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诒徵与钱穆,两位文史巨擘有什么交集?
原標題:柳詒徵與錢穆,兩位文史巨擘有什么交集?
現代快報訊(記者裴詩語文/攝)在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江南鎮江、無錫相繼誕育了兩位文史巨擘,對中國近現代學術思想都產生了重要影響。12月2日下午,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勇在鎮江圖書館以《文化兩昆侖——柳詒徵與錢穆》為題,介紹了這兩位“江南大儒”的交往。
柳詒徵出身于鎮江科舉世家,17歲中秀才,曾任教于江南高等學堂、江南高等商業學堂、寧屬師范學堂、兩江師范學堂、北京明德大學堂。抗戰期間,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學、貴州大學和重慶中央大學,兼任國史館纂修,曾主編《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圖書總目》《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現存書目》。1922年《學衡》創刊,《發刊詞》即出自柳詒徵之手。改革開放以來,柳詒徵的學術思想和文化理念重新受到關注,“史學與哲學相結合,是其治學的特色”。
錢穆1895年生于無錫,18歲任鄉村小學教員。他從沒邁進過大學的門檻,更沒有任何海外留洋的履歷,但這并不妨礙他能消化吃透與國學有關的各類學科,直至一躍而起石破天驚。1930年秋,錢穆被推薦至北平燕京大學任教。此后,他游刃有余地在清華、北大、北師大和西南聯大等校任教。他在各領域均有真知灼見,所著《國史大綱》《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學概論》等57部學術著作,堪稱中國文化史上的傳世瑰寶。
陳勇表示:“柳詒徵年長錢穆15歲,對錢而言,柳是前輩學者。在早年錢穆眼中,柳是東南學壇領袖,是學界泰斗、前輩大師,他似乎只有仰望、崇敬之心。”那么,柳詒徵與錢穆之間究竟有沒有交往?
“據柳詒徵日記記載,錢、柳二人在抗戰時期的西南有一段交往。”陳勇介紹,1941年,錢穆在四川成都主持齊魯國學研究所,受重慶國立編譯館的委托負責編寫《清儒學案》。而此書的審稿者,正是柳詒徵。柳詒徵寫成《審查〈清儒學案〉報告書》,對錢著有“體裁宏峻,抉擇精嚴,允為名著”的評價。
當柳詒徵名重東南之時,錢穆正在無錫、蘇州的中小學擔任教職。錢穆的好友施之勉畢業于南高師,是柳詒徵的學生。另外,錢穆在無錫省立第三師范任教時,一校同事多畢業于南高師和東南大學,故他對柳詒徵的為人和治學也時有所聞。
陳勇認為:“柳詒徵與錢穆都重視文化和國家形成中的作用,都認為中國文化是一個開放性的文化體系,是一種包容性和同化力很強的文化,對外來異質文化并不是一種深閉固拒態度去加以排斥,而是以一種海納百川的胸襟去加以融合會通,表現有容乃大的文化氣魄。”中國文化向何處去?中國文化的發展應該走什么樣的道路?陳勇表示,這既是柳、錢研究文化的立足點,又是他們研究文化的歸宿。“兩位巨擘都主張中國文化的發展,不能自外生成,絕不能憑空翻新,絕無依傍。”
(校對張紅霞)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柳诒徵与钱穆,两位文史巨擘有什么交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鲁迅的后代哪去了?一位在台湾,一位
- 下一篇: 乾隆下江南,都吃些啥?菜单曝光后,网友: