播放的關于“馬鞭”的片段。學生們參與興趣高漲,課堂氣氛活躍,在熱烈的氛圍里,學生們也對京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成功之處
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還是比較成功的。首先,我全心投入,以真情感動學生,利用好課堂學習時間,如果要讓學生在一堂課內真正有收獲、有提高,引導他們全心投入學習之中是很重要的。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認為教師首先要做到全情投入,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學生,使學生受到吸引。在上本課時,我始終全神投入其中,用自己富有激情的語言引導學生一步步走近京劇藝術。正是因為這樣的引導,課堂上學生們的探求欲很高,在交流、學習中,學生們對于京劇藝術都有了更多的了解,達到了教學開始所定的教學目標。
三、不足之處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雖然學生們體會到了京劇的有趣,但我覺得京劇藝術包括的內容非常多,而課堂的教學時間有限,所有一些重要內容只能被一帶而過。在這堂課教學中,能讓學生對中國的國粹有初步的了解,真正讓學生完全了解京劇,還有很大的欠缺。
四、改進措施
今后在教學中,對于這樣的課程,我會積極地收集多方面的素材,爭取在短的課堂時間里,補充進來更多的知識,使得文章的內容更加吸引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獲。
6、憶讀書教學反思優點與不足
《憶讀書》是冰心在80年代末寫的一篇隨筆。全文以“憶”為行文線索,記敘了自己快樂的讀書生活、讀書的`感受和認識,抒發了自己熱愛讀書、以讀書為快樂的情感,深情告誡少年兒童“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一、教學效果
1、復習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積累了哪些讀書的方法呢?你最喜歡的一句讀書名言是什么呢?同學們談得頭頭是道,接著過渡:《憶讀書》這篇課文的作者冰心談到了她讀書的體會。這樣設計,將兩篇有著微妙聯系的兩篇課文有機地連在了一起,還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能夠使學生明確讀課文的目的,從而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最有效的信息。
2、自讀自悟,感知課文內容。
課件出示:大家請默讀課文并找出作者讀書體會的句子,用橫線標畫出來,并寫一寫自己的感受。通過快速默讀課文,學生搜索,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驗證。學生們很快聚焦文章最后一句話: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激勵學生用最快的速度背誦下來,之后再談一談對這句話的理解,以及篇末點題的寫作方法和它的好處。
3、潛心閱讀,感受文本內涵。
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潛心閱讀,課件出示:說一說作者回憶了自己讀書的哪些經歷?她認為哪些書或者說什么樣的書是好書?學生自由默讀,圈畫,留下了閱讀的痕跡。在讀中知道了作者列舉的四大名著,他們把每一本書的最鮮明的特點也能很快弄明白,從而對四大名著的向往之情一下子被點燃,更想一睹為快。當然,不好的書,他們也能談得頭頭是道,審美觀得到塑造,審美能力有所提升。
7、寓言四則教學反思優點與不足
依照新課標要達到的三個維度目標,語文教學就是要扎實活潑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遷移能力,發揮學生的語感和思維,發展個性,健全人格。我在這堂課的學習中,重視體現學生的遷移能力的訓練。
1、首先開啟學生的思維,原來寓言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已經接觸很多,消除認為寓言很高深的情緒,讓學生很想了解寓言和其寫法。
2、點擊學生的興奮點,通過改編寓言讓學生了解到原來寓言的寫作其實很簡單,就是取決于作者想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依照寓意來布置寓言故事情節。學生個個躍躍欲試。
3、聯想與課外遷移,通過前幾步到了自編寓言時就水到渠成了讓學生主動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少數學生合作完成一篇),主動參與,挖掘學生的潛能,局部學生寫出了如《北風與太陽》、《狼與驢》等很有內涵的寓言。
4、體現教學機智,學生在我安排自編寓言時,有局部學生提到也可以寫如黑板與粉筆的題目時,我就順水推舟加了除了我給的四個寓言題目之外可以自擬題目,學生的發明力與主人意識得到了充沛尊重,提高了他們寫作的積極性。
8、寓言兩則教學反思優點與不足
《紀昌學射》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第一篇課文29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一則。這則寓言講的是紀昌學習射箭,飛衛告訴他先要下功夫練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二是“練得能夠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一一照做。等練好了眼力,飛衛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動的事闡明了無論學什么技藝,都要從學習這門技藝的基本功入手。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還可以體會到學習者的恒心和毅力對學習結果的重要作用。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好的問題能一石激起千層浪,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能激發學生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興趣。我們都知道課題是課文的眼睛,所以在教學時我抓住課題,讓學生根據課題質疑,課上學生也能夠抓住文眼提出了好幾個問題,如:紀昌向誰學習射箭?紀昌是怎樣學習射箭的?從問題入手,對學習這篇課文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扁鵲治病》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第一篇課文29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二則。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這樣一個道理。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遺憾藝術。雖然在備課時,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整節課也達成預期的效果,但在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著不足之,但是還存在一些遺憾。如給學生讀的時間不是很多;教學語言不夠充滿激情,不能夠很好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學生評價的語言,雖然用了但是顯得蒼白無力。 今后,在教學中一定加強自己在教學語言這方面的訓練。
9、散文二篇教學反思優點與不足
《散文二篇》教學反思
《散文二篇》是統編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是兩篇議論性散文。根據單元目標和編者意圖,本節課教學主要想達到以下教學目標:1.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義。2.揣摩文章中重要語句,理解其哲理意蘊。3.感知作者的情感變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教學重點有兩個,一是理解課文的中心觀點,領會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二是理清課文的思路學習文章的寫法,品味文章的語言。難點在于探尋作者的思想境界,領會課文的思想內涵。
本課雖然是自讀課,但學習難度較大,因為學生從議論性散文的角度來解讀文本,是以前較少有的,這是一個新挑戰。因此要具備新的視野和新的教學方法。本課教學主要通過以下這幾個方面的引導進行學習:首先由舊文引入新文,從舊知導向新知。從學生熟知的敘事散文、寫景抒情類散文中的議論引入這兩篇議論散文的教學,用比較的方法突出本課兩文寫法上的特點。其次指導學生品味文章標題,感悟課文核心內容。接下來從閱讀入手讓學生感受議論性散文的特點。第四引導學生理清文章層次,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最后品味議論性散文的特點,訓練語感,積累語句。這兩節課教學環節設有邏輯性,能做到自學和指導相結合,課堂氛圍較好,學生思維活躍,生成性問題較多,合作學習效果好,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不足之處:1.初次接觸議論性散文,學生這種文體的認知還不到位。2.對作者在文中表述的觀點理解還不夠深刻。3.仿寫訓練效果不理想。
改正措施:1.加強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訓練,以此為基礎提高學生對此類文章觀點和思路的理解能力。2.利用自習課進行仿寫輔導訓練,進一步感受議論性散文語言睿智而又形象的特點。
10、牛和鵝教學反思優點與不足
《牛和鵝》教學反思: 《牛和鵝》是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記敘了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后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再也不怕鵝的故事。告訴我們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1.首先我從本單元主題入手,設計了一個師生對話,由直呼別人姓名的好與不好,導入“角度話題”,引出新課,板書課題。
2.利用課件,從本文作者的簡介入手,引出兒童文學作品的童趣特點,一方面使學生對作者的生平創作有了一些了解。再從“童趣”著眼,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最有童趣的段落。學習第四自然段及第五到十一自然段,深入體會:欺牛與怕鵝,反復練習朗讀,讀出欺牛時的毫不在乎,被鵝欺時的狼狽不堪,加強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
3.由欺牛、怕鵝導出課文第一自然段:“人們都說: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是不怕人的。”這樣學習可能會容易讓學生對本文的結構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4.引導學生學習最后幾個自然段,重點研讀金奎叔的話,學習作者從金奎叔的話中,是如何由起初的欺牛和怕鵝到后來的不欺牛也不怕鵝的,從而使學生悟出同樣一件事,如何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有不同的結果這個道理。
5.拓展總結: 向學生講述一個故事——一個老太太,兒子染布,女兒賣傘,天晴時老太太為女兒當心,下雨時老太太為兒子當心,整天愁眉苦臉,弄得疾病纏身,后來聽了一個哲人的話后,心胸豁然開朗,病也好了。再從這個故事,引向學生過去學的有關角度的詩句,引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對學生提出希望,結束本課。
6.不足之處:一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不夠多。二是沒有充分地利用課件教學,使課堂教學有點沉悶,也影響了教學的效果。三是教學時間分配不太合理,前面在教學欺牛段落時使用過多的時間,導致對金奎叔的話分析得不透徹,拓展部分沒來得及教學,致使學生效果不太理想。
11、夢回繁華教學反思優點與不足
課堂教學是一種表達,猶如寫文章是一種表達一樣。課堂教學能表達一個語文教師對課文這個文本的理解,也能表達他對語文教學的理解,還能表達他對學生對教育對成長的理解。如果語文教師上一堂課能把自己的各種理解表達出來,那是一種極其美好極其幸福的享受。
但很多時候,限于各種原因,想法和現實之間會存在著很長的一段距離。
為了在同課異構活動中執教《夢回繁華》,艱難地把課文讀到一定程度之后,教學設想在頭腦中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
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美好的想法都懸空了:幾乎沒有形成對話就下課了,尤其是師生之間的對話;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也很隔,感覺就好像用石子在河面上打了個水漂兒一樣,擦了一下水皮兒就過去了。
反思原因有兩點。
一是我的設計對于學生而言太難了。自認為對學生理解課文的困難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對困難的估計還遠遠不夠。我的學習活動設計有點一廂情愿。
比如,利用“學案3”來完成對重點段3、4、5自然段的閱讀,通過抓關鍵句梳理主要內容,理清說明順序。這樣的學習活動對孩子們來說的確有很大的難度,就僅僅用心地寫下這200多字,就需要多少時間啊!即便是在閱讀之前我給了引導提示:“對于我們這個學習任務而言,什么樣的語句是關鍵性語句呢?總體介紹的語句,概括介紹的語句。對于那些具體描寫、說明的和舉例說明的句段,就可以舍掉。”但這樣的提示仍然臺階搭得還不夠。當然,如果延長一下給足夠的時間,孩子們還是可以完成的,但課堂45分鐘是有限的,如果給充足的時間去讀去寫,交流的環節自然就會因為很倉促而不能走向深入。
備課的時候,我是下水走了一下這個過程的,但想想我是以自己的讀寫情況來預設時間的,卻忽略了學生和我之間的距離,還有我們與課文的距離也是不同的。
二是教師的備課不充分。如果教師備課充分,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應進行二次備課,隨時調整教學內容和策略。但教師如果連教學設計都沒有來得及完成(只處于設想階段),課前備課極其不到位的話,二次備課便是無源之水,隨堂調控也就是妄想了。
所以在教學中,想法和落實的距離,就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就是教師和文本之間的距離。如果不基于學情進行教學設計,再好的想法也難以落實。
我打算重新構思、改進《夢回繁華》的教學設計,充分備課之后再和我的七年級小弟子們一起學學試試(我們學校沒有八年級學生,所以只能這樣做了)。這將是一件很有意思也很有意義的嘗試。
12、四季之美教學反思優點與不足
1.優點之處: 本文內容通俗易懂,短小精悍,學起來不費力。整堂課學生們情緒高漲,瑯瑯讀書聲不絕于耳!動手能力、吟誦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審美情趣也得到了很好的激發!
2.不足之處:每個環節都能讓每個學生參與,但是沒有深度,學生的理解還停留在表層,對含有深層意思的句子沒能預設好的氛圍,課堂的層次不夠明顯。
《四季之美》的作者清少納言心性敏感,對外界事物感受力強,同時又充滿女性的寬厚慈愛,因此,到了她的筆下,她選擇了與春夏秋冬四季相對應的,她認為最美的四個時刻:黎明、夜晚、黃昏、早晨來詠唱。“春天——黎明”動人的是色彩的美,天空的柔和與云彩的鮮亮互相映襯。“夏天——夜晚”迷人的是螢火蟲的翩翩飛舞,月夜、暗夜、雨夜都無妨,哪怕是星星點點朦朧的微光也足夠喚起美的感覺。
13、牛郎織女二教學反思優點與不足
《牛郎織女(二)》教學反思
本文是牛郎織女故事的后半部分。本文敘述牛郎織女婚后美滿生活和織女被王母娘娘無情地抓回天宮等事,歌頌了勞動人民反對壓迫、爭取自由幸福的精神, .反映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這段故事同上- -段故事-樣,在表達上采用十分通俗的語言,敘述如行云流水。在內容上,上一課和本課連起來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本課以織女的經歷(婚后生活- -一 被王母抓走一一抗爭) 為主展開,王母娘娘酒醒后的情況作為插敘。但在人物性格的把握和思想感情的體會上,必須把前后兩課連在一起整體把握。本節課圍繞訓練重點和難點設計教學流程,切實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現總結如下:
1.整體回顧,復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認識了怎樣的織女?那么和牛郎如此恩愛幸福的織
女能夠朝朝暮暮、卿卿我我在一起到白頭嗎? 今天我們繼續走進故事,去從故事中聆聽人民的心聲。如此能干善良的織女命運能把握在自己手中嗎?這是一個頗具深意的人生觀的折射點,不能講,只能引導孩子們從字里行間去揣摩,去領會。
2.品讀細節,把握人物品質。
繼續自讀自悟:邊讀邊畫出現的主要人物,在旁白處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學
生通過自讀文本,很快了解了故事的結局以及出現的各個人物的特點。主要聚焦王母娘娘,理解她的飛揚跋扈,橫行霸道、專制蠻橫,使學生對織女悲慘結局的理解水到渠成。
14、三黑和土地教學反思優點與不足
這篇略讀課文是一首詩歌。學生與詩歌有一定的情感距離。在介紹了相關的背景資料后,學生更能真切地感受到以三黑為代表的農民對土地的那份熱愛。整個教學設計中,以讀代講,以讀促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學生體會到三黑對土地的態度。在理解了詩歌的內容和情感的基礎上,學生對土地有了新的認識,對土地的情感也更加深厚了。同時,在仿寫詩歌的訓練中,很多學生能巧妙地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表達自己對土地的熱愛與深情。
《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現代詩,本詩再現了以三黑為代表的農民們重獲土地后那種失而復得的喜悅心情。抒發了農民對土地的熱愛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月光曲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桃花源记中的一词多义
- 下一篇: nRFgo Studio 和 Nrf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